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412606)
- 作品数:20 被引量:441H指数:13
- 相关作者:聂凤军胡朋刘妍江思宏李振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藏南江孜盆地下白垩统硅化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被引量:7
- 2005年
-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下白垩统地层为一套浊积海底扇沉积序列。在沙拉岗一带, 这套地层中发育一段明显的硅化层。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硅化层主要由硅化程度不等的硅化泥岩和硅化灰岩组成, 其矿物组成单调,主要包括石英、低温钠长石和被交代残余的方解石; 硅化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继承原岩为主, 而硅化灰岩则受硅化流体改造的程度较大; 硅化灰岩中的微量元素随着硅化程度的递进表现出4种类型的迁移规律, 硅化灰岩的w(∑REE)和w(LREE) /w(HREE)等指标均与硅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综合这些特征表明, 参与硅化层发育的流体可能是一种富SiO2 的偏碱性中低温热流体, 它的活动导致了硅化层的发育并可能和该区内锑矿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 付伟周永章杨志军聂凤军李文何俊国李振清胡朋
- 关键词:硅化钠长石锑矿
-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在中国的前景被引量:11
- 2006年
- 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是近年来识别出来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这类金矿床常在远离汇聚板块边缘的克拉通边缘环境中产出,与已知的W/Sn岩浆省叠加。它们具特征性的Au+Bi+W+Te+Sb+As等亲石元素金属组合,在时空上和成因上与中等还原的分异I型侵入岩密切相关,随就位深度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矿化特征。形成于地壳浅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岩株、岩墙或岩床有关,金矿化大多数以浅成低温脉、网状脉或角砾岩筒产出;形成于地壳深部环境(>5km)中的金矿床常与深成侵入岩体有关,金矿化以席状脉、云英岩或浸染状块体产出。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类型随着成矿深度的不同而显示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于较浅部环境中的金矿床一般包括高温(>350℃)、不混溶的盐水(>30%NaCleq)和低盐度(<5%NaCleq)含CO2液相包裹体;而形成于较深部环境中的金矿床含有大量低盐度含CO2液相(<10%NaCleq)包裹体,有些矿床晚阶段流体含有中高盐度(10%~40%NaCleq)的盐水。含CO2流体无论在挥发份的出溶过程中还是在金属迁移过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在中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中国东部金矿省和钨/锡成矿省的叠加部位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 胡朋聂凤军江思宏
- 关键词:地质特征流体
- 西藏沙拉岗锑矿区热液硅化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 <正> 藏南锑、金、铯等贵金属和稀散金属成矿带是目前印亚碰撞带成矿作用研究中期望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区域。随着近年来研究工作的逐渐展开,我们对成矿带内的一些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等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其中,课题组在对...
- 付伟周永章杨志军聂凤军何俊国李文李振清胡朋
- 文献传递
-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藏南地区硅质岩微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3
- 2006年
- 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藏南地区产出红、绿、黑、褐等多色调的中生代硅质岩。石英是它们的主要矿物,但不同样品的石英晶体微形貌各有特征,X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表现出细微差别。夏鲁和彭错林分别作为生物成因和热水成因硅质岩的代表,它们在矿物演化路径、石英晶体微形貌和集合体微结构存在差异,为利用微组构区分不同成因硅质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夏鲁硅质岩中生物化石残骸内存在方英石和玉髓,为反演生物成因硅质岩的矿物演变序列提供了很好的证据。硅质岩成岩过程中微组构演变和元素迁移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石英在重结晶过程中对杂质元素的剔除作用是促使某些微量元素产生富集的重要机制。从微组构角度切入硅质岩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它综合运用微区微束手段对硅质岩的微观组构特征进行测试,进而探讨微观组构信息所指示的地质意义。结果对探讨硅质岩的成因、演化和藏南地区硅质岩容矿型Au-Sb-Cs矿床的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周永章付伟杨志军聂凤军何俊国赵元艺李振清胡朋石贵勇李文
- 关键词:硅质岩成岩作用热水成因
- 藏南现代热泉系统硅华的研究及其意义
- <正> 印度板块向北飘移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并向其下部俯冲,致使中生代的一片汪洋隆起为世界最高的陆地。同时,印度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下部的边缘部分被加热熔融,并沿上板片的构造薄弱地带上浮,为形成和发展西藏高原丰富多彩的地热...
