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G0020224)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婉君房德仁张慧敏姜雪梅刘中民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低碳醇
  • 3篇碳醇
  • 3篇合成低碳醇
  • 3篇CU-CO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催化剂工程
  • 1篇前驱体
  • 1篇前体
  • 1篇钴催化剂
  • 1篇加料
  • 1篇加料方式
  • 1篇
  • 1篇CU
  • 1篇沉淀法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烟台大学

作者

  • 3篇刘中民
  • 3篇姜雪梅
  • 3篇张慧敏
  • 3篇房德仁
  • 3篇李婉君
  • 2篇赵金波

传媒

  • 2篇工业催化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加料方式对Cu-C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低碳醇在汽油添加剂或汽油替代品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潜在用途,用煤和天然气经合成气合成低碳醇的Cu-Co催化剂在较为缓和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C2+OH醇选择性。采用不同沉淀方法制备系列Cu-Co催化剂,通过XRD、XPS、TPR和BET考察加料方式对催化剂前驱体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5.0 MPa、250℃和空速5 000 h-1条件下,使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合成低碳醇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催化剂性能有较大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中各组分以纳米大小均匀分布,C2+OH醇选择性最高;采用正加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C2+OH醇选择性最低,催化剂颗粒中活性组分的分布呈壳层分布,Co在颗粒的表面富集;采用并流法和反加法制备的催化剂的醇分布遵从ASF规则,其链增长因子为0.42。实验结果表明,当Cu和Co在催化剂颗粒中以原子尺度分布时,催化活性最好。
房德仁李婉君赵金波刘中民姜雪梅张慧敏
关键词:催化剂工程合成低碳醇沉淀法
Cu-C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性能被引量:2
2014年
用不同的沉淀方法制备了Cu-Co催化剂,用XRD,XPS,TPR和BET技术对催化剂前体以及催化剂的物相等进行了表征,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活性。结果表明: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是由细小的CuO晶粒和Co3O4晶粒以紧密排列的形式均匀分散在颗粒中,CuO和Co3O4间的相互作用大于用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同时,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的低碳醇合成活性以及醇选择性都好于用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用分步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的二次粒子是由内部富CuO和外层富Co3O4的颗粒组成。由此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催化活性和醇选择性较低,而有利于烃的生成和CO水煤气变换反应。
房德仁李婉君刘中民赵金波姜雪梅张慧敏
关键词:合成低碳醇前体
老化时间对Cu-C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并流共沉淀法制备Cu-Co催化剂,通过XRD、XPS、TPR和BET方法测定老化时间对催化剂前驱体和催化剂物性参数的影响,采用加压固定床流动反应器测定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反应活性。结果表明,Cu-Co催化剂前驱体中主要存在Cu2CO3(OH)2、β-Co(OH)2和CoOOH等物相,还原过程中,CuO和CoO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低碳醇的分布表明,增强活性金属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低碳醇的生成。所有催化剂的C2+OH含量占总醇含量的比例大于65%,而烃类含量占总产物的比例小于10%。
房德仁李婉君刘中民姜雪梅张慧敏
关键词:催化剂工程合成低碳醇前驱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