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130)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陈钟常仁安李志峰何友梅韩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台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细胞
  • 5篇衰竭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生长
  • 5篇细胞生长因子
  • 5篇肝细胞生长因...
  • 4篇细胞移植
  • 4篇急性肝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4篇肝细胞移植
  • 3篇载药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2篇乳酸
  • 2篇羧甲基壳聚糖
  • 2篇纳米
  • 2篇聚乳酸
  • 2篇聚乳酸-O-...
  • 2篇壳聚糖

机构

  • 7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东台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陈钟
  • 5篇李志峰
  • 5篇常仁安
  • 1篇钱海鑫
  • 1篇韩建平
  • 1篇何友梅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脾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脾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并观察MSCs在体内的迁徙情况。方法收集1只SD雄性大鼠胫骨及股骨的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及扩增雄性SD大鼠的骨髓MSCs,再行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第4代骨髓MSCs的表面标志物。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建立24只雌性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12)大鼠于造模后24 h行骨髓MSCs脾内移植;空白对照组(n=12)仅于脾内注射0.5 mL生理盐水。2组大鼠于移植后均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水平,采用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Y性别决定区基因(SRY基因)的表达,并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第4代MSCs表达CD44和CD29,但不表达CD34。MSCs移植72 h及以后,实验组存活5只大鼠(41.7%),空白对照组存活3只大鼠(25.0%),2组大鼠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高。将雄性大鼠的骨髓MSCs移植于雌性大鼠的脾内后,在雌性大鼠肝脏中能检测到SRY基因的表达;且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的肝功能在移植后4周明显改善。移植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时点的ALT和TBIL水平均较低(P<0.05);移植后1周和2周,实验组的ALB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MSCs经脾内移植后迁徙并定居于受损的肝脏内,可替代肝细胞的功能。
韩建平陈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脾移植急性肝功能衰竭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子对大鼠移植肝细胞生存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聚乳酸-氧-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对大鼠肝细胞移植后移植肝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 Seglen原位两步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将5ml常规胶原大鼠肝细胞悬液(5.0&#215;107个细胞,下同)(A组)、5 ml PLA-O-CMC纳米粒子大鼠肝细胞(B组)、5 ml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大鼠肝细胞(C组)移植到大鼠腹腔内,5 ml PLA-O-CMC纳米粒子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加每日静脉注射HGF 10 μg/kg &#215;7 d(D组).观察各组培养1d和腹腔肝细胞移植后移植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观察移植前培养液和受体腹腔渗液丙氨酸转移酶(ALT)和门冬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和移植肝细胞凋亡率、坏死率及存活率.结果 移植肝细胞的存活时间以C组最长,达7d,术后3~7 d移植肝细胞的电镜变化A组核质浓缩最为明显,C组内质网最为丰富.移植后1d时腹腔渗液ALT A组>C组(1 002.68 ±229.37) U/L比(770.62 ±120.77) U/L,P<0.05].移植后1、3、5d,活率B、C、D组>A组(P<0.05),其中5d时C组[(59.51±1.59)%]>D组[(55.98±2.27)%,P<0.05];移植后3、5d凋亡率A组>B、C、D组(P<0.05);移植后1、5d,坏死率A组>B、C、D组.结论 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后有提高移植肝细胞活率的作用,延长其生存时间并促进其功能表达.
