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1LW032)
- 作品数:6 被引量:106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良吴理财张杰霞庄飞能孙政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共中央编译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公共文化服务的社区化转向——基于宁波后大街社区的调查与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公共文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要求国家将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实到民众身上。而我国长期以来以文化事业部门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形成的部门化服务体系,很难使公共文化真正下沉到基层。因此,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探索一条有别于以文化事业部门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构以社区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 庄飞能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化社区化
- 社区品牌文化:成效与限度——基于宁波市后大街社区实践的思考被引量:2
- 2012年
- 社区以打造品牌文化作为发展自身文化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保障了居民文化权益,但也存在违背公共文化服务精神、消解普通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削弱社区居民归属感等可能限度。因此在发展社区品牌文化的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大众文化需求、厘定政府与社区的角色职能,给社区以适当自主性,更好地发挥品牌文化效应,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
- 张杰霞
- 关键词:社区文化
-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基于宁波市后大街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 2012年
- 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下沉到社区,离不开社区社会资本的支持。通过对宁波市文化型特色品牌社区——后大街社区的考察发现:社区社会资本可以激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动员社区各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高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公共文化的积极性。因此,充分挖掘和提升社区社会资本的文化影响,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对社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 孙政
- 关键词:社区社会资本公共文化服务
- 文化参与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制度供给——以宁波市鄞州区为分析对象被引量:14
- 2012年
-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仅依靠国家自上而下推动,而且需要民众自下而上参与。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国家除了提供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民众参与文化建设提供平台与载体,通过体制机制、法律政策等制度性供给,激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资源,把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体性调动起来。
- 张良
- 关键词:民众参与
- “项目治国”的成效与限度——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为分析对象被引量:76
- 2013年
-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财政开始以"项目"的方式向下面各级政府和基层社会分配,并逐渐成为一种把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统合起来的国家治理体制,形成了所谓的"项目治国"。国家通过项目制将中央政府关注的重点政策、重要意图传达给各级政府,并通过"钓鱼式"项目工程引导、动员地方财政以项目资金配套的形式配合中央政府行动,中央政策执行在依靠科层官僚体制线条逐层运作之外寻找到了另一种"条块统合"的运作方式。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与基层政府也可将项目资金和项目优惠政策做为项目捆绑、地方经济发展的融资平台,提高地方发展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即"项目制的地方化运作",但这也可能使中央政策或国家意图被地方各级政府顺势利用甚至巧妙歪曲。项目制运作重构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制约着"项目治国"的成效与限度。
- 张良
- 关键词:项目制分税制
- 乡村治理转型视域下的文化体制改革被引量:14
- 2012年
- 农村文化体制演变跟国家的乡村治理转型密切相关。新世纪以来,农村文化体制逐渐从原来的"国家本位"转向"农民本位",即国家通过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文化服务、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来增强广大农民对现代国家的合法性认同。当前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尊重农村多元文化、包容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实现"核心价值引领"与"农民文化需求导向"的有机结合。进而言之,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形成富有活力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服务机制和规范有序的民主参与机制,并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吴理财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