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K201001004)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黄原吕红娟汪晓阳石福明周志军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直翅目
  • 3篇系统发育
  • 3篇类群
  • 2篇主要类群
  • 1篇全序列
  • 1篇全序列分析
  • 1篇系统发生关系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COI
  • 1篇内切
  • 1篇内切酶
  • 1篇家族
  • 1篇核酸
  • 1篇核酸内切酶
  • 1篇发育分析
  • 1篇分子系统
  • 1篇分子系统发育
  • 1篇分子系统发育...
  • 1篇RRNA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5篇黄原
  • 1篇周志军
  • 1篇石福明
  • 1篇韩燕
  • 1篇叶海燕
  • 1篇汪晓阳
  • 1篇白洁
  • 1篇崔爱明
  • 1篇吕红娟

传媒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Zoolog...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RNase Z核酸内切酶的研究进展
2012年
tRNase Z是一种核酸内切酶,许多细菌、大多数真核生物以及所有的古细菌的tRNA3'末端加工过程都是由核酸内切酶tRNase Z催化的。tRNase Z能催化缺乏CCA的tRNA前体生成末尾带有核苷酸识别的3'-OH和5'磷酸尾巴的成熟tRNA。这对于CCA序列的添加、tRNA的氨酰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十分重要。tRNase Z属于metallo-β-lactamases(MBL)超家族,存在短(tRNase ZS)和长(tRNase ZL)两种形式,具有tRNA 3'末端加工、引导定位蛋白、加工rRNA、与Rex2P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分化与分裂等功能。预期对tRNaseZ的功能和属性不断深入研究将会对AIDS和前列腺癌的治疗具有潜在和实际的推动作用。
韩燕黄原叶海燕
关键词:Z超家族
基于线粒体ND2基因的直翅目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测定了39种直翅目昆虫线粒体ND2基因全长序列,联合GenBank中41种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探讨ND2基因在解决直翅目系统发育分析上的功效,为建立直翅目的主要类群之间稳定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更多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直翅目昆虫的ND2基因序列全长为996~1 029 bp,平均长度为1 020 bp,A+T含量平均为73%。用贝叶斯法(Bayesian,BI)、最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树,SH检验显示,RAxML法构建的ML树似然值最大,与PAUP*的ML法构建的ML树差异显著,而与贝叶斯树和简约树没有明显差异。所有系统树都显示直翅目为单系群;而蝗亚目的剑角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和斑腿蝗科均不是单系群,锥头蝗科与瘤锥蝗科亲缘关系较近,这与Otte分类系统一致。螽亚目基本由两大分支构成,一支是蝼蛄总科和蟋蟀总科聚集而成,且具有很高的置信度;另一大分支由螽斯总科独自构成。
白洁黄原
关键词:直翅目系统发育
利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全序列分析直翅目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构建稳健的直翅目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并探讨16S rRNA基因序列在构建直翅目昆虫不同分类阶元系统发生关系时的可行性、功效以及性能,文章测定了直翅目4总科9科18种昆虫的16S rRNA基因全序列,联合已知该基因全序列的其他40种昆虫,构建了直翅目主要类群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并分析了16SrRNA基因全序列的系统发生性能和功效。结果表明,直翅目昆虫的16S rRNA基因全长平均为1 310 bp;除生活方式特化的蚤蝼总科和蝼蛄总科的地位无法确定外,直翅目其他主要类群系统发生关系比较稳定;蝗总科下除了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外,剑角蝗科、斑腿蝗科、网翅蝗科都不是单系群,且用不同的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聚类情况完全一致,各科间遗传距离差异不大,建议将其合为一科;锥头蝗科、瘤锥蝗科和癞蝗科间的遗传距离差异也不大;在构建系统发生树时,16S rRNA基因环区的信息量要比茎区的大;16S rRNA基因可以构建可靠的直翅目属与种水平和目与亚目高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关系,但对科和总科阶元缺乏足够的分辨力。
崔爱明黄原
关键词:直翅目RRNA
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的直翅目主要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基于78种直翅目昆虫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构建了直翅目各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的结果支持直翅目的单系性,但不支持蝗亚目和螽亚目各自的单系性;直翅目下除蜢总科和蝗总科外各总科的划分多数与Otte系统相一致;蜢总科的单系性得不到支持;蝗总科的剑角蝗科、斑腿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5科均不是单系群,各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不大,应合并为一科,即蝗科;本研究支持将Otte系统中蚱总科和螽蟖总科下各亚科级阶元提升为科级阶元;18S rRNA基因全序列可以作为划分科级阶元的工具,当位于同一分支上互成姐妹群的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超过1%时,这几个类群属于不同的科;但由于其在进化上的保守性,18S rRNA基因只能用于纲目等高级阶元间关系的研究,而由其获得的总科以下阶元间的关系并不可靠。
汪晓阳周志军黄原石福明
关键词:直翅目RRNA基因系统发育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全序列的直翅目部分类群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该研究基于直翅目56 种昆虫的COI基因全序列构建了该目部分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同时也分析了COI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直翅目系统发育关系的可靠性。将COI序列按照密码子一、二、三位点划分, 分别计算PBS(partioned Bremer support)值, 评估蛋白质编码基因密码子不同位点的系统发生信号强度。分析结果支持螽亚目和蝗亚目的单系性; 剑角蝗科、斑腿蝗科、斑翅蝗科、网翅蝗科和槌角蝗科5 科均不是单系群, 科间的遗传距离在0.107-0.153之间变化, 与其他科相比遗传距离较小, 符合将这5 科合并为一科(即蝗科)的分类系统,瘤锥蝗科和锥头蝗科归为锥头蝗总科, 癞蝗科单独成为一科, 这也与Otte(1997)系统的划分一致。根据PBS值的大小推断密码子第三、第一位点对系统树分支的贡献比第二位点大, 并且较长的序列含有较多的信息位点。研究也证实将各物种COI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作为直翅目划分科级阶元的工具是可行的。
吕红娟黄原
关键词:直翅目COI基因系统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