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153)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相关作者:丁自海杨晓飞钟世镇李国新周小波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贵州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并发出血临床观察及预防措施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出血的特点,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58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30例并发出血,观察30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同时采用相应的方法止血,总结探讨出血的预防措施。选取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158例观察组患者中,30例并发出血,对照组20例并发出血。观察组出血患者经电凝以钛夹钳夹,电凝并填塞止血材料,压迫缝合止血等止血措施后,均成功止血。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8.5±15.6)mL,住院时间为(5.2±2.3)d,切口感染率为5.06%,对照组分别为(85.6±18.2)mL、(7.5±2.1)d、14.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而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术中易并发出血,术者应根据出血情况给予不同的方法止血。
- 王世安那生张新明靳瑞峰马辉哈木拉提丁自海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
- Toldt’s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术前通过CT影像识别Toldt’s间隙,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寻找正确的外科平面,从而制订具有前瞻眭的个性化术式。方法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顺德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24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前CT影像及术中镜下所见对照观察,确认Toldt’s间隙的位置、沟通和毗邻关系。结果术前CT影像观察到:升降结肠系膜后叶与。肾前筋膜融合成的线影即为Toldt’s线。结直肠癌术前cT所显示的Toldt’s筋膜间隙与术中所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18)。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时沿此线切开,以肾前筋膜为参照面,即可建立正确的外科平面。结论①术前CT影像可指导术中构建正确的Toldt’s间隙外科平面,保持肾前筋膜的完整性;②CT可提示肿瘤是否侵犯Toldt’s间隙平面,对于制订个性化术式和预后评估具有前瞻性意义。
- 欧阳满照陈小伍丁自海朱达坚剧永乐伍锦浩陆光生李泳
-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影像解剖学
-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Kocher切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相关血管和筋膜的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下解剖定位和操作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遗体捐献接收中心提供的5具成人新鲜尸体腹部标本,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Kocher切口手术入路及相关的安全外科平面进行解剖,对相关外科平面、解剖标志及筋膜间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胰前间隙和胰后间隙及其延伸是手术的两个主要的宏观外科平面,胰腺后融合筋膜及筋膜间隙是腹腔镜下外科手术操作的天然平面,一旦偏离则会导致邻近血管和脏器的损伤。LPD手术中沿着适宜的外科平面进行游离,特别是Kocher切口手术入路的运用,能充分体现手术无损伤原则和肿瘤根治原则。供应胰十二指肠的重要血管均位于筋膜和胰腺实质之间,LPD中注意保护好胰十二肠区域相关的血管,保留筋膜的完整性即可保护后动脉弓。结论掌握LPD相关血管和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可为腹腔镜手术的设计和规范提供形态学依据,从而提高腹腔镜下操作的安全性和根治的彻底性。
- 周小波丁自海
-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筋膜
-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自主神经保护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观察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与其周围自主神经的解剖学关系,为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自主神经保护提供解剖学证据。方法 7例10%福尔马林固定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及显微解剖;2例新鲜标本模拟腹腔镜下直肠癌D3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自主神经的显露和保护。结果上腹下丛(SHP)的左、右侧束及束间交通支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关系密切。右侧束距离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较远,位于肾前筋膜下。以左侧束降支为界,其近端,上腹下丛左侧束、肠系膜下丛、腹主动脉丛紧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左侧壁并相互延续,其远端左侧束走行于肾前筋膜下。左侧束降支距离IMA起点的距离不恒定。结论在肾前筋膜前平面分离可有效保护上腹下丛右侧束及侧束间交通支;以SHP左侧束降支作为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的解剖学标志可以有效保护左侧束。
- 杨晓飞李国新钟世镇丁自海
- 关键词:肠系膜下动脉结直肠癌
- 颏下皮瓣动脉网构筑的显微外科解剖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为颏下皮瓣移植提供更精准的颏下动脉走行、分支、分布、动脉网构筑及皮瓣切取范围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36例成人头颈部新鲜标本制成血管铸型标本(72侧),向双侧颈外动脉内注入红色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填充剂,观测颏下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和动脉网的构筑特点。结果颏下动脉由面动脉距下颌骨下缘(1.50±0.50)cm处发出,起始处直径(1.50±0.85)(0.6~2.3)mm。颏下动脉主干长(5.5±0.5)cm,沿下颌骨下缘稍后方向前走行,沿途发出(9.0±3.0)(7~13)条分支,直径0.1~0.5 mm,主要分布于颏下区皮肤和浅筋膜。主干行至距下颌骨中线3.0 cm范围内分为升支、水平支和降支,升支1~5条,向上越过下颌骨下缘与下唇弓分支吻合,或参与构成下唇弓;水平支1~2条,向内又分为数支与对侧分支吻合;降支1~3条,行向后下方,与舌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的分支吻合。在颏下区,颏下动脉各分支间及与周边动脉的分支间相互吻合,构筑成密集的1~3层颏下动脉网,主网区范围约7.0 cm×5.0 cm,网内主要血管直径0.1~0.2 mm。结论颏下动脉主干较长,分支较多,分支间吻合丰富,构成密集的颏下动脉网,为颏下皮瓣提供了足够的蒂长、丰富的血供和切取面积,该皮瓣既可进行游离移植,也可转位移植。颏下皮瓣最佳切取部位为动脉网近中线区,切取面积以7.0 cm×5.0 cm为宜。
- 花先丁冉柯俊仪丁自海刘鹏郑雪峰
- 关键词:颏下动脉颏下皮瓣动脉铸型显微外科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