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101)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艳丽张来启陈国良王兴林均品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高铌TiAl基合金板材制备包套热轧工艺及组织控制被引量:11
- 2010年
- 采用新的包套热轧工艺方法,在普通轧机上成功制备出厚度为1.9 mm的高铌钛铝合金薄板,总变形量达到80%以上。整个轧制过程保持在近等温的状态下,平均轧制速率小于80 mm.s-1。显微组织观察表明,薄板组织均匀,轧制变形后的晶粒度略大于合金变形前的晶粒度。在动态再结晶与道次间回炉处理时发生的静态再结晶两种机制的作用下,发生了完全再结晶,因而不再具备变形组织的带状特征。板材的取向图显示存在<100>晶向平行于轧制方向的晶粒,其余晶粒的取向则呈现随机分布。锻态高铌钛铝合金包套热轧后织构组分存在{100}<010>的立方织构,这种织构是由再结晶引起的。
- 王兴林均品张来启王艳丽陈国良
- 关键词:薄板
- Ni/Ni_3Al两相合金箔材的退火行为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研究了冷轧变形95%的Ni/Ni3Al两相合金箔材在经过100h退火后的再结晶过程以及织构和晶粒的微取向的变化。对其织构的测量未表现出如冷轧单相Ni3Al合金退火后所具有的织构记忆效应。EBSD(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的测量结果显示退火后根据晶粒的取向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晶粒保持了与冷轧后试样的晶粒相同的取向,即其取向为(110),并且这一区域沿轧制方向呈带状分布,而另一个区域的晶粒的取向则为随机的。两个区域中(110)取向晶粒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57%和16%,并且在长时间退火后这种带状结构依然存在。冷轧变形95%的Ni/Ni3Al两相合金箔材在600~800℃之间退火时存在两种再结晶过程。一部分区域退火后生成大量的晶粒取向随机分布的再结晶晶粒,而在另一部分区域则其再结晶晶粒保持与冷轧织构相同的晶粒取向,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
- 王兴林均品张来启王艳丽陈国良
- 关键词:箔材退火EBSD
- 锻造高铌双态TiAl合金的冷轧工艺及组织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采用道次小压下量的工艺对高铌双态TiAl锻造合金进行精确控制的冷轧实验。结果表明:冷轧后整个试样变形均匀,总变形量在没有中间退火的情况下最大可超过20%。合金变形后的组织仍然为双态组织,γ组织沿轧制方向拉伸变长,片层组织也由原来的无序分布变为与轧向呈一定角度分布。退火实验表明,不同的变形量、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冷轧高铌钛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均有明显的影响,因而不同的压下量,其中间退火工艺是不同的。
- 王兴林均品张来启王艳丽林志陈国良
- 关键词:高铌TIAL合金冷轧中间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