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B2005-080)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飞廖达光颜辉李林勇刘运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前胶原羧基端肽的变化及柔脑膜纤维化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监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意义。方法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第3、6、10、14、21天取脑脊液检测PICP、PⅢNP;第21天的脑组织予以冰冻切片后,行Masson染色观察柔脑膜的胶原纤维。结果实验组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第21天,柔脑膜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检测脑脊液中PICP、PⅢNP的浓度可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
- 刘飞刘运生廖达光颜辉李林勇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纤维化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的纤维化及其观测指标。方法采用SD大鼠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模型,分别在3d、6d、10d、14d、21d取脑脊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21d的脑组织予以冰冻切片后,行MASSON染色观察柔脑膜的胶原纤维。结果(1)实验组脑脊液中的TGF-β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呈双时相(P<0.01)。21d柔脑膜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多(P<0.01);(2)实验组脑脊液中的PIC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21d PICP与柔脑膜的胶原纤维衡量指标显著正相关(r=0.605,P<0.05)。结论SAH发生后,可引起TGF-β1的升高,柔脑膜纤维化;脑脊液中PICP可作为检测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 张天一刘飞廖达光颜辉李林勇刘运生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纤维化
-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柔脑膜纤维化的检测指标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柔脑膜纤维化程度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动物模型。第21天取全脑、冰冻切片、MASSON染色后,观察柔脑膜胶原纤维,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柔脑膜的灰度值及厚度,用"100×厚度/灰度值"衡量每个视野柔脑膜的胶原纤维含量;取脑脊液检测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结果①实验组柔脑膜的胶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实验组脑脊液的PICP、PⅢN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均与柔脑膜胶原纤维衡量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MASSON染色显示柔脑膜胶原纤维的含量,反映了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也间接反映柔脑膜的纤维化程度。
- 刘飞刘运生廖达光颜辉李林勇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纤维化
- 实验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SF中PICP、PⅢN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CSF)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反映蛛网膜下腔纤维化的意义。方法:采取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第三天、第六天、第十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取脑脊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ICP、PⅢNP浓度。结果:(1)实验组脑脊液的TGF-β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呈双时相;(2)实验组脑脊液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SAH发生后,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浓度升高提示蛛网膜下腔出现纤维化,早期检测可预测蛛网膜下腔的纤维化的发生。
- 李林勇刘飞颜辉廖达光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 一种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一种成年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方法:使用立体定位仪在显微操作下行枕大池两次注射静脉血建立大鼠SAH模型。术后第一天,4%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脑。脑组织用异戊烷-液氮快速冰冻并-80℃低温保存,行冰冻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蛛网膜下腔。结果:(1)动物模型实验成功率为83.33%;(2)MASSON染色显示脑膜的结构保存良好,蛛网膜下腔有大量的血细胞。结论:此实验为研究SAH提供了较好的动物模型。
- 颜辉刘飞李林勇廖达光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MASSON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