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ZX-149)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 相关作者:范辉周晋陈超余国忠周红升更多>>
-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国土资源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河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河南省所辖地区为研究单元,分别构建了耕地资源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1995,2000和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耕地资源和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数量化。然后利用协调度模型对4个年份各个地区的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结果表明,各年份耕地资源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现象。协调度的高低由两种指数的大小及其之间的差异决定,河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逐步上升。在研究前期,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失调的地区主要是传统的农业区;而在研究后期,两者失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基础较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 范辉陈超余国忠
- 关键词:耕地资源城市化协调度
-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河南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2010年
-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通过分析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地理分布,可为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本文采用模糊物元模型并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分析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的地形、经济等因素有关,各个地区影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
- 范辉周晋
- 关键词: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物元模型
- 欠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可以为该地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利用信阳市的相关数据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了引起信阳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经济发展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因素和农业收入因素.通过与发达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机制比较,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引起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既有相同的因素,又有不同的因素.结合信阳市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实现信阳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 范辉周红升
- 关键词:耕地主成分分析
- 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演变被引量:19
- 2010年
- 该文采用模糊物元模型,探索了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逐渐提高的,但各城市提高的速度不尽相同;各研究年份全省各城市之间的集约利用水平的变化程度和分布状态均是不相同的;各研究年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明显。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逐渐提高的态势,但不同年份在空间上的布局是不相同的。
- 范辉周晋
- 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