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07B03)

作品数:62 被引量:294H指数:9
相关作者:何培民霍元子万夕和于克锋沈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养殖
  • 9篇绿潮
  • 8篇浒苔
  • 6篇营养化
  • 6篇紫菜
  • 6篇海藻
  • 6篇富营养化
  • 5篇大型海藻
  • 5篇生态修复
  • 5篇湿地
  • 5篇水质
  • 5篇条斑紫菜
  • 5篇马尾藻
  • 5篇海域
  • 4篇绿藻
  • 4篇海三棱藨草
  • 3篇多糖
  • 3篇形态学
  • 3篇藻红蛋白
  • 3篇支持向量

机构

  • 55篇上海海洋大学
  • 10篇江苏省海洋水...
  • 4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温州科技职业...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全南大学
  • 1篇江苏盐城国家...
  • 1篇南通中国科学...
  • 1篇宁波天河水生...
  • 1篇山东益华通润...

作者

  • 37篇何培民
  • 12篇霍元子
  • 11篇于克锋
  • 10篇万夕和
  • 8篇沈辉
  • 7篇孙彬
  • 7篇王李宝
  • 6篇贾睿
  • 6篇张建恒
  • 6篇黎慧
  • 6篇吴海龙
  • 6篇马家海
  • 5篇蔡春尔
  • 5篇方淑波
  • 5篇凌云
  • 5篇高嵩
  • 4篇张建伟
  • 4篇钟俊生
  • 4篇乔毅
  • 4篇刘媛媛

