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6113)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4H指数:7
- 相关作者:陈红汉唐大卿何生肖秋苟吴悠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昌都盆地上三叠统流体活动特征被引量:2
- 2010年
- 对昌都盆地上三叠统采集的25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显微测温、测盐等系统分析。显微观察结果证实了研究区古油藏的存在,同时指示晚三叠世早期存在活跃的油气运聚过程,晚期受热改造破坏而残留大量沥青。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上三叠统发生过至少6幕流体充注,第1~4幕含烃流体活动明显。结合埋藏史分析可知,可能存在两期流体活动,分别发生在188.6~181.8Ma(早侏罗世中期)和174.0~157.1Ma(中侏罗世早期到晚侏罗世中期),其中第2期流体活动特征表现为连续充注的过程。
- 吴悠陈红汉肖秋苟翟普强
- 关键词:上三叠统流体活动流体包裹体
- 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被引量:6
- 2009年
- 油气藏油气充注幕次和成藏年龄确定一直是成藏过程研究的热点和核心问题.通过60块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结合单井埋藏史投影方法,分析了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油气充注幕次和成藏期次,确定了其成藏年龄,从而对其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经历了石炭纪以来三期油气运聚的成藏过程.它们分别发生在259~230Ma、160~134Ma和70~0Ma,其中早期(海西印支期)油气成藏对盆地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 李华明陈红汉赵艳军
-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流体包裹体
- 郯庐断裂带伊通段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盆机制被引量:16
- 2010年
- 郯庐断裂带伊通段的构造活动对伊通盆地的形成与油气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最新的地震、钻井、物探、露头等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伊通段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新世-始新世中期的左旋走滑挤压阶段、始新世中期-渐新世末期的右旋走滑伸展阶段和中新世-第四纪的右旋走滑和隆升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主成盆期,控盆断裂活动特征具有南早北晚、由南向北迁移的规律,盆地沉积中心因此也从南西向北东迁移并靠近西北缘主断裂;第三阶段为盆地反转期,控盆断裂发生右行压扭和隆升,盆地东南缘发生拱张使得万昌构造带等早期形成的构造高部位油气藏遭受破坏,而盆地西北缘受侧向挤压则形成宽2~4km的西北缘断褶带,具有良好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潜力,是盆地新的找油领域。
- 唐大卿陈红汉孙家振张辉陈栗
- 关键词:右旋走滑郯庐断裂带伊通盆地
- 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2010年
- 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发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地质信息。火山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是流体穿层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其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有助于洞察塔中地区流体活动信息和油气运聚特征。依据火山岩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响应和钻井资料,开展了火山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岩浆活动在早二叠世早期多沿断裂带以喷发为主,晚期以次火山侵入为主,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岩浆活动一方面破坏或改造原始油气藏,另一方面促进油气生成、改善储集层空间。其中火山通道和伴生裂缝不仅是油气垂向输导的优势通道,还可以形成新的圈闭类型油气藏,如超覆-披覆型、岩体刺穿遮挡型、抬升淋滤型等。
- 陈旭董玉文郝广雷
- 关键词:岩浆活动早二叠世油气成藏
- 塔河地区三叠系油气充注幕次划分与成藏时期确定被引量:16
- 2009年
- 受区域构造"跷跷板"运动和断裂输导体系控制,塔河地区三叠系经历了比较复杂的油气成藏过程。通过291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运用油包裹体荧光颜色、均一温度统计分布以及埋藏史投影法获得了工区三叠系各充注幕次的充注年龄和成藏期次,并确定了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工区三叠系上、中、下油组均可划分出3幕油气充注,但北部的于奇地区为早期(40~7.5Ma)3幕不连续充注成藏,中南部为晚期(11~0.9Ma)3幕连续充注成藏。由此认为,塔河地区三叠系发育"沟源"断层的盐边、盐上构造带和岩性上倾尖灭带应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 吕海涛陈红汉唐大卿马黎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藏模式油气成藏期次三叠系
