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0CD131)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5
- 相关作者:泽桑梓季梅闫争亮杨斌苏尔广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6
- 2013年
- 在首次发现薇甘菊颈盲蝽专性取食薇甘菊的基础上,为阐明其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生长、开花、结实的影响,室内选取健壮的颈盲蝽雌、雄成虫各10头研究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取食薇甘菊的方式、取食时间、取食部位、取食量、取食频率、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薇甘菊颈盲蝽各虫态都嗜食薇甘菊嫩叶以维持生存,薇甘菊被颈盲蝽取食后,地面直立茎长度(59.83±0.60 cm),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薇甘菊地面直立茎长度(79.53±0.48 cm);受害后花序数(92.4±15.29个),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花序数(710.9±47.31个);AM 9∶00~PM 9∶00,雌成虫取食嫩叶面积(1.14±0.14 cm2),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面积(3.47±0.50 cm2),均大于薇甘菊颈盲蝽选择取食最小新叶面积1 cm2,1头薇甘菊颈盲蝽成虫1天足以取食1对薇甘菊新叶片;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1.12±0.12次/min),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2.58±0.24次/min);每天下午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取食较为活跃,雌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7∶00达到峰值(6.0±1.26头),雄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9∶00才可达到峰值(6.2±0.66头)。薇甘菊颈盲蝽具有取食能力强、食量大、取食频率高等特点,能对薇甘菊的茎生长产生影响,抑制其无性繁殖;也可对薇甘菊的花序分化产生影响,抑制其开花结实量,有效控制薇甘菊进行有性传播、扩散,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天敌昆虫。
- 泽桑梓苏尔广闫争亮翟雍善季梅
- 关键词:薇甘菊
- 云南省国家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 2013年
- 依据《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3年第4号公告),云南省有过相关记录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有松材线虫、松疱锈病菌、双钩异翅长蠹、锈色棕榈象、薇甘菊5种,占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的28.5%。文章分别对5种有害生物的危害对象、分布或发现地点、发生面积等情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加大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大相关科研技术投入,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强检验检疫执法工作,切实堵住源头等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扩散、蔓延的措施。
- 季梅泽桑梓杨斌朱家颖赵宁王大伟
- 不同颜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的效果差异性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为选定诱捕薇甘菊叶蝉Cicadellidae(种名待定)粘虫板的最佳颜色,解决人工助叶蝉迁移防控薇甘菊关键技术问题,以薇甘菊叶蝉为对象,自制红、兰、黄3种不同颜色的粘虫板在薇甘菊林地内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粘虫板间距为10 m,大小为29.7 cm×19.7 cm的黄色单面粘虫板对薇甘菊叶蝉的诱集效果最好,1 d可以诱集到薇甘菊叶蝉13.15±2.31(头),与红色、兰色粘虫板相比,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红色、兰色粘虫板诱集薇甘菊叶蝉值分别为1.46±0.50(头)和0.92±0.29(头),二者之间差异性不显著。
- 泽桑梓季梅闫争亮周平阳弄扎
- 关键词:粘虫板诱捕试验
- 滇缅公路薇甘菊危害状况调查初报被引量:7
- 2012年
- 为掌握云南薇甘菊危害核心区内薇甘菊发生危害的分布特征,2010年11月22日沿滇缅公路木康至畹町桥段路肩两侧200 m进行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滇缅公路薇甘菊分布不连续,呈板块、点状分布;纬度越低,距中缅边境越近,薇甘菊发生、分布点频度越高;薇甘菊发生点盖度变化大,厚薄不均,发生面积大小不等;危害植物高度由被侵害植物高度决定;覆盖能力强,危害植物种类多,表现极强的入侵、侵害性;薇甘菊分布点多在农业耕作区的田边、地角以及稀疏林地、河流、溪水、水沟边和农户院落四旁;林木郁闭度大的林地薇甘菊危害相对较轻,完全郁闭的林中尚未发生薇甘菊危害。
- 泽桑梓季梅闫争亮刘凌周平阳弄扎
- 关键词:薇甘菊滇缅公路
- 薇甘菊颈盲蝽性信息素的初步验证及后肠挥发物的鉴定
- 为了揭示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sp.虫源信息素种类、作用,阐释薇甘菊颈盲蝽交配行为的化学通信机制,本试验以薇甘菊颈盲蝽为研究对象,提取分析薇甘菊颈盲蝽雌成虫后肠挥发性物质,并选择不同色板,以雌、雄成虫为诱芯...
- 泽桑梓季梅闫争亮周平阳弄扎
- 关键词:后肠挥发物
- 文献传递
- GC-MS测定薇甘菊不同器官精油成分被引量:6
- 2013年
- 为了揭示薇甘菊不同器官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SDE法提取薇甘菊花序、茎、叶片、叶柄不同器官的精油,GC-MS检测分析其化学成分及含量。GC-MS共检测、鉴定出薇甘菊花序有66种精油,主要成分为异松油烯(17.89%)、β-澄椒烯(9.89%)、β-石竹烯(6.64%)、反-罗勒烯(4.61%)、α-姜烯+表-荜澄茄油烯醇(4.12%)、γ-松油烯(4.01%)、库贝醇(4.01%)、柠檬烯(3.83%)、α-石竹烯(3.74%)、β-蒎烯(3.64%)、大香叶烯D(3.20%);茎有61种精油,主要成分为β-蒎烯(21.77%)、β-水芹烯(11.64%)、β-石竹烯(5.89%)、库贝醇(5.84%)、β-澄椒烯(5.38%)、α-石竹烯(3.99%)、异松油烯(3.50%)、α-蒎烯(3.46%)、α-姜烯(3.37%)、表姜烯酮(3.13%);叶片有56种精油,主要成分为β-澄椒烯(17.44%)、反-罗勒烯(8.93%)、β-石竹烯(8.39%)、β-水芹烯(6.29%)、大香叶烯D(5.99%)、库贝醇(5.90%)、β-蒎烯(4.90%)、α-蒎烯(3.69%)、马兜铃酮(3.36%);叶柄有46种精油,主要成分为β-澄椒烯(19.77%)、β-石竹烯(13.68%)、大香叶烯D(8.72%)、库贝醇(6.27%)、δ-杜松烯(5.64%)、α-石竹烯(4.18%)、表姜烯酮(3.54%)、β-红没药烯(3.05%)。
- 孙盟泽桑梓吴艳蕊季梅马惠芬杨斌苏尔广
- 关键词:薇甘菊GC-MS精油
- 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叶片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为探明颈盲蝽Pachypeltis sp.取食对薇甘菊叶片内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以薇甘菊为材料,室内条件下测定颈盲蝽取食12,24,48,96 h后薇甘菊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颈盲蝽取食后薇甘菊叶片中的POD和PAL的活性下降,PPO活性提高。取食48 h后,处理组叶片中POD和PAL活性分别下降了51.91%和75.00%,而相应的对照组叶片则分别下降了32.34%和49.86%;处理组和对照组叶片PPO活性分别上升了371.73%和121.13%。
- 季梅泽桑梓赵宁杨斌
- 关键词:薇甘菊取食防御酶活性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木质产品产量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12年
-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了我国包括木材、竹材、锯材和人造板在内的主要木质产品产量的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可直接用于预测我国在未来年份的木材、竹材、锯材和人造板产品的产量。
- 黄文学刘凌闫争亮李梅泽泽桑梓
- 关键词:灰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