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20095)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仪喜峰吉娜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宪法
  • 4篇海权
  • 3篇宪法保护
  • 2篇行政
  • 2篇社会
  • 2篇主权
  • 2篇宪法视野
  • 2篇基本国策
  • 2篇公法
  • 2篇国策
  • 2篇海洋战略
  • 2篇本国
  • 1篇行政法
  • 1篇行政法保护
  • 1篇行政行为
  • 1篇行政主体
  • 1篇行政主体理论
  • 1篇正当
  • 1篇政法
  • 1篇执法

机构

  • 11篇上海海事大学

作者

  • 11篇仪喜峰
  • 1篇吉娜

传媒

  • 2篇太平洋学报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桂海论丛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江西青年职业...
  • 1篇湖南警察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宪法视野下的海权保护初探被引量:2
2013年
西方海权理论带有浓重的海洋霸权色彩。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具有自卫性和有限性。我国海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宪法关注缺失、立法相对滞后及体系不平衡等缺陷。海洋战略是一项基本国策,具有重大的宪法价值。宪法保护海权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均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十八大报告为海权入宪创造了契机,可通过增设涉海条款和授权普通法律来保护海权。
仪喜峰
关键词:海洋战略海权基本国策宪法保护
论海权的行政法保护被引量:2
2018年
西方海权的本质是"海洋霸权",我国奉行"和平崛起"的海权观,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从世界范围看,海权的法律保护经历了从军事保护、司法保护到行政保护的变迁。我国完善海上执法与海权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传播"新型海洋安全观"直接落实和平崛起的海洋战略;通过常态化海上执法直接保护海权;通过海上执法联合形塑整体合力;通过立法实现我国海上执法的法治化;通过两岸海上执法合作维护海权;通过涉外执法强化海上执法的国际影响等。
仪喜峰吉娜
关键词:海上执法
宪法视野下的海权保护被引量:1
2013年
西方海权理论带有浓重的海洋霸权色彩。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具有自卫性和有限性。我国海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宪法关注缺失、立法相对滞后及体系不平衡等缺陷。宪法保护海权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均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海权入宪提供了契机,海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增设涉海条款直接保护海权、授权普通法律间接保护海权。
仪喜峰
关键词:海权海洋主权制海权宪法保护
社会转型中的宪法变革
2014年
宪法与法治建设和时代与社会现实休戚相关,社会转型下的宪法变革,不会引发新旧社会之间更替而产生的宪法质变,它是在同质社会发生结构变化和体制转型情况下,宪法规范、宪法结构、宪法实施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发生的较大局部性变化。宪法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首要前提是具有正当性价值。
仪喜峰刘铭贤
关键词:社会转型宪法变革
宪法实施的中国图景
2015年
世界各国的宪法实施可分为立法审查、司法审查、专门机关审查等模式;中国宪法的实施图景,就深深蕴藏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中,但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所确立的违宪审查模式并没有相应践行,"适用宪法规范解决宪法争议"的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出现,学者们在认同我国现存政治制度正当性以及存在宪法实施的前提下寻求新的研究思路。我国完整的宪法实施制度包括宪法监督制度、宪法解释制度、备案审查制度、宪法日制度、宪法宣誓制度五部分内容。
仪喜峰
关键词:宪法司法
宪法概念研究述评
2014年
宪法概念可以从政治与阶级、应然与价值、功能或效力的角度认知。对宪法概念的不同定义及不同理解,根源于宪法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反映出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的研究者对宪法及宪法现象认识的差异。
仪喜峰
关键词:宪法概念
“宪法是公法”范式的文化危机被引量:2
2015年
伴随着现代宪法的产生与发展,宪法已突破了西方文化圈的范围,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近代宪法以"公法范式"为理论基础,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的局限性。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属于自己的宪法学理论与宪法文化时,应当有一种清醒的"民族自觉"意识。我国的宪法文化只有坚持本土化的研究路径,才能真正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宪法学理论,才能为世界宪法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仪喜峰
关键词:宪法公法宪法文化
论海权的宪法保护——“海洋条款”入宪及海权法律保障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西方海权理论带有浓重的海洋霸权主义色彩。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具有自卫性和有限性。由于我国宪法未设"海洋条款",海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宪法缺失、立法相对滞后及体系不平衡等不足。通过宪法保护海权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及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也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海洋条款"入宪创造了契机,海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增设涉海条款直接保护和授权普通法律间接保护。
仪喜峰
关键词:海权宪法保护
论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保障被引量:1
2014年
人格尊严的规范被誉为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保障人格尊严既是"规范宪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判断宪法正当性的重要基石。规范宪法要求涉及人格尊严的宪法规范必须完备、充分,并积极吸收国际条约中的人格尊严条款;宪法的正当性可以通过人格尊严保障的主体广泛性、标准复合性以及方式多样性等途径加以体现和证明。
仪喜峰
关键词:人格尊严
宪法学视野下的海洋战略
2013年
海洋战略的根本性、重要性及长期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属于一项基本国策。海洋战略涉及宪法调整的国家主权,凸显出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宪法价值;涉及宪法对国家的整体调整,彰显出宪法的制度安排价值,并折射出宪法保护国防与经济安全的价值诉求。"海洋入宪"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均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十八大报告为海洋入宪创造了契机,我国的海洋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修宪时可在宪法中增设涉海条款,明文规定海洋属于我国的疆域。
仪喜峰
关键词:海洋战略基本国策宪法价值国家主权疆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