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
- 作品数:43 被引量:303H指数:8
- 相关作者:金行一徐卫民张永乐吴康乐吴晋兰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及血清HBVDNA,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免疫指标HBeAg。结果3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阳性率6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6.67%,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5例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肝组织中未检出HBVcccDNA。结论(1)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存在乙肝病毒正在复制。(2)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没有乙肝病毒复制。(3)要确定肝内病毒是否存在复制必须通过肝组织HB-VcccDNA检测来证实。
- 张永乐徐岱朱国献吴晓星武静邵芯仪陈虹张勤
- 关键词:肝组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1148例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附两种辨证方案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5
- 2009年
- 目的:对IgA肾病进行大样本的中医证候学调研,旨在探索能正确反映IgA肾病中医证候、病机及其演变规律的创新辨证方案。方法: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收集1148例IgA肾病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肾病理资料。以原方案及新方案两种辨证方法,分别辨证,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新方案分肾虚、瘀痹、风湿、肝风和溺毒五证,每一证候有主症、次症,主症均设客观和定量指标,结果以肾虚证最为多见(38.9%),其次为风湿证(25.7%),肝风证(16.8%),瘀痹证(14.6%),溺毒证(4.0%)。各证候与实验室检测指标,以及肾病理的Katafuchi评分,Andreoli方法的AI/CI指数均具相关性,各证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IgA肾病辨证新方案,简明扼要,实用有效,贴近临床,有利于及时判断IgA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逆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强预测因子。
- 王永钧陈洪宇朱彩凤程晓霞张敏鸥方一卿周柳沙高菁李靖陶筱娟于健宁
- 关键词:IGA肾病临床流行病学中医辨证
- 杭州市1099例性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08年1月—2011年12月杭州市卖淫嫖娼拘留人员的性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派出所拘留的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并收集相关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1 099例卖淫嫖娼人员中共检出性病199例,总检出率18.11%,其中以梅毒感染最多,达到10.19%。4年内卖淫组梅毒感染74例,嫖娼组感染38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年内卖淫组淋球菌感染25例,嫖娼组感染5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8年卖淫嫖娼2组之间梅毒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卖淫组显著高于嫖娼组。2009年和2010年2组淋球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卖淫组均高于嫖娼组。沙眼衣原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在卖淫组和嫖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卖淫嫖娼人员是性病的重要传染源,加强对这类人群的性病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性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 瞿镔裘新民刘继峰沈琳王向东刘克敏许爱娥
- 关键词:卖淫嫖娼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
- 肺癌基因疫苗抑制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研究肺癌基因疫苗对小鼠免疫原性及对荷瘤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r-IFN基因导入人肺癌 A549细胞中,36只小鼠分6组,每只小鼠给予皮下注射0.5×104/0.2ml S180细胞分为实验各组和对照组。结果:基因疫苗组抑瘤率为83.3%,对照组抑瘤率为16.6%。结论:初步研究提示肺癌疫苗对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 胡伟恩刘祥麟于晓虹
- 关键词:肺癌基因疫苗免疫疗法
- 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对急慢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评价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注射剂(DG-PC)的对急性、慢性免疫性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57BL/6 J小鼠注射氨基半乳糖和Freund完全佐剂(FCA)分别复制急性和慢性肝脏损害模型,测定血清ALT、AST,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DG-PC能降低急性肝损大鼠ALT水平(P<0.05)和慢性肝损伤小鼠的AST水平(P<0.01)。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评分结果显示DG-PC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染毒肝脏组织的病理评分(P<0.01),DG和模型组没有差异。肝组织切片光镜和电镜观测均显示,DG-PC可以改善急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细胞变性和损伤。结论:DG-PC对于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和C57BL/6 J小鼠慢性免疫性肝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陈晓瑾茹仁萍尤琳雅李松龙王琪宋洁
-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慢性免疫性肝损伤病理超微结构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和PGA指数对评价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 cation,VTQ)技术和由凝血酶原时间、谷氨酰转肽酶与载脂蛋白A1组成的PGA指数无创评价酒精性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长期饮酒史患者64例,应用VTQ技术检测肝超声弹性,测得靶区肝VTQ值,计算PGA指数。以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n=11)、肝纤维化组(n=10)、明显肝纤维化组(n=14)、肝硬化组(n=29),比较VTQ值和PGA指数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无明显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的VTQ值分别为(1.38±0.33),(1.49±0.30),(1.76±0.22)和(2.28±0.53)m/s;PGA指数分别为2.09±0.94,2.30±1.06,3.57±1.09和5.21±1.99。两种技术测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VTQ的相关系数为0.719,PGA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83(均P<0.01)。结论:VTQ技术与PGA指数均能无创定量评价酒精性肝纤维化程度,VTQ技术作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较PGA指数更准确,两种检查方法结合有助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
- 刘芳魏琳汤晓飞王珊珊包剑锋郑哲岚
- 关键词:弹性成像酒精性肝纤维化PGA指数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早期强化降脂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作用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灌流(HP)早期强化降脂在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HL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每日行1次PE;强化组在PE治疗结束后即复查血甘油三酯(TG)>5.65mmol/L时,则增加1次HP;两组治疗终点均为TG<5.65mmol/L。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治疗前及治疗24h、48h和7d后血TG、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24h和48h后两组患者血TG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强化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和7d后强化组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8h后强化组APACHEⅡ和Balthazar 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治疗7d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比例及病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PE联合HP早期强化降脂可减轻HLAP患者的炎症指标、降低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显著影响。
- 王玉康苏俊胡炜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甘油三酯血浆置换血液灌流降脂治疗
-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 2012年
- 为获得具有催化活性的糖基转移酶纯酶,本研究以短小芽孢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简并PCR技术扩增到基因(GT-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 287bp、编码42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9.2KD.经序列分析,该基因属于糖基转移酶基因.根据GT-A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引物,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GTA-pet28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诱导出了一个约50kD的融合蛋白.纯化后测定其糖基转移酶活性,与37℃相比,80℃的反应温度其活性能提高3.4倍左右.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嗜高温糖基转移酶.
- 王秋艳蓝袁洋李海峰张亚丽黄黎锋
- 关键词:短小芽孢杆菌原核表达糖基转移酶
- 唾液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HBV 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的证据,文中就唾液HBV DNA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潘红英谌翠容
- 关键词:唾液HBVDNA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唾液HBV-DNA含量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准确地定量检测血清、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进而全面评估唾液乙肝DNA在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检测20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1)经FQ-PCR检测,200份标本中血清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80例(90%),相应的唾液中HBVDNA含量>103copies/ml的有145例(72.5%),同时病毒含量>105copies/ml标本中血清168例(84.0%),唾液98例(49.0%),血清HBVDNA与唾液HBVDNA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79,P<0.001)。(2)在不同的血清免疫指标组合中乙肝病毒含量也不相同,在HBeAg(+)组与HBeAg(-)组中,血清与唾液的病毒含量与阳性率均存在HBeAg(+)组明显高于HBeAg(-)组,在HBeAg(+)组中血清、唾液HBVDNA平均水平分别为7.13、5.01 logcopies/ml。血清、唾液病毒含量在两组不同免疫组合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乙型肝炎患者除了血清外,唾液中也存在具有感染性的高病毒载量HBVDNA,可能成为传染源之一。(2)唾液中定量检测HBVDNA与血液中HBVDNA含量存在明显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HBVDNA在体内复制情况。
- 张永乐潘红英谌翠荣娄国强叶荣夏卢德荣潘克女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聚合酶链反应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