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72061)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钱民全马鲁波刘剑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血液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血液成分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流动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血栓
  • 1篇体外血栓形成
  • 1篇流变性
  • 1篇环中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力...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市第五十...

作者

  • 4篇钱民全
  • 3篇钱大兴
  • 3篇赵笃凤
  • 3篇彭荣蕤
  • 2篇刘剑刚
  • 1篇范椿
  • 1篇张劲军
  • 1篇马鲁波
  • 1篇肖兰
  • 1篇张帆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全国第九届生...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1
  • 1篇200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体外血栓形成后血液的流变性变化及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的规范化操作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观察体外模拟血栓形成后剩余血液的流变学变化,并探讨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的规范化操作。方法:采用30例健康人静脉血液,一部分抗凝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细胞计数,另一部分不抗凝,于Chandler环内模拟血栓形成后,再测定剩余血液的血细胞计数及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液表观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等。结果:体外模拟血栓形成后剩余血液的表观粘度,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粘附率、最大聚集率也显著降低(P<0.01);但红细胞计数、压积和变形指数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模拟血栓形成后剩余血液的流变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尤以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变化更加突出。规范体外血栓形成试验的操作方法,有利于提高该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刘剑刚马鲁波钱民全
关键词:体外血栓形成血液成分流变性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动
旋转圆环流动在测量石油流变特性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测量石油流变特性的已有的两种圆环流动装置:环管循环流动观测装置和转轮流动模拟器。在仔细分析了圆环内的流动状态以后,制作了简易垂直旋转圊环流动改进测量装置,对水进行了初步观测,得到了圆环管壁上的压力——时间变化曲...
钱民全彭荣蕤赵笃凤钱大兴范椿张劲军张帆肖兰
文献传递
旋转时间对圆环中血液形成血栓的影响
我们发现血液在旋转圆环中形成人工血栓存在一个极限时间:在这个时间以前,血栓的长度在增加,重量在增加;而在这个时间以后,血栓的长度不再增加,重量基本维持不变。我们称这个时间为“血栓形成的极限时间”(limit time o...
钱民全刘剑刚彭荣蕤赵笃凤钱大兴
文献传递
血栓形成中的激发机理和血液成分的作用探讨
我们研究血栓形成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加深了对血栓形成的认识。在一些初步推理下,提出血管激发血液形成血栓的设想。对血液成分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特别提出纤维蛋白原在血栓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观点。同时根据实验,我们指出...
钱民全赵笃凤彭荣蕤钱大兴萧蓝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