常仁安陈钟李志峰钱海鑫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生长因子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制备、表征及其对培养大鼠肝细胞活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半衰期短,且不具有靶向性。成熟肝细胞体外大量培养及活力维持难度较大,严重制约肝细胞移植及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目的:制备并表征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探讨其体外降解、释药行为及对培养大鼠肝细胞活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7/2008-01在南通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及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设计完成。材料:SD大鼠10只,肝细胞生长因子由英国PeproTech公司提供,聚乳酸由美国Sigma公司提供,O-羧甲基壳聚糖由上海伟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方法:以聚乳酸和O-羧甲基壳聚糖为基质材料,采用超声波法制备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用低温磁力搅拌法制备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用该载药纳米粒子进行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并以不加肝细胞生长因子的普通培养作为对照,采用CCK-8体外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肝细胞活力。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该载药纳米粒子的结构、粒径及表面形貌,测定其粒径分布和表面电位,动态监测降解过程中粒子表面形貌的变化、降解过程中质量的损失情况和降解介质的pH值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检测培养1周内肝细胞的活力。结果: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PLA-O-CMC纳米粒子呈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40nm,粒径分布指数为0.108,载药率为0.12665%,包封率为76.32%,粒子表面电位为32.8eV。该载药纳米粒子前24h释药动力学方程为Q=148.4266+189.0493t1/2(R=0.97589),符合Huguchi方程;前30d内释放动力学方程Q=1086.28966+58.23938t(R=0.99716),符合零级释放方程。载药纳米粒子组肝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普通培养组(P<0.05)。结论:实验成功制备并表征了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并证实其能够有效维持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活力�
李志峰陈钟常仁安何友梅
关键词: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肝细胞生长因子载药生物材料
急性肝衰竭大鼠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纳米粒子肝细胞移植后有丝分裂指数和Ki-67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AIJF)大鼠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聚乳酸-氧-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肝细胞移植后有丝分裂指数和Ki-67抗原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ALF模型,48h后分别将Ⅰ型胶原(Ⅰ组)、PLA—O—CMC纳米粒子(Ⅱ、Ⅳ组)、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Ⅲ组)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均为5×10^7个,5ml)移植到ALF大鼠腹腔内。以每日静脉注射HGF10μg/kg×7d(1V组)、5ml RPMI 1640腹腔内注射(V组)作为对照。观察其14d存活率、血清及肝组织HGF浓度、肝组织病理及有丝分裂指数(MI)、Ki-67变化。结果移植后14dⅠ~Ⅴ组ALF大鼠的存活率分别为50.00%、68.75%、81.25%、75.00%、18.75%。各纳米移植组高于Ⅴ组。Ⅲ组3d时肝组织HGF浓度最高,平均为5882.91μg/L。1I组肝组织结构恢复更快,5d时平均MI10.20%0、7d时Ki-67平均标记指数16.8‰,均高于Ⅴ组。结论应用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ALF大鼠能促进肝再生相关抗原表达。
常仁安陈钟李志峰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生长因子肝再生
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1
2009年
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表明肝细胞移植有望成为肝衰竭或代谢性肝脏疾病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之前尚需解决肝细胞供体缺乏、肝细胞保存、移植肝细胞凋亡和如何有效促进受体肝细胞再生等问题。本文对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陈钟
关键词:肝衰竭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肝细胞移植
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对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载药和体外释药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PLA-O-CMC NPs)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载药能力,探讨载HGF的PLA-O-CMC NPs体外释药行为。以PLA和O-CMC为基质材料制备载HGF的PLA-O-CMC NPs,并观察其形态;计算药物包封率,分析PLA-O-CMC NPs对HGF的载药能力;研究载HGF的PLA-O-CMC NPs短期和长期释药能力。载HGF的PLA-O-CMC NPs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39.82 nm,最大包封率为74.2%。该载药纳米粒子体外HGF的累积释放量在前24 h内逐步上升,并有明显的突释现象,释放出的药物量占释放总量的36.7%。从第2 d开始,HGF的释放量明显下降,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稳定释放。PLA-O-CMC NPs是一种良好的HGF载体。载HGF的PLA-O-CMC NPs在体外能够迅速释放HGF,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有效药物浓度。
李志峰陈钟常仁安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载药释药
载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子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观察载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将5 ml培养24 h的大鼠肝细胞(5.0×107个)(Ⅰ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Ⅱ组)、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Ⅲ组)移植到ALF大鼠腹腔内,以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移植加每天静脉注射HGF 10 μg/kg×7 d(Ⅳ组)和5 ml RPMI 1640培养基腹腔内注射(Ⅴ组)作为对照.观察受体大鼠存活率、肝功能、肝组织光镜和电镜变化.结果 移植后14d大鼠的存活率Ⅰ~Ⅴ组分别为50.00%、68.75%、81.25%、75.00%和18.75%,各移植组高于对照组,Ⅲ组最高.移植后24 h,Ⅱ~Ⅳ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开始好转,至移植后7d,各组间除谷丙转氨酶(ALT)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的肝功能和肝脏病理损害恢复最快,其次为Ⅳ、Ⅱ、Ⅰ组,Ⅴ组恢复最慢、最差.结论 应用载HGF的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的大鼠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治疗ALF大鼠能逆转肝功能,提高生存率,较静脉途径给予HGF的治疗效果更好.
常仁安陈钟李志峰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生长因子载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