传媒

  • 14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渔业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产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株滩涂沉积物反硝化细菌的鉴定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江苏沿海滩涂沉积物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具有反硝化性能的细菌,命名为MD5。通过形态学观察、糖发酵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系统发育地位及反硝化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硝酸钠进行反硝化反应,在初始硝酸盐质量浓度为1 500 mg/L、30℃培养条件下,144 h后培养基中硝酸盐脱除率可达90.1%;在好氧培养条件下,该菌株可使能力测试管中硝酸盐质量浓度下降89.3%。菌株MD5的形态学、糖发酵结果与盐单胞菌一致,且基因序列与盐单胞属(Halomonas)细菌Halomonas sp.IW11-1(AB305262.1)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表明菌株MD5为1株盐单胞属细菌。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菌株MD5在厌氧和好氧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反硝化能力,对海洋沉积物脱氮具有一定的意义。
沈辉万夕和蒋葛黎慧乔毅孙瑞健王李宝凌云史文军何培民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盐单胞菌脱氮
三沙湾盐田港海水养殖海域水质调查与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根据2012年8月-2013年7月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对三沙湾盐田港海水养殖海域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分析了该海域基本理化指标以及营养盐的特征与变化趋势,并应用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营养状态指数(E)和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评价了该海水养殖海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盐田港海域悬浮物含量符合Ⅲ类海水水质标准,pH符合Ⅲ至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符合Ⅳ类至劣Ⅳ类的海水水质标准,年平均值分别为0.644和0.061 mg/L,范围分别在0.256~1.147和0.027~0.103 mg/L之间。NO3-N占DIN的比例平均为82.86%。盐田港海水养殖海域的DIN和DIP的浓度已处于较高的水平。有机污染评价指数和海水营养状态指数的评价显示,盐田港海水养殖海域已经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同时有机污染相当严重。分析表明盐田港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是导致该养殖海域富营养化与有机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明韦章良韩红宾崔建军霍元子何培民
关键词:营养盐富营养化海水养殖
2010年绿潮藻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近几年来,中国南黄海海域连续暴发的绿潮灾害引起了广泛关注,为综合利用绿潮藻,实验采用国标规定方法,对2010年采自江苏和山东的绿藻类海藻的基本营养成分、叶绿素、氨基酸、矿质元素及其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占绿潮藻组成成分的35.82%~52.43%;粗蛋白含量随采集时间的不同变化较大,为31.04%~12.11%;粗脂肪含量很低,不足藻体的1%;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随采集时间的延后其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可达37.45%,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其中Ca、Fe、Zn等含量都较高,重金属元素Pb、Hg、Cd等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的限量要求。固着绿藻的成分变化不明显。
吴闯马家海高嵩雎敏胡翔杨建强徐韧叶属峰
关键词:营养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
江苏省如东海区条斑紫菜栽培筏架固着Ulva L.属绿藻的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2011年底紫菜栽培期对江苏如东海区条斑紫菜筏架Ulva L.属固着大型绿藻进行了样品采集与研究,分析了固着绿藻的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根据形态学分析结果,所采集到的Ulva L.属绿藻样品主要包括Ulva prolifera,U.lin-za,U.compressa,U.flexuosa等4个种类,这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LPP复合体、U.compressa,U.flexuosa等种类)基本一致。但具体的样品通过形态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出来的结果具有差异;其中只有FJ04和FJ09,FJ05和FJ06,FJ07的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所得结果相同。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江苏省如东海区条斑紫菜栽培筏架上的大型固着绿藻至少包括U.prolifera,U.linza,U.compressa,U.flexuosa等4个种。部分筏架固着绿藻存在扭曲或皱褶等形态特征,但不具有大量的、复杂的分枝结构,也不具有相当数量的假分枝,与绿潮优势种存在较大的形态学差异。
陈斌斌马家海蔡永超孙彬高嵩胡翔杨建强
关键词:绿潮形态学分子生物学
环境因子对瓦氏马尾藻吸收溶解性无机碳及提升海水pH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探讨了温度、光照强度以及氮、磷加富对瓦氏马尾藻(Sargassum vachellianum)溶解性无机碳(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温度、光照强度对瓦氏马尾藻的DIC吸收速率及海水pH提升速率影响显著(P<0.05),在光照强度60μmol/(m2·s)、温度20℃条件下,瓦氏马尾藻对DIC吸收速率和海水pH提升速率最大,分别高达82.14μmol/(g·h)和0.138/(g·h),当环境条件低于或高于这一阈值,藻体对DIC吸收和海水pH提升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氮、磷加富能够显著提高瓦氏马尾藻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P<0.05),高氮、磷(HNP)组藻体对DIC吸收及提升海水pH能力均显著高于低氮、磷(LNP)组(P<0.05),且N、P的添加对增加藻体吸收DIC及提升海水pH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该研究为利用瓦氏马尾藻增养殖技术进行近岸富营养化及藻场退化海域生态修复及减缓海洋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林庆莹吴海龙刘媛媛刘媛媛何培民
