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AXW003)

作品数:20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倪延年刘继忠余玉白润生闫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新闻
  • 10篇新闻史
  • 8篇民国
  • 4篇新闻史研究
  • 4篇民国时期
  • 3篇新闻业
  • 3篇中国新闻
  • 3篇中国新闻史
  • 3篇共产党
  • 2篇新闻学
  • 2篇月刊
  • 2篇史学
  • 2篇抗日
  • 2篇抗战
  • 2篇国共
  • 1篇党报
  • 1篇动因
  • 1篇动因分析
  • 1篇新闻报
  • 1篇新闻活动

机构

  • 1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0篇倪延年
  • 4篇刘继忠
  • 1篇余玉
  • 1篇白润生
  • 1篇刘泱育
  • 1篇闫洁

传媒

  • 8篇现代传播(中...
  • 2篇传媒观察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民族论坛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新闻大学
  • 1篇中国出版
  • 1篇今传媒
  • 1篇阅江学刊
  • 1篇全球传媒学刊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民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历史评价问题
2015年
本文提出了"中华民国新闻事业的起点应该溯源到孙中山参与《镜海丛报》的发行活动""中华民国新闻史是以‘中华民国政府’为存在前提的断代新闻史"和"中华民国新闻史是应予以更加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的断代新闻史"等主要观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有关思考的整体性阐述。
倪延年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
《新青年》杂志三次转变与共产党新闻事业起源标志被引量:6
2021年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到1926年7月终刊的近11年中,经历了从个人刊物到同人刊物,又从同人刊物到社会主义刊物,再从社会主义刊物到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三次转折。以刊载明确表示"现在是应该抛弃(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了"的《本志宣言》为标志的《新青年》月刊第7卷第1期,应是共产党报刊起源的标志。鉴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闻事业是以新闻报刊为主体的社会新闻业,所以共产党报刊的起源也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起源。中共上海发起组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办《共产党》月刊标志共产党报刊的萌芽正式出现;1922年9月13日创办《向导》周刊是中共党报诞生的标志;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7月1日《前锋》月刊及11月《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创办成为中共报刊体系初成的标志。
倪延年
关键词:中国新闻史共产党新闻事业
论报人张季鸾政治观的演变、特征及意义
2019年
本文在回顾著名报人张季鸾生平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张季鸾政治观的演变历程。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张季鸾政治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萌发、转折、激荡、稳定四个阶段,各阶段政治观既有独立性一面,也存在延续性一面,它们共同构成张季鸾政治观的丰富内涵。其次对张季鸾政治观的各阶段特征及演变意义进行了探讨,指出张季鸾政治观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多种因素长期积累、共同交织影响下的产物,具有明显朴素爱国主义色彩、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受到个人政治理想的内在驱使、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而转变的阶段特征。
张炳旭
关键词:张季鸾政治观社会矛盾
论现象学视野下何炳松出版观及启示
2014年
在现象学视野下,以整体的观点可判何炳松多种身份背后的价值观是——笃信文化重要。透过何炳松"择善传播文化"的出版观,从民国时期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竞争理念清晰可见其注重社会效益来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
刘泱育
关键词:出版竞争何炳松传播文化
新闻媒体的抗战贡献——以主流媒体的抗战宣传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2
2015年
从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经过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抗战期间,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媒体为代表的广大媒体和媒体人克服困难报道战争,积极参与战斗,在战火中壮大成长,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战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望媒体人的抗战岁月,其人其事,让人感佩。其抗战精神,更是今天媒体人的宝贵财富,值得传承和发扬。
刘继忠赵佳鹏
关键词:主流媒体抗战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新闻媒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七七事变
抗战前后共产党新闻宣传口径的历史性转折与启示被引量:1
2017年
抗日战争(1931.9.18-1945.9.2)前后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口径实现了从"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再从"和平民主建国"到"打倒蒋介石"的历史性转折,共产党在抗战前后新闻宣传口径转折对当今具有重要的启示。
倪延年
关键词:共产党新闻宣传
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对象、目标、功能及态度诸问题被引量:2
2018年
自2007年以来,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民国新闻史研究有了迅速发展。本文在对"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目标、功能和态度进行初步探索和思考后,提出了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是民国时期新闻事业构成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加以认识,民国新闻史的研究目标是再现历史和探寻规律,民国新闻史研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评价历史和借鉴当下,以及民国新闻史研究的基本态度应是历史和辩证的态度等观点。
倪延年
论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的发展演变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阐述了中共中央及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以《布尔什维克》《向导》《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和《人民日报》为标志划分中国共产党和红色政权中央机关报发展阶段的观点;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和红色政权中央机关报在报刊取名、改刊时机及功能设计等方面的政治蕴意,对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史研究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及加强新形势下的党报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倪延年
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报
清末民初新闻团体争取言论自由的历史轨迹被引量:2
2014年
新闻团体以群体自认意识为新闻界拓展言论自由空间,是新闻界争取言论自由的一支独特力量。清末民初是我国新闻团体相对活跃的时期,其争取言论自由经历了自发产生到自觉维护和不断抗争的复杂发展过程。本文以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为分界点,从我国新闻团体言论自由意识的萌芽与发展、回归与往复、自觉与挫折三个阶段,探寻1905—1928年间新闻团体争取言论自由的历史轨迹,并指出新闻团体在争取和维护言论自由方面所存在问题。
余玉
关键词:清末民初言论自由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的五次转折及其动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首先以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为视角考察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民国南京政府终结近三十年间"民国时期"社会环境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共产党新闻宣传的五次明显转折。研究发现:共产党在民国时期新闻宣传转变的主要动因是国共两党关系不断变化;共产党人根据国共关系和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进行新闻宣传策略调整,是共产党人在新闻宣传中坚持"不忘初心"和"与时俱进"辩证统一的结论。
倪延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