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08B10)
- 作品数:29 被引量:316H指数:10
- 相关作者:朱文珍张顺姚义好石晶晶张水霞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SNA2012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被引量:1
- 2013年
- RSNA2012报道的拓展MRI新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酰胺质子转移(APT)、扩散峰度成像(DKI)、多b值非高斯扩散、动脉自旋标记(ASL)、直方图分析法、自动化脑分割SyMRI及大角度高分辨力扩散成像(HARD)I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①胶质瘤术前分级、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评估及鉴别肿瘤真性和假性进展;②脑卒中缺血性损伤的PH值变化、非高斯分布扩散变化、血流灌注信息、界定缺血半暗带以及急性卒中运动障碍恢复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③自动化脑分割SyMRI精确定量多发性硬化脑组织体积;④4D相位对比成像探索特发性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及脑脊液动力学变化;⑥HARDI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可明显提高白质分割的精确性。另一亮点是关于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研究。
- 穆可涛覃媛媛张顺江晶晶胡杉石晶晶朱文珍
- 关键词:脑肿瘤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动脉自旋标记
- 迭代重建算法CT灌注成像与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利用迭代算法重建的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的容积数据重组CT血管造影(PCTA)图像,分析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能力,探讨降低脑卒中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临床拟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5例患者(605个动脉血管节段),使用256层螺旋CT进行头颅CT平扫、迭代算法头颅低剂量CT灌注扫描和常规头颅CTA检查。每个病例均分析11个节段的脑动脉,以常规CTA结果为标准,评估PCTA对脑内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 CT灌注扫描有效剂量为2.12 mSv。CTA未见狭窄或狭窄程度<30%的580个节段血管中,PCTA仅1个节段血管显示与CTA不符;CTA提示狭窄程度≥30%但达闭塞的19个节段血管中,12个节段血管PCTA与CTA结果一致,PCTA夸大了另外7个节段血管的狭窄程度;CTA发现闭塞的6个节段血管与PCTA显示结果一致。PCTA与CTA对脑内动脉血管显示一致性检验的Kw值均>0.75。结论迭代算法的头颅CT灌注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而且从CT灌注的容积数据重组的动脉图像与CT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黎佩君黄飚梁长虹朱文珍冯结映钟小玲
- 关键词:卒中灌注成像脑血管造影术
- 低剂量脑 CT 灌注的迭代重建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IR)技术对低剂量脑CT灌注(CTP)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低剂量脑CTP,CTP原始图像分别经IR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得到两组图像,比较两组图像客观质量及灌注参数图的主观质量。结果:对经IR及FBP重建的灌注参数图(CBV、CBF、MTT、TTP)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各灌注参数图脑灰白质分界评分P值分别为0.317、0.157、0.257、0.083,图像伪影严重程度评分P值分别为0.083、0.046、<0.001、0.011。经IR重建的CTP原始图像客观质量及灌注参数图的图像均匀性、总体图像质量均优于FBP重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脑CT灌注迭代重建能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改善图像质量,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黎佩君黄飚梁长虹朱文珍龙晚生
- 关键词:脑缺血灌注成像
- RSNA2014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被引量:6
- 2015年
- RSNA2014报道的拓展MRI新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非高斯分布扩散成像模型(FROC模型)、扩散峰度成像(DKI)、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PT)、高分辨率敏感加权成像(HR-SWI)、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反相-对比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HOP-MRA)、反转恢复超短回波时间(IR-UTE)序列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1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预测胶质瘤复发以及评价胶质瘤治疗反应;2检测缺血性卒中随时间变化特点、评估缺血半暗带、预测侧支循环及血管再通状态;3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观察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异常;4量化评估阿尔茨海默病脑部微结构损害、阿尔茨海默病病理性铁沉积定量;5证实帕金森病特定脑区损害、辅助帕金森病分子水平诊断;6糖尿病脑损伤的认知功能以及精神疾病功能成像。
- 石晶晶杨时骐王剑申楠茜朱文杰苏昌亮朱文珍
- 关键词:脑肿瘤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6
- 2015年