- 伊通盆地新近纪以来的反转构造特征被引量:12
- 2009年
- 郯庐断裂带于新近纪以来呈现强烈的挤压和逆冲活动,使伊通盆地相应地遭受了挤压而反转,盆地西北缘和东南缘地层被强烈抬升和剥蚀并形成逆冲断层、断褶带及断隆带等一系列反转构造。反转构造在盆地西北缘和东南缘具有显著差异性:在盆地西北缘形成宽2-4km的断褶带,该带可能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具备良好成藏条件,油气勘探重点应在褶皱带浅层和逆冲断层下盘;在盆地东南缘尖山和万昌等构造带则形成拱张性断隆带,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起破坏作用,应该寻找深层和构造带斜坡部位的油气藏。反转构造的成因主要为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产生的弧后扩张作用及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挤压作用,还与盆缘刚性块体隆升及侧向挤压作用有关,盆缘刚性块体的分布位置及隆升强度对盆地反转构造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反转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 唐大卿何生陈红汉李楠于连香孙咏梅
- 关键词:伊通盆地逆冲断层断褶带
- 昌都盆地古油藏的流体包裹体证据被引量:12
- 2010年
- 青藏高原隆升与油气保存是当今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面临挑战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在昌都盆地采集的51块储层岩石样品,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不仅揭示了工区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在早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发生4期油气充注,形成了古油藏,而且这些古油藏在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发育阶段遭到破坏而演化成沥青砂岩。同时,在古生界—中生界储层检测到大量纯气相包裹体,并且与高温盐水包裹体共生,暗示工区晚期存在天然气运聚过程。由此认为,昌都盆地以寻找天然气为主;在盆地南部的芒康深凹陷中生界可能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 陈红汉吴悠肖秋苟何生
- 关键词:青藏高原古油藏流体包裹体天然气
- 伊通地堑西北缘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与油气勘探方向被引量:6
- 2010年
- 伊通地堑西北缘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震勘探程度低,资料品质差,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伊通地堑西北缘新近纪以来总体呈逆冲为主、右行走滑为辅的走滑—冲断复合构造特征,形成宽2~4km的断褶带,其演化受控于新近纪以来该地区断裂的反转构造活动。该断褶带具备良好油气成藏条件,可能是伊通地堑新的找油气领域,油气勘探应该以寻找走滑—冲断作用形成的雁列式背斜带、雁列断块和逆冲断层下盘为主。
- 唐大卿陈红汉何生张辉
- 关键词:逆冲断层右行走滑断褶带伊通地堑
-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山西组2段包裹体古流体压力分布及演化被引量:27
- 2008年
- 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中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分析,将该储层中油气成藏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了6期油气成藏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6期油气成藏时的古压力数据。对山2段6期次古压力时空分布及演化规律分析表明,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古压力的主要控制因素,可将古压力演化划分为气藏形成初期的常压—成藏高峰期超压—成蔽期后萎缩形成低压3个阶段。
- 刘建章陈红汉李剑胡国艺单秀琴陈雷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流体包裹体
- 显微荧光光谱技术在油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三塘湖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油气藏为例被引量:7
- 2010年
-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中油包裹体进行了荧光颜色、显微光谱谱形和红绿商值的研究。样品中检测到的蓝白色荧光、黄色荧光和桔黄色荧光油包裹体红绿商Q值分别为0~0.22,0.05~0.46和0.17~0.51,显示了油包裹体成熟度降低的趋势,发黄色荧光而红绿商值低的油包裹体主要来自深部石炭系和南缘推覆带,部分来自北部斜坡带。总体来看,该区火山岩油藏以芦草沟组为主力烃源岩且存在多期油气运聚成藏,石炭系是一套潜在的较高成熟度的烃源岩,北部斜坡带卡拉岗组油藏存在混源充注和'上生下储'的特征。
- 赵艳军陈红汉李华明
-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藏三塘湖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