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7JCYBJC16500)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晓敏李筱荣任新军贾喆张灵君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路易斯维尔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L-17、IFN-γ在大鼠自体免疫性葡萄膜炎视网膜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IL-17、IFN-γ在大鼠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oretinitis,EAU)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R16肽段与完全福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于Lewis大鼠皮下注射建立EAU模型后定期临床观察。分别于免疫后第6、12、20天摘除眼球,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AU各时间点视网膜炎性因子IFN-γ及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临床观察显示:对照组大鼠眼部未见明显炎性表现,实验组大鼠免疫后第6天EAU症状开始出现,第12天达到高峰,第20天逐步消退。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正常,组织病理学评分为0分;实验组大鼠免疫后第6天视网膜开始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后第12天视网膜炎性细胞浸润进一步加重,免疫后第20天浸润减轻,免疫后第6、12、20天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0.50±0.32、3.42±0.49、2.42±0.49。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6天、12天、20天视网膜IFN-γ表达平均积分光密度(average integral optical density,AIOD)值分别为8.44±1.31、8.39±1.27、8.55±1.13,实验组大鼠相同时间点视网膜IFN-γ表达AIOD值分别为24.83±4.88、65.17±6.43、47.17±5.08,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表达IFN-γAIOD值与组织学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显著正相关(r=0.978,P<0.01)。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6天、12天、20天视网膜IL-17表达AIOD值分别为10.32±1.34、11.21±1.64、10.86±1.45,实验组各时间点大鼠视网膜IL-17表达AIOD值分别为19.67±2.73、94.50±5.43、53.33±3.93,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表达IL-17AIOD值与组织学评分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显著正相关(r=0.975,P<0.01)。结论 IFN-γ、IL-17表达量的高低与EAU症状的轻重密切相关,Th1、Th17共同参与了EAU的发生发展。
- 李光达李筱荣袁立飞张晓敏
- 关键词:IFN-ΓIL-17TH17TH1
- 大鼠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眼部炎症和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目前用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多为单次发作性葡萄膜炎,与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患者反复发作导致的眼部严重组织形态学和功能学改变的自然病程并不完全相符。建立复发性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对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大鼠复发性EAU动物模型,动态观察眼部炎症和病理特点,并分析其眼部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方法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177—1191多肽片段(IRBP1177—1191,R16)注射于9只SPF级Lewis大鼠皮下进行免疫,10d后分离淋巴结及脾脏T细胞,体外R16刺激下培养2d。将24只SPF级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后1、2、3个月组,每组6只。将制备的T细胞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射法注入模型组大鼠体内,建立复发性EAU模型。注射后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依据Caspi炎症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后1、2、3个月处死动物后制备视网膜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视网膜厚度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7A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并计算阳性表达的评分。结果R16特异性T细胞注射后第4天大鼠前房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炎症评分为2分。第6天前房重度混浊,评为3分;至第10天大鼠眼前节恢复正常,但造模后2个月内炎症复发4—5次,且大鼠一侧眼发病而对侧眼可正常,与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自然病程极为相似。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造模后1、2、3个月组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与正常组大鼠比较,造模后1、2、3个月组大鼠视网膜全层、外核层及内核层逐渐变薄,4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46、288.40、4.43,均P=0.00);正常
- 郑慧张晓敏粘红张灵君刘勋Hui Shao李筱荣
- 关键词:葡萄膜炎免疫动物模型
- 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主要在于机体自身耐受的破坏,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对AID的治疗主要是采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虽然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而重症AID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差。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非造血多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等潜能,其免疫调控作用的发现是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最近,MSC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不断涌现,显示了MSC的免疫调节特性及其治疗AID的潜在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任新军张晓敏李筱荣
- 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展望被引量:2
- 2011年
- 间充质干细胞(MSC)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有两种移植方法:全身静脉注射和局部移植,后者具有更好的针对性。根据疾病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MSC治疗策略:(1)MSC定向分化替代受损细胞,如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利用其免疫抑制作用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3)利用其神经保护作用减轻或延缓视网膜组织损伤,如目前的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青光眼动物模型;(4)转基因后的MSC移植靶向治疗,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5)利用MSC抗炎和促进创伤愈合作用治疗多种视网膜疾病。迄今为止,其抑制葡萄膜视网膜炎进展以及视神经营养保护作用较为明确。但MSC在各种视网膜疾病中的疗效还需要严格评估,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不同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此外,MSC的移植途径和方法,治疗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也有待进一步评估。
- 李筱荣张晓敏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疗法
- 重视干细胞治疗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2014年