- 杨志军周永章付伟何俊国
- 关键词:硅华找矿标志
- 文献传递
- 西藏马攸木金矿松托嘎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马攸木岩金矿床是在西藏普兰县境内发现的大型独立岩金矿床。对矿区西北部规模较大的松托嘎英云闪长斑岩体进行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所得岩浆结晶锆石的年龄为18.4±1.3Ma(1σ),表明该岩体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年轻锆石所包裹的残留锆石核给出两组206Pb/238U年龄值分别为555±25Ma(1σ)和1894±83~1335±56Ma(1σ)。根据野外地质证据,并结合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北喜马拉雅地区西段在早寒武世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岩浆热事件,相比之下,松托嘎岩体可能起源于下地壳中—新元古界变质基底的深熔作用。松托嘎岩体成岩时代与雅鲁藏布江东段含矿斑岩成岩年龄(18~12Ma)的一致性表明两者可能受统一的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控制。
- 胡朋聂凤军江思宏刘妍张万益
- 关键词:SHRIMP年龄
- 西藏谷露热泉型铯矿床年代学及意义被引量:18
- 2010年
- 谷露间歇喷泉位于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谷露乡西北的桑曲西岸,海拔4700~4750m,现今仍在强烈活动中,其以硅华为主的泉华沉积形成了热泉型中型硅华铯矿床,属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效应的产物。本文根据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系统调查研究,将硅华分为南、北两区共5套沉积。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Ⅰ套硅华下伏于南区大硅华台地之下,并越过桑曲而延伸至河东,构成倒数第二次冰期(爬然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Ⅱ套硅华组成南区的大硅华台地。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Ⅲ套硅华下伏于北区硅华台地之下,也越过桑曲延伸至河东,构成末次冰期(拉曲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Ⅳ套硅华构成北区硅华台地,已被一东西向小沟分为南、北两个小片,均由数列小的硅华锥组成。第Ⅴ套硅华则为现今仍在活动和堆积的硅华锥。根据9个样品的U系法测年结果,并参考野外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结果,可将这5套硅华的铯矿床的形成,划分为如下5个阶段:第1阶段虽暂缺年龄数据,但可按地貌部位和地层层序,判断其堆积于倒数第三次冰期(宁中冰期)以后,很可能为0.5~0.4MaBP之间的大间冰期早中期;第2阶段为0.38~0.25MaBP,相当于大间冰期晚期至爬然冰期早期;第3阶段为0.22MaBP前后的爬然冰期早期;第4阶段为108.6~17.2kaBP的晚更新世的末次间冰期晚期至拉曲冰期;第5阶段为5.3kaBP的全新世中期以来。由老到新,各期泉华的SiO2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而铯含量则呈升高趋势,是随着矿石中SiO2有序度的降低而其他成分被保留在晶格中所致。
- 赵元艺赵希涛马志邦邓坚
- 关键词:热泉型铯矿床硅华
-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主要地质体的^(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6
- 2009年
- 雄村铜金矿Ⅱ号矿体在2007~2008年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详细的地质编录成果表明,矿体同样受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控制。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和角闪石英闪长玢岩的锆石U-Pb年龄已经确定(164~177Ma),因此,雄村铜金矿不同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Ar-Ar同位素年龄的测定显得尤为关键。