- 目的:评价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研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其中急性脑梗死1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DWI及3D-ASL扫描。观察并分析所有患者的DWI及ASL全脑血流量(ASL-CBF)图有无异常。选择13例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最大层面,采用手动勾画法分别在DWI、ASL-CBF图上测量梗死面积和灌注异常面积,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17例TIA在DWI图上均无阳性发现,12例在ASL-CBF图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灌注减低区。2例TIA复查时可见ASL-CBF图上血流灌注部分恢复。13例脑梗死的DWI图上见大小不等的高信号,梗死面积为(1026.54±295.50)mm2,ASL-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为(2901.77±415.94)mm2,并可观察到高、低灌注状态。ASL-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大于DWI图上梗死面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5,P=0.001)。结论:3D-ASL可全面反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状态,动态观察血流灌注恢复情况,有利于及时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
- 张顺张水霞姚义好石晶晶朱文珍
- 关键词: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慢性期MCAO患者脑梗死灶扩散变化及海马继发改变与认知功能关系的DTI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测脑梗死慢性期患者脑梗死灶的改变和海马的继发性改变,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取40例病程半年以上的单侧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患者及40名与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于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全颅15个方向的DTI检查。采用手工法在脑梗死灶及对侧脑组织和双侧海马选取不同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测量得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慢性期单侧MCAO患者脑梗死灶及脑梗死同侧海马较对侧相应部位FA值均降低,脑梗死灶FA值降低49.8%,脑梗死同侧海马FA值降低9.29%,ADC值均升高,脑梗死灶ADC值升高132.75%,脑梗死同侧海马ADC值升高4.9%。脑梗死灶ADC值改变率(rADC)较FA值改变率(rFA)明显,而海马rFA较rADC明显,并且脑梗死灶的rFA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1。结论 DTI技术可以用来定量评价慢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及海马的改变,并且慢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rFA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
- 汤翔宇夏黎明王承缘朱文珍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
- RSNA2014分子影像学
- 2015年
- RSNA2014报道的分子影像学相关研究进展主要针对分子影像学在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乳腺、腹盆腔及骨肌系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类讨论;并对新型靶向对比剂及探针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做以阐述。
- 姚义好蒋日烽张巨朱文珍
- 关键词:PET/CT示踪剂对比剂干细胞
- 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RI及双指数扩散加权成像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永久缺血组11只、缺血再灌注组11只及对照组8只,于术前及术后0.5、3、6、12和24h分别行单b值、多b值DWI及T2WI扫描,分析表观扩散参数(ADC)、慢速扩散系数(ADCslow)、快速扩散系数(ADCfast)和快速扩散所占容积分数(Afast)的动态变化,以24hTTC组织染色作为病理对照。结果:永久缺血组ADC、ADCslow和Afast先降低,6h到达最低,而后轻度上升;ADCfast缺血后降低,并持续在一个较低水平。缺血再灌注组ADC、ADCslow、ADCfast和Afast于再灌注1.5h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而后逐渐下降,至24h到达最低水平,且此时与永久缺血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fast永久缺血组与再灌注组只在3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ast再灌注组与对照组只在3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可显示缺血不同时间点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受限情况及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移过程。
- 张妍张顺汤翔宇姚义好张水霞石晶晶覃媛媛朱文珍
- 关键词:卒中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 转基因SPIO增强型磁共振活体示踪术在疼痛研究中的进展
- 2012年
- 基因治疗方法应用于疼痛研究已成为热点,在活体内无创地监测疼痛或镇痛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对于转基因治疗疼痛研究非常重要。磁共振对比剂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纳米粒子用于活体监测和追踪疼痛相关目的基因表达、迁移和重新分布,在疼痛基础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该文就转基因SPIO增强型磁共振活体示踪术应用于疼痛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项红兵李荣春叶达伟丁得方田学愎朱文珍
-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示踪疼痛
- 磁共振氧摄取分数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氧摄取分数(OEF)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2-FLAIR)、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及OEF序列扫描,观察脑梗死区域的氧摄取分数(OEF)、静脉血容量百分数(vCBV)、可逆性横向驰豫率(R2*)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域的变化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6例脑梗死区域OEF增加,其中4例vCBV、R2*增加,1例vCBV减低、R2'无明显变化,1例vCBV、R2*信号均无明显变化;7例脑梗死区域OEF减低,其中6例vCBV、R2*减低,1例vCBV增加、R2*无明显变化。结论:MRI-OEF序列有望应用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组织细胞氧代谢状态。
- 郭林英张顺石晶晶张水霞姚义好朱文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