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10051)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邵龙宝更多>>
-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儒家经济伦理及其公正理念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儒家的义利之辨归根结底是服务于宗法家族、国家和天下秩序之稳定的。儒家以诚信为基础的信用规则较之现代信用体系在个体人的德性层面似乎更高,现代信用体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和技术层面,它的实质是个体人的诚信德性与制度机制形成双向互动。儒家的礼乐教化的治政智慧源于家族的族规和家教,除了用调均来防止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均,还在养老、救济弱者、赈灾与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由此出发来解决传统社会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儒家也有类似于契约精神的立信、征信、结信的制度规范。相较于现代契约信用,儒家在"义利与秩序"、"诚信、契约与效益"、"贫富、调均与公正"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公正理念。
- 邵龙宝
- 关键词:儒家经济伦理公正理念
-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儒学公正思想及其现代转化被引量:3
- 2012年
- 引入西方的公平正义理论必须要将其浸润到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唯有深切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的公正理念,才能有针对性地发掘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资源宝库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儒学公正理念渊源于原始氏族社会淳朴的民风,生成于宗法等级结构的小农自然经济社会,它的价值标准和指向是维护"礼"制的专制主义统治,这与西方近代的契约论意义上的公平正义观显然有实质的差异。儒家公正观的一个缺陷是以伦理道德来代替法治,容易导致权力的腐败,而西方的契约法治的公正观则有可能丢失正义的伦理道德底蕴,变成一种技术化的正义理论和规则。儒学公正观是一个包括价值理想和目标、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状态、经济制度、政治原则、思维方法等有机互动的思想体系。儒学公正思想的现代转化首先要对维护"礼"的等级结构的"公正观"进行反思批判,其次用儒家公正理念的道义价值对西方"功利主义"加以审视,再次用儒家的和谐辩证法和"主客相容为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最后是让中西公正观在"治理、管理、法理、伦理、心理"五个层次的互依互动中融合创新。
- 邵龙宝
- 关键词:公正理念中西比较
- 《圣经》中的人性与耶稣的人格
- 2014年
- 《圣经》是历史、哲理与伦理、神话的统一体,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人性的贪婪、邪恶、嫉妒、凶残、诡诈、恶毒、狂傲以及战争频仍等灾难的反思,是人类精神史上的一个伟大创造。《圣经》的写作宗旨在于建立上帝的权威,抨击"异端邪说",祂口口声声说,人的一切要靠上帝恩赐,而根本目的是要人认识自己的人性之恶。但上帝又是独断、偏狭、专制、独裁的,耶稣的降生顺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为完成旧约时期无法完成的使命——基督成为真善美的化身。耶稣的人格体现在神格之中,这是人的创造;祂要人怀揣谦卑去追求真理,要"爱人如己";祂用宽容、忍耐、仁慈和谦卑和牺牲精神诠释了人的本质,满足了人们向往解救自身精神上的需要。基督教创新了犹太教的神学思想,谱写了人神关系的新篇章。而实际上,是人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拯救自己心灵的道路。
- 邵龙宝
- 关键词:《圣经》人性
- 儒学对金融时代企业家责任担当的资源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中国企业家置身于资本向全球高速扩张的世界背景中。如何走出资本繁荣与社会贫困的两极化对立,走出由资本逻辑塑造出的世界体系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产生的严重冲突的怪圈,这一重任历史地摆在企业家的面前。儒学的"内圣"之学对企业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格境界的修养具有资源价值;儒学的"和谐辩证法"的智慧对化解劳资矛盾,抑制资本的野蛮化倾向具有特殊功用;儒学的公平正义观对消解两极分化,实现分配正义、劳资两利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具有调均和制衡的效用;儒学的诚信思想和"约定"的理念有利于德法兼治的现代契约社会的确立。
- 邵龙宝
- 关键词:儒学资源价值
- 师德的实质与教师的人格建构被引量:6
- 2014年
- "经师"好遇、"人师"难求的原因是经师只重知识论、认识论层面的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人师不仅注重知识论、认识论,更重视价值论和伦理学,看重将二者有机地统一,尤重将认识论转化为价值论、伦理学,在教育实践中致力于"化理论为知识,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人格";经师只重学问之"器",人师重视学问之"道";与"器"相关的是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与"道"相关的是目的理性、价值理性与人文理性。人师对待学问和三尺讲坛的敬业程度应以"学、会、工、巧、精、通、生、化、圣、神"的十个逐级而上的境界为理想目标。本文分析了"经师"和"人师"的实质差异,阐述了当下中国社会教育伦理视域中的师德的现状和成因,论证了师德人格建构的方法论及其内涵、路径和方式方法。
- 邵龙宝
- 关键词:师德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