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GZW0010)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江五贵李刚龙赵晟曲绍兴彭少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容
  • 3篇电容器
  • 3篇多层陶瓷
  • 3篇多层陶瓷电容
  • 3篇多层陶瓷电容...
  • 3篇有限元
  • 3篇陶瓷
  • 3篇陶瓷电容
  • 3篇陶瓷电容器
  • 2篇热应力
  • 1篇单晶铜
  • 1篇压痕
  • 1篇压头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三维模型
  • 1篇黏聚力
  • 1篇维模型
  • 1篇细观
  • 1篇细观力学
  • 1篇晶态

机构

  • 5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江五贵
  • 2篇李刚龙
  • 1篇曲绍兴
  • 1篇冯西桥
  • 1篇赵晟
  • 1篇南策文
  • 1篇彭少明

传媒

  • 2篇失效分析与预...
  • 1篇力学季刊
  • 1篇摩擦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尺度下切削过程的准连续介质力学模拟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准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模拟了镍单晶体刀具在单晶铜工件上的切削过程,深入分析了切削过程中的能量演化、应力场变化和原子位移情况等因素.结合切削过程中位错滑移等塑性行为和原子径向分布理论,揭示了切屑产生的机理,证实了切削过程中已加工表面和体相晶体结构的非晶态变化是切屑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纳米切削过程不同阶段的模拟表明:刀具的耕犁作用下剪切带的形成和扩展是切屑形成的初始阶段;变质层的产生是纳米切削的中间阶段并构成了加工表面组织;储存在变形晶格中的变形能超过一定值时,晶格被打破,形成非晶态结构是切屑形成的最终阶段.
赵晟江五贵
关键词:单晶铜非晶态
摩擦因素对不同形状压头微压痕测试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本文基于低阶应变梯度塑性有限元,分析了摩擦因素在不同形状压头的微压痕测试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Berkovich压头(简化为半后顶角为70.3°并具有一定球头半径的圆锥),摩擦的影响并不重要,可以简化为无摩擦情况。而对于Cube-corner压头(简化为圆锥半后顶角为42.3°),摩擦不可以忽略。同样压深情况下,相对于较钝压头,尖锐压头下材料变形更加激烈,几何必需位错密度更大,同时受摩擦因素影响更加明显。模拟结果还显示,摩擦对卸载曲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江五贵YAN C曲绍兴
关键词:有限元
多层陶瓷电容器残余热应力的三维模型
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等效介质理论,发展了一种估算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中残余热应力的三维理论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将MLCC分解为具有不同材料属性的子单元,综合利用Voigt和Reuss近似方法,然后采用经典层合理论来计算...
江五贵冯西桥南策文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细观力学残余热应力
文献传递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黏聚力有限元模型及失效分析
2012年
通过施加一定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颖的零厚度黏聚力有限元单层简化模型。该简化模型可避免薄介质层、高层数和三维建模引起的高计算量问题。基于提出的简化模型,模拟了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由于过大的残余应力而导致的损伤起始和扩展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相比于沿长度方向的电极/陶瓷界面,沿厚度方向的界面更容易失效,贯穿的裂纹将导致MLCCs整体失效。同时分析了不同电极/陶瓷层厚比的界面失效开始时间和黏聚力界面单元单位体积能量耗散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电极层和陶瓷层相对厚度比值越大单位体积能量耗散的越大,器件越容易失效。
江五贵彭少明李刚龙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热应力有限元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及失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厚度介质层的多层陶瓷电容(MLCC)在制备过程中引发的残余应力,并分析了其失效机理。通过采用MLCC的简化模型对器件的多层结构进行简化,从而有效避免了高层数和完全三维模型计算量大等缺点。结果表明:陶瓷层和电极层的相对厚度决定了残余应力的大小,在其相对厚度值中存在一个临界值,在临界值附近其残余应力的变化趋势相反;同时器件在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将导致器件的内电极端部附近开裂。
李刚龙江五贵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残余应力有限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