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Z12C17001)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明英朱良均帅亚俊周官山何文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静电纺丝素蛋白与无机物复合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再生丝素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优势,所以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单一的再生丝素纳米纤维脆性大,力学性能差,而采用由不同的无机粒子或合成高聚物与丝素共混制备复合纳米纤维可以极大地改善单纯使用一种材料的适应性,并且使复合纤维同时具备多种优势。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静电纺丝制备再生丝素与无机粒子或合成高聚物复合纳米纤维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提高丝素纳米纤维的综合性能,拓展其应用。
- 周官山冯美林朱良均杨明英
- 关键词: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生物材料
- 仿生生物矿化在丝素蛋白生物材料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依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家蚕丝素蛋白材料在特定溶液环境中的矿化诱导能力,介绍利用仿生生物矿化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的方法以及复合材料的种类和生物相容性,为制备性能优良的丝素蛋白生物矿化材料应用于骨损伤的治疗和修复等提供借鉴。
- 帅亚俊何文闵思佳朱良均杨明英
- 关键词:丝素蛋白矿化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
- 矿化柞蚕丝胶膜表面粗糙度的调控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生物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是影响细胞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调控丝蛋白生物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并评价材料表面粗糙度对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首先,通过湿化学共沉淀法,以柞蚕丝胶(AS)溶液为模板,诱导了羟基磷灰石(HAp)晶体成核,进而调控了AS膜表面的粗糙度。然后,采用SEM、粗糙仪、FTIR及EDX等对HAp/AS复合膜表面形貌、粗糙度及成分进行了表征。最后,通过SEM和CellTiter96@AQueous单溶液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MTS)检测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HAp/AS复合膜表面的形貌及增殖率。结果表明:纯AS膜的表面粗糙度为0.15μm,矿化1、8及24h后,表面粗糙度分别为0.38、0.46和1.20μm;矿化24h后,在HAp/AS复合膜表面可观察到直径为30~80nm的球状复合物,生成的矿化物为HAp;HAp/AS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表面粗糙度为1.20btm的复合膜能够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粗糙度对BMSCs在HAp/AS复合膜表面的粘附和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可通过矿化的方法在生物大分子表面诱导HAp晶体的成核与生长,从而调控材料的表面粗糙度,研究材料界面上的细胞行为。
- 帅亚俊张璨邓连霞朱良均杨明英
-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生物矿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相容性
- 利用家蚕丝素纤维调控二氧化硅微管的生成被引量:1
- 2015年
- 模板法是制备一维管状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为了探讨低成本、简易化生产二氧化硅微管的技术途径,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分别采用家蚕生丝制备的丝素纤维和蚕茧制备的丝素纳米纤维为模板,研制不同数量级管径的二氧化硅微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观测,以丝素纤维为模板,制备孔径10μm左右的二氧化硅微管,其管壁较薄,易破裂;以丝素纳米纤维为模板制备的二氧化硅微管,其孔径为500-600 nm,管壁厚实,表面光滑,不易断裂。由此可见,家蚕丝素纤维可作为模板诱导硅氧化物在其表面沉积,生成二氧化硅微管,而且可以通过改变丝素纤维的直径调节二氧化硅微管的孔径等形貌特性。
- 王捷周官山缪云根朱良均杨明英
- 关键词:丝素纤维模板法
- 利用尿素溶剂体系制备再生柞蚕丝素蛋白粉及样品的性能表征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柞蚕丝素纤维很难溶于一般溶剂的特点,并考虑生产成本及环保因素,开发了2种含8 mol/L尿素(urea)的碱性溶剂体系Urea/NaOH与Urea/LiOH用于制备再生柞蚕丝素蛋白粉末,以利于柞蚕丝素蛋白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应用。对采用不同尿素溶剂体系制备的再生柞蚕丝素蛋白样品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与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NMR)和热力学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常温下柞蚕丝素纤维在2种溶剂体系中均被溶解,且伴随有分解现象,其中在Urea/NaOH溶剂体系中的分解发生在非结晶区,在Urea/LiOH溶剂体系中结晶区和非结晶区均可发生分解。生产上可以依据制备再生柞蚕丝素蛋白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尿素溶剂体系。
- Namita Mandal周官山帅亚俊何文闵思佳杨明英朱良均
- 关键词:溶剂体系尿素氨基酸组成核磁共振谱热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