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603) 作品数:24 被引量:183 H指数:7 相关作者: 冯世庆 焦新旭 徐云强 于铁强 王沛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院 天津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对神经干细胞发育的调控 被引量:2 2013年 神经干细胞(NSCs)是神经系统内处于较早发育阶段的细胞体,可发育成为各种成熟的神经细胞。因此,可以利用NSCs来替代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1]。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都利用该途径传递生物学信号,发挥生物学作用[2]。 崔猛 冯世庆 辛景义 戴斌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发育 蛋白酪氨酸激酶 转录激活子 信号转导子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作用 天津市553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探讨天津市颈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天津市14家二级以上的医院在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脊髓损伤患者553例,占同期脊髓损伤患者895例的61.8%,年龄11~90岁,平均48岁,其中≥50岁者275例(49.7%)。交通事故是年轻(52.2%)及中年(43.1%)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高空坠落和重物砸伤在30~49岁年龄段内比较常见,50岁以上患者跌倒(49.1%)是主要致伤原因。其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好发部位以C5(40.5%)和C4(29.5%)多见,颈脊髓损伤程度与年龄(P<0.05)有一定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症与年龄(P<0.05)、手术与否(P<0.01)、颈脊髓损伤程度(P<0.01)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颈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中比较常见,患者年龄较大,不同年龄组主要致伤原因有所差异,临床应重视各种并发症发生,综合防治颈脊髓损伤。 焦新旭 冯世庆 王沛 张学利 邓树才 姜文学 王景贵 于铁强关键词:颈脊髓损伤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并发症 流行病学 磁性纳米材料在脊髓损伤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 2009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常残留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刘洋 冯世庆关键词:磁性纳米材料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性疾病 致残 SCI HIV-1反式转录激活因子介导的脂质体在脊髓损伤大鼠体内分布的靶向性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HIV-1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transcription,TAT)介导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脊髓损伤大鼠体内分布的靶向性。方法:构建HIV-1 TAT介导的纳米脂质体,外接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作为标记。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每组分为未损伤、伤后24h及伤后1周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10只。每组20只采用Impactor ModelⅡ打击建立T10脊髓损伤模型。Ⅰ组每个时间点尾静脉注射外接TAT的脂质体(9μg/ml,500μl),Ⅱ组尾静脉注射不接TAT的脂质体(9μg/ml,500μl)。注射后1h取出T7~L1节段脊髓组织,冰冻组织切片暗视野下观察脂质体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Ⅰ组未损伤、伤后24h及伤后1周均在脊髓内部观察到FITC标记的脂质体,但未损伤脊髓中脂质体未进入神经元,伤后24h及伤后1周脂质体在损伤中心神经元中聚集,伤后24h距离损伤中心近端1.5cm处和远端1.5cm处神经元中脂质体的FITC荧光平均光密度(AOD)明显小于损伤中心(P〈0.05)。Ⅱ组在未损伤脊髓及伤后1周脊髓损伤中心区未观察到脂质体,伤后24h在脊髓损伤中心区观察到脂质体在神经元中聚集。两组伤后24h脊髓损伤中心AO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接TAT的脂质体可以穿过大鼠正常的血脊髓屏障进入脊髓内部,并且具有进入受损脊髓组织神经元的靶向特异性。 魏志坚 冯世庆 张大鹏 王颖 赵鹏 焦新旭 常津 王汉杰关键词:脊髓损伤 脂质体 血脊髓屏障 靶向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讨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轴突再生情况和功能恢复。[方法]利用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成30例T10脊髓损伤模型,分组为:实验对照组(DMEM细胞培养基),损伤后3 d HCMNCs移植组,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每组10例。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BDA顺行示踪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轴突再生情况,结合对各组实验动物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综合评估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NCs移植治疗能够明显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优于损伤后3 d移植组,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MNCs在体内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是移植的较为理想的时间。 宁广智 冯世庆 班德翔 徐云强关键词: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轴突再生 氯化锂联合自体激活雪旺细胞治疗脊髓损伤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氯化锂联合移植自体激活雪旺细胞(AASCs)在治疗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方法Wistar成鼠48只建立T10急性SCI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AASCs移植组、氯化锂移植组、氯化锂联合AASCs组和DMEM移植组。术后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和BBB评分。12周后进行10%BDA神经顺行示踪标记,切片后,行Cy3荧光探针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术后4周BBB评分各组之间差异开始有统计学意义(F=46.897,P〈0.05)。