关键词:PH环境因子
我国南黄海海域漂浮铜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被引量:14
2014年
为探究南黄海海域漂浮马尾藻属(Sargassum)的种类,以2013年5月采自南黄海海域漂浮马尾藻属藻类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其ITS2序列,并用Clustal X和Mega 4.0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N-J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域漂浮的马尾藻属藻类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其ITS2序列大小为700 bp左右。
蔡永超孙彬马家海何培民张勤
关键词:马尾藻属
长江口南支仔稚鱼数量随潮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长江口南支江面上设置8个站位点,每月大潮期间用大型仔稚鱼网(1.3 m口径,0.5 mm网目)进行水平拖网,年间共拖网171网次,共采集仔稚鱼74 689尾,隶属于12科39种,5月到9月的丰富度较高,涨潮时的丰富度大于退潮,物种数以6、7月最多,密度以7月最高。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53.4%)为最优势种,其次为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12.6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8.38%),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7.18%)、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6.55%)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4.63%)。涨潮时全年共渔获仔稚鱼39种,退潮时共渔获23种,并且各月份涨潮时的种类数均大于退潮时的种类数,St.6至St.8各站点涨潮时的密度均大于退潮时的密度。在St.7站位点进行中层拖网,在种类组成上与表层差异不明显,但多样性均不如表层。
侯世挺钟俊生王晓东钱伟兵罗一鸣
关键词:长江口仔稚鱼潮汐变化
海马齿生态适应能力与修复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海马齿生态修复技术在福建等地的应用效果显著,但能否应用于杭州湾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杭州湾水域的主要问题是富营养化,海马齿在快速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氮、磷,从而移除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盐。本文通过研究海马齿对不同光强、盐度和温度的生态适应能力,并对低温和高盐2种生态逆境及复合逆境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满足实际情况中海马齿修复杭州湾湿地或水域所面对的逆境状况。结果表明:(1)海马齿对光强耐受范围较广,光饱和点为300μmol/(m^(2)·s),不耐受强光照射,但强光对相对电子传递效率抑制较低。(2)海马齿对盐度耐受范围较宽,低盐和淡水条件下均可生长,能耐受25以上高盐;盐度在15以下时生长状态最佳,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适宜的盐处理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3)海马齿对温度耐受范围广但不耐受低温。高温下海马齿依然保持较高生长率,25℃时生长状态最佳,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表现为干物质积累较快,植物的株高、根长增长较快,叶片数量增加。5℃时遭受低温胁迫,该胁迫可逆,升温后植物可恢复生长,0℃时约24 d植株完全死亡。(4)复合逆境实验结果显示,5℃时淡水组出现植株死亡,但盐度25时存活率为100%,0℃盐度25时存活率为40%,淡水组植株全部死亡,表明盐胁迫处理时长可能有利于低温下植物抵御胁迫。室外实验表明,海马齿能够适应杭州湾气候,但仍需考虑极端天气的影响。综上,海马齿生态修复技术基本能应用于杭州湾,研究结果将为杭州湾生态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刘炜熊怡然郜晓峰刘金林孙彬何培民
关键词:海马齿生态适应性胁迫生态修复
江苏沿岸四种贝类软体铅的含量特征及其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于2012年9月-2013年8月和2015年3月采集江苏沿岸文蛤、青蛤、杂色蛤、四角蛤蜊4种主要滩涂贝类样品,分析贝类软体铅(Pb)含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点估计法和靶标危害系数法评价贝类软体Pb含量对人体暴露的风险。结果表明,采集的江苏沿岸4种主要滩涂贝类软体Pb含量范围为0.05~0.56 mg·kg^(-1),均值为0.23 mg·kg^(-1),所有贝类软体Pb含量均低于GB2762-2012(1.5 mg·kg^(-1))和NY5073-2006(1.0mg·kg^(-1))限值。茅家港站位4种贝类软体中Pb含量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分别为文蛤0.77 mg·kg^(-1)、青蛤0.12 mg·kg^(-1)、杂色蛤0.23 mg·kg^(-1)、四角蛤蜊0.61 mg·kg^(-1),文蛤和四角蛤蜊月度波动变化较为显著,青蛤和杂色蛤月度变化不显著;空间分布特征为贝类软体Pb含量最高值在S_3站位(陈家港,0.44 mg·kg^(-1)),次高值位于S4站位(滨海港,0.32 mg·kg^(-1)),最低值位于S11站位(洋口港,0.21 mg·kg^(-1)),其余站位差异较小,基本在0.21~0.30 mg·kg^(-1)之间。江苏沿岸居民在正常消费水平下,摄入地产经济贝类后,靶标危害系数(THQ)值均未超过1。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正常消费水平下,江苏沿岸4种滩涂贝类软体Pb暴露对目标人群的健康风险较低。
戚原野王李宝万夕和凌云乔毅王长海
关键词:贝类
海水贝类铅暴露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贝类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蓄积能力,铅是贝类体内常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贝类的质量安全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主要概述了贝类中铅的来源和危害、限量标准,重点介绍了贝类体内铅的主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以及风险评估方法,并对海水贝类中铅暴露的风险评估研究进行归纳梳理,以期为贝类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中国贝类经济发展。
戚原野万夕和王长海王李宝
关键词:贝类风险评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