文章通过对穿切I号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云煌岩脉的黑云母Ar-Ar同位素测年,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得到一组十分重要的年龄数据。穿插矿体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样号6187-335)坪年龄(46.96±0.42)Ma,穿插矿体的无矿化的云煌岩(5053-324-4)(Cu含量0.0551%,Au含量0.034g/t,Ag0.6g/t)中的黑云母给出了一个较好的似坪年龄,加权平均年龄为(49.59±0.58)Ma。结合其他研究者测定的中侏罗世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不含矿)〔锆石U-Pb年龄为(177.1±2.0)Ma〕中黑云母的Ar-Ar同位素年龄为(48.57±0.31)Ma;含矿凝灰岩围岩〔锆石U-Pb年龄为(176±5)Ma,MSWD=0.63〕的蚀变绢云母Ar-Ar年龄为(47.07±0.30)Ma;似伟晶岩中长石的Ar-Ar年龄为(47.62±0.7)Ma,认为不同形成时代、不同产出空间、不同矿化程度的地质体的云母类、长石类矿物的Ar-Ar同位素年龄的一致性,反映了后期岩浆热事件对中侏罗世早期形成的地质体和矿体的黑云母氩同位素体系产生了较强的扰动或置换。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侵位致使各地质体发生显著的退变质,形成典型的角岩化带,这种退变质的时限在46~48Ma之间的始新世lutetian期,进而认为各地质体中云母类矿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不能作为成矿年龄。
- 唐菊兴张丽黄勇王成辉李志军邓起郎兴海王友
- 关键词:AR-AR年龄退变质冈底斯
- 西藏谷露热泉型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谷露热泉型铯矿床位于西藏那曲县谷露地区,达中型规模。在前期野外地质特征与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矿石的构造类型有粗大孔隙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裂叶片状构造,细小孔隙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与鲕状构造。结构类型有粒状结构、胶状结构、生物结构、溶蚀结构、长方体状结构、被膜状结构、球状结构、管状结构等。生物结构在硅华形成的各阶段均普遍存在。硅华的主要矿物为蛋白石,但不同的形成阶段蛋白石的种类不同,第2、第3阶段均为CT蛋白石与石英,而在第4与第5阶段仅出现A-蛋白石,没有CT蛋白石。蛋白石矿物中的SiO2最高达97.48%,∑(CaO+Na2O+MgO)最高达到3.2%,Cs2O最高可达3.57%。随着由早到晚的变化,SiO2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铯含量则呈升高的趋势。其中第2~4阶段的铯平均含量已经低于铯的工业标准(500×10-6)。谷露硅华不同阶段的样品在Fe-Mn-Al图解中的位置不同,39件样品中有30件位于生物沉积物区,有9件位于热水沉积物区,硅华的稀土元素含量均比北美页岩的低,Cr、Zr的含量与Th、U的含量均相对一般的热水沉积物低。由早期到晚期,δ30Si呈由高到低、δ18OSMOW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谷露硅华δ13CPDB与87Sr/86Sr均体现出生物作用的特点,是在深源(至少是下地壳)地质作用下以生物作用为主、热水作用为辅形成的。
- 赵元艺樊兴涛韩景仪邓坚赵希涛
- 关键词:热泉型铯矿床成矿作用硅华
-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球化学被引量:19
- 2007年
- 文章系统研究了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的气体、水体和泉华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热泉气体为典型的CO2型气体;泉水以CO23--Na型水体(pH=8.5)为主,但也出现SO42--Na型水体(pH=4.0),这两种类型泉水的Cs含量均达到工业标准,为液体Cs矿。硅华的地球化学图解综合反映出其以热水成因为主,生物成因为次的复合特点。该矿床的第2、5阶段为铯的主要成矿期,其Al/Fe、Si/Al、ΣREE、ΣLREE/ΣHREE、La页岩/Ce页岩、Eu/Eu*和U/Th与其余3个阶段的不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阶段的成矿物质铯以热水提供的为主,围岩提供的较少。
- 赵元艺聂凤军侯增谦李振清赵希涛马志邦
- 关键词:地球化学热泉型铯矿床矿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