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2154)
- 作品数:4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先恩祁建军周丽莉淡红梅刘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增强UV-B辐射对丹参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增强UV-B辐射可使植物体内次生物质代谢发生变化,但其变化强度和方向是否有利于作物经济产量增加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文章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日辐射4d(T1)和8h(1、2)对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并就增强UV-B辐射是否能提高丹参药用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探讨。与自然光照射相比,处理T1和T2丹参收获后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下降25%和38%,地下部干物质量分别降低19%和57%。与自然光照射相比,增强UV-B辐射处理明显增加丹参叶片类黄酮物质含量,收获期丹参根部水溶性有效成分含量-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增加6%~17%和3%~5%,脂溶性有效成分含量-丹参酶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酬ⅡA分别降低8%~10%,17%~18%和4%~8%。增强UV-B辐射对丹参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物质产量的影响随着丹参生育进程的发展而有所缓解,说明丹参对增强UV-B辐射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综上所述,增强UV-B辐射可明显的影响丹参的生长、降低生物学产量,改变体内次生代谢物质变化,其对药用有效成分有选择性的诱导决定了增强UV-B辐射可部分改变丹参的药用价值。
- 周丽莉祁建军李先恩
- 关键词:药用植物紫外辐射丹参
- 丹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为研究丹参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多点田间试验结合室内成分含量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同一产地不同丹参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种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系)99-2中丹参酮Ⅰ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中全氮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隐丹参酮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及全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丹参酮ⅡA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丹酚酸B与土壤黏粒呈显著负相关。品种(系)99-5中丹参酮Ⅰ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的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全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隐丹参酮的含量与土壤细粉粒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丹参酮ⅡA的含量与土壤中细粉粒比例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迷迭香酸的含量与土壤中细沙粒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细粉粒比例及全氮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积累,而黏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水溶性成分的积累,因而,在丹参种植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有效成分,需要选择不同的土壤类型来生产。
- 闫文蓉牛世杰刘燕李先恩
- 关键词:丹参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土壤因子土壤结构
- 丹参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丹参种子的检验方法。方法:参考国际植物种子检验规程和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采用风选法筛选丹参种子,种子的净度为50%-60%;种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宜选用百粒法,种子水分的测定用高温风干法,烘干时间为3h;种子的生活力用四唑染色法。
- 淡红梅祁建军周丽莉李先恩
- 关键词:丹参种子
- 间套作与中药材的生态栽培被引量:10
- 2006年
- 针对目前药用植物栽培中出现的药材品质下降,病虫害发生频繁的现象,本文从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种植模式-间套作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机理分析入手,对间套作在提高药用植物产量、改善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综述。
- 周丽莉祁建军李先恩
-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间套作中药材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