实验结束时,SEP、MEP波幅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EP=15.47,P〈0.05;F—MEP=8.974,P〈0.05);BDA示踪,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化锂联合AASCs移植可以显著改善SCI后的功能恢复。 冯世庆 纪江峰 孔晓红 曹富江 陈家童关键词:雪旺细胞 氯化锂 脊髓损伤 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疗效。[方法]利用NYU 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作大鼠T10 SCI模型,分组为: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MEM实验对照组(A组)、1×104HUCMSCs移植组(B组)、1×105HUCMSCs移植组(C组)和1×106HUCMSCs移植组(D组),每组20只。对各组实验动物SCI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并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及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染色观察SCI处轴突再生情况。[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HUCMSCs移植能促进SCI后轴突再生,改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D组优于其他组,各组间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200免疫荧光染色累积光密度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MSCs在体内可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促进SCI后轴突再生和肢体功能恢复。 赵鹏 冯世庆 王颖 魏志坚 焦新旭关键词: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异硫氰酸荧光素-跨膜肽-聚乙二醇-阳离子脂质体跨血脊髓与血脑屏障的研究 2011年 目前,药物依然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最为可靠的方法。我们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制备的跨膜肽(TAT)-聚乙二醇(PEG)-阳离子脂质体,以分析其性质、观察其跨越大鼠血脊髓、血脑屏障的能力。 高仕杰 冯世庆 刘洋 王春源 张大鹏 魏志坚 张弢 张彬关键词:阳离子脂质体 血脑屏障 聚乙二醇 脊髓 跨膜 中枢神经系统 软骨素酶联合雪旺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观察软骨素酶联合雪旺细胞移植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制作T10节段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致伤力10g×4cm).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雪旺细胞移植组、硫酸软骨素酶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采用脊髓运动功能评分(BBB法,总分21)、神经电生理(SEP&MEP)检查和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神经示踪及标本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比较各组疗效.结果 4周后BBB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4组分别为9.11±1.41、11.22±1.59、11.77±1.76和14.22±1.92).术后4周起,神经电生理检查实验组动物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4组MEP的波幅分别恢复至术前的28.8%、44.9%、49.0%和56.8%.BDA示踪显示联合组较对照组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穿过损伤部位.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吸光度(A)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纵切片A值与对照组的比值为1.44、1.55和2.78.结论 联合应用软骨素酶和雪旺细胞移植来治疗脊髓损伤,起到协同作用,效果好于单一方法,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和肢体功能恢复. 徐云强 冯世庆 王沛 马信龙 宁广智 班德翔 王希山关键词:脊髓损伤 雪旺细胞 软骨素酶 细胞移植 大鼠脐带华通胶来源MSCs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脐带华通胶来源MSCs(umbilical cord MSCs,UCMSCs)体外培养特性及其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取足天Wistar孕鼠脐带分离、培养UCMSCs,体外扩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移植前1d取第5代细胞以Hoechst33258染液标记,调整终浓度为1×105个/μL备用。另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300±10)g,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B组以Impactor model-Ⅱ型打击器制备大鼠T10SCI模型,并分别于损伤区注射1μL标记后的细胞悬液和等量DMEM培养液;C组行单纯椎板减压,不予脊髓打击及治疗措施。于术后1d,1、2、3、4、5、6周,采用BBB评分法行肢体功能评分;术后6周行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 lament20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术后10周行生物素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顺行示踪观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再生情况。结果培养的UCMSCs为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或平行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UCMSCs表达CD29,不表达CD31、CD45及HLA-DR。术后A、B组BBB评分均明显上升,3周后A组BBB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A、B组评分均低于C组(P<0.05)。术后6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Hoechst33258染液标记的UCMSCs存活并向损伤区聚集;A、C组NF-200免疫荧光染色阳性面积分别为(11943±856)像素及(13117±945)像素,明显高于B组的(7986±627)像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A顺行神经示踪观察显示,术后10周A组部分CST再生神经纤维可延伸至损伤区远端;B组神经纤维极少通过损伤空洞;C组CST纤维在对侧脊髓白质后索中行走。A、B组各点再生轴突数与T5横断面阳性染色轴突百分比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s能在体外快速增殖,移植后在大鼠SCI部位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可有效促进SCI后运动功能恢复 朱玉海 冯世庆 王雪关键词: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神经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