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2009243)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芹姜衡魏勇吴宗贵严轶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永久性房颤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收集我院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56例(阵发性组),及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患者72例(永久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永久性房颤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阵发性组比较,永久性组年龄较大[(62±8)岁∶(59±9)岁,P<0.05],心脏彩超测量左房内径[(46.56±5.65)mm∶(42.14±4.47)mm,P<0.05]、左室舒张内径[(51.63±5.63)mm∶(49.35±4.28)mm,P<0.05]和左室收缩内径[(35.05±6.52)mm∶(32.57±4.23)mm,P<0.05]均偏大,左室射血分数[(0.61±0.09)∶(0.64±0.06),P<0.05]、三酰甘油[(1.80±1.22)mmol/L∶(2.21±1.47)mmol/L,P<0.05]较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左室收缩内径和左房内径是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永久性房颤的相关因素。结论:年龄、左室收缩内径和左房内径是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永久性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
- 魏勇姜衡王芹贺茂荣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心房
- 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42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病合并AF(n=233),不合并AF(n=190)两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发生AF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与非AF组相比,AF组的年龄较大(P<0.001)、体重指数偏高(P=0.019),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偏大(P<0.001),左室射血分数(P=0.005)较低。肌酐(P<0.001)和尿酸水平(P=0.013)偏高,但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01)较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8,95%CI:1.04~1.13,)、左心房内径(OR=1.51,95%CI:1.38~1.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OR=0.52,95%CI:0.36~0.78)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AF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结论:年龄及左心房内径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的高血压病患者发生AF的危险性高。
- 姜衡魏勇王芹刘兵严轶文吴宗贵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左心房内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rs2200733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关联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基因组rs2200733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并发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208例(房颤组)和不伴房颤的高血压患者405例(对照组)。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rs2200733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rs2200733位点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TC和CC型,其基因型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1%、33.7%、8.2%和72.9%、25.9%、1.2%。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房颤组TC和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显著相关(OR=3.143,95%CI:1.442-6.581)。结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TC和CC基因型可能是房颤发生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 姜衡刘兵王芹严轶文吴宗贵
-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