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80007)
- 作品数:13 被引量:139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霄冰周星王加华周波蒋明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爱知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公祭节日与当代城市人文空间的构建被引量:3
- 2016年
- 在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官方举办的公祭活动正逐步地从传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典礼,转变成为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现代化节日,担负着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培养当代市民精神、构建城市人文空间的重要功能。为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在打造新型的公祭节日时,应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并对活动内容及其形式加以改革,以提高节日的公共性和亲民性。
- 王霄冰
- 关键词:公祭节日祭孔市民社会人文空间
- 民俗文化的遗产化、本真性和传承主体问题——以浙江衢州“九华立春祭”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9
- 2012年
- 在生活中自由自在生存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然会受到官方和媒体等外力的影响,变得官方化、商业化,表演色彩也会加重。遗产化后的民俗文化得以本真和活态传承的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实实在在的传承主体。民俗的传承,不仅有赖于个体的传承人,而且更加有赖于传承人之后的那个民众群体。
- 王霄冰
- 关键词:本真性传承主体二十四节气立春
- 公祭的语义衍变、古今形态与当代实践被引量:5
- 2014年
- "公祭"一词自古就有,但意义与今天不同。公祭的历史语义,有"国君之祭"、"朝廷宗庙祭祀"、"宗族共祭祖先"三种。古代公祭分别在国家(大)、地方(中)、家族(小)三个层面展开,所践行的是儒家中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长幼尊卑有序的礼仪等级制度。现代公祭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兴起,其内容和形式糅合了西方国家纪念性典礼和传统公共祭祀的思想与行为模式。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现代公祭的实践主体已逐渐由中央政府转向地方和民间,并开始朝着"公天下"的方向延伸。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公祭在举办形式上仍需进一步改革,但这并不影响公祭本身的历史进步性和现实意义。
- 王霄冰林海聪
- 关键词:公祭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民间信仰
- 国家祀典类遗产的当代传承--以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被引量:9
- 2012年
- 作为仪式政治的重要手段,国家祀典在王朝时代结束之后就丧失了其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从而变为一笔公共的文化遗产。当代人应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使其既能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日韩三国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分别代表了国家祀典的三种传承模式:韩国的以承续古礼为目的的国礼模式,日本的完全民间化的模式,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半官半民式的地方公祭模式。通过比较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公祭模式不仅是历史发展使然,而且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地方公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操作得当,便可充分发挥其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历史功用。
- 王霄冰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日韩
- 大小传统理论视野下的礼生“叫礼”习俗被引量:3
- 2014年
- 儒学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意识形态,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得以贯彻的祭祀礼仪系统,并通过儒家知识分子的媒介作用而传播到了民间。在河南省南部罗山县至今流传着一种由"礼生"主持丧礼祭祀的习俗,当地人称为"叫礼"或"堂祭"。利用在田野调查中搜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作为大传统的儒学与民间小传统之间的互动和转化关系。礼生"叫礼"一类的带有儒教色彩的民间仪式,一方面如一些学者所言,是"礼教下渗"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包括礼生在内的民众对于大传统的自觉接受和继承。在儒家礼仪文化趋于式微的今天,"叫礼"或曰"堂祭"的这类民间习俗的存在尤显珍贵和重要。
- 周波王霄冰
- 关键词:丧葬习俗民间信仰
- 日本的丰桥鬼祭:对一项无形民俗文化遗产的现场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日本人的宗教生活原本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但在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神道教大量地统合了各地庞杂的民间信仰,并在基层社区以神社为基础而确立了它统治性的地位。现在,为数众多的以神道教为背景的传统节祭被登录为日本国家的无形民俗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丰桥"鬼祭"这一项"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的现场观察和分析,揭示了它的神道教的背景,指出其对日本古代神话的戏剧性"再现",强化了社区居民与日本"天皇制"之间的精神性纽带;同时还揭示了在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体制的背后存在着保守政治势力的影响。
- 周星
- 关键词:民间信仰神道教
- 反映在瓜达卢佩祭礼中的墨西哥宗教融合政策
- 2015年
- 自从西班牙人1521年征服美洲后,作为被征服者的印第安人中间突然出现了许多融合多种宗教元素的宗教仪式。这类仪式是本土信仰与基督教传统逐渐融合的产物,它们出现在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中间,但由西班牙人所传播,西班牙人此举的初衷是为了保持他们原本的基督教信仰。在这类本土宗教运动中,墨西哥城以北几公里的一处地方对"瓜达卢佩圣母玛利亚"的崇拜是其中最重要的运动之一。该信仰遍布整个拉丁美洲,至今仍旧保持活跃。口头、图像及文字资料显示,这一祭仪基于一些不同版本、记录了1531年印第安平民胡安·迭亞戈所见之奇迹以及另外一些次要的奇迹的文献。1709至1737年间,天主教会方面对这一信仰的官方承认大大提升了它的声望。而从十九世纪至今,政治、经济等因素也影响了它的发展。虽然墨西哥严格意义上讲并非是一个宗教国家,但对瓜达卢佩的崇拜却自1810年独立运动以来,收到了政治家们的高度推崇。这一信仰在国内外的传播,所提供的对人生普遍问题的新的解决办法,及其跨越五百年的历史为建立一套宗教融合主义的经验学理论提供了极好的观察视角。
- 白瑞斯吴雅迪
- 关键词:宗教
- 龙信仰与海外华人认同符号的构建和重建被引量:10
- 2015年
- 几年前在美国的一个唐人街,因为一个作为街灯的石雕龙的龙形象与当地华裔心目中的龙差距较大,华裔社区组织了抗议。最后该石雕被撤下来了。根据这次事件,本文试图探讨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符号是如何构建和统一的,龙信仰从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论证文化认同符号在多元文化互动中如何在认同感构建与重建中发挥作用。本文也提出对认同符号的界定与分析方法,以及对第三文化的理论构想。
- 张举文
- 关键词:海外华人多元文化
- 东莞大井头女子龙舞文化探析被引量:1
- 2016年
- 东莞大井头有着百年以龙舞、麒麟舞和狮舞进行宗族联谊的传统,这是大井头女子龙舞得以发明的基础。推动这一新传统发明的,首先是地方政治精英,出于传承村中传统、发展新节目、扫除社区陋习、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和谐社区以至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次是地方文化精英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识资源有意无意地影响公众关于历史的记忆,参与、配合传统的发明,女子龙舞队队员出于休闲生活的追求;再次是社区经济实力的支持、广场文化的兴起、全民健身运动的实施和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外部因素的诱导。大井头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城中村",其龙舞这一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虽是个案,但对当前"城中村"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蒋明智王爱仪
- 关键词:民俗体育城镇化
- 民间信仰与文化遗产被引量:32
- 2013年
- 民间信仰是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共同关心的重要学术课题,本文在详细归纳了民间信仰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由于无神论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间信仰在当代中国一直面临着'合法性'问题的困扰。民间信仰获得合法性的路径,除了'民俗化'、'宗教化'之外,近年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出现了'文化遗产化'的新动向。通过对一些经典性研究个案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民间信仰'文化遗产化'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 周星
- 关键词:民间信仰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