- 视网膜独特的功能和解剖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的合适靶点。目前,有多种干细胞被用于视网膜疾病的治疗研究,展现了其强大的应用潜能。然而,在于细胞治疗真正用于临床之前的阶段,仍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如对于干细胞类型的选择、移植策略的制定、干细胞作用机制和生物安全性的确定,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干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确定移植前干细胞的最佳个体发育阶段及有效实现干细胞在眼部组织中的结构和功能整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李筱荣张晓敏
-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干细胞移植视功能障碍动物
- 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角膜移植大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角膜移植大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双眼角膜作为供体角膜植片,24只Lewis大鼠右眼作为受体植床制作大鼠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24只Lewi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MSC(5×106mL-1)1mL,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术后4d开始裂隙灯观察。术后10d处死大鼠,应用RT-PCR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结果术后10d治疗组临床评分为(4.00±0.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7±1.37)分(P<0.05)。治疗组大鼠脾脏中CD4+ CD25+ Foxp3+ Treg的比例为(6.25±0.35)%,较对照组(5.45±0.38)%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脾脏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5.65±0.45,与对照组的2.13±0.74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可能通过上调CD4+ CD25+ Foxp3+ Treg参与诱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有效预防并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 贾喆张晓敏赵少贞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CD25+
- 不同剂量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诱导的实验性自体免疫性葡萄膜炎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等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IRBP剂量的不同分为10μg IRBP组、30μg IRBP组、50μg IRBP组和对照组,前3组采用IRBP联合完全弗氏佐剂和400 ng百日咳毒素免疫Lewis大鼠,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联合弗氏佐剂和400 ng百日咳毒素免疫。结果:30μg IRBP组和50μg IRBP组均可诱发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剂量组(10μg)则不能,而且50μg IRBP组与30μg IRBP组相比,在炎症严重程度和炎症持续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RBP具有强烈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可以成功诱发出EAU,且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持续时间呈剂量依赖性。
- 任新军张晓敏李筱荣
- 关键词: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其中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棘手,众多不良反应限制了传统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问充质干细胞(MSC)由于具有免疫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而且可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适合用于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MSC治疗眼部免疫性疾病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对MSC治疗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中华腠科杂志,2018,54:712-715)
- 路迎龙张晓敏
- 关键词:葡萄膜炎间质干细胞移植
- 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尾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原代培养Wistar大鼠骨髓MSC,达90%融合时传代培养。制作大鼠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Lewis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1ml不含MSC的PBS,B组术前连续3d输注MSCs,C组术后当天开始连续3d输注MSC。裂隙灯显微镜下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比较2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A组与C组部分大鼠于术后10d行角膜免疫组化检测角膜植片CD4、CD8、CD25和CD45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3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免疫组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9.9±0.69)d,与A、B组[(11.83±0.54),(16.89±1.91)d]相比均有明显延长(F=5.732;P=0.001,0.019)。B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A组相比延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333)。C组CD4、CD8、CD2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A组(t=2.477,2.359,2.445;P=0.024,0.042,0.030)。结论术后输注MSC能显著延长大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
- 张晓敏焦春娜贾喆任新军李筱荣赵少贞
- 关键词:角膜移植移植物排斥间质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眼部CD4+T细胞亚群浸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治疗效果。方法Lewis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为6只大鼠。大鼠单后足及背部6点注射含3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多肽片段R16的乳剂0.2m1,建立EAU模型,观察各组临床表现。贴壁培养法纯化Wistar大鼠骨髓MSCs。建模后第9~11天,治疗组每日行尾静脉注射浓度为5×10^6/ml的MSCs悬液1m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建模后第15天,分离各组大鼠眼部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素-7、白细胞介素-17和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阳性细胞的比例。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统计临床评分;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结果建模后第6天,虹膜血管轻度扩张充血;第9天前房轻度混浊,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第12天前房混浊,瞳孔膜闭,眼底红光反射变暗甚至消失;之后炎症反应逐渐减轻。第11~15天,MSCs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21、4.16、5.24、4.03,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SCs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眼部CD4+T细胞、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以及增加调节性T细胞比例。结论MSCs治疗可以减轻EAu的临床表现;减少CD4+ T细胞向眼部浸润,下调眼部效应性Th1细胞、Th17细胞以及上调调节性T细胞。
- 张灵君张晓敏郑慧张琰邵慧李筱荣
- 关键词:葡萄膜炎间质干细胞CD4阳性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