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2004CB418505)

作品数:10 被引量:66H指数:6
相关作者:马放罗辉辉尤宏魏利薛爽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厌氧
  • 2篇有机物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酰胺
  • 2篇甲烷生成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酰胺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厌氧活性污泥
  • 1篇氧化法
  • 1篇氧化法处理
  • 1篇溶解性有机物
  • 1篇容积负荷
  • 1篇三卤甲烷
  • 1篇三卤甲烷生成...
  • 1篇三氯
  • 1篇生化性
  • 1篇生物强化
  • 1篇生物强化技术

机构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3篇马放
  • 2篇尤宏
  • 2篇赵庆良
  • 2篇魏利
  • 2篇魏亮亮
  • 2篇薛爽
  • 2篇罗辉辉
  • 1篇王丽娜
  • 1篇赵冰清
  • 1篇王琨
  • 1篇刘婷
  • 1篇姚杰
  • 1篇杨远彪
  • 1篇徐慧
  • 1篇程翔
  • 1篇贾婷
  • 1篇高敏
  • 1篇徐勇鹏
  • 1篇赵庆建
  • 1篇史荣久

传媒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厂快速启动中的工程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为实现低温条件下污水厂的快速启动,首次应用生物强化技术在哈尔滨太平污水厂进行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活化菌液、生物菌剂与生物污泥共同投加的生物强化启动方式,在气温低于10℃、水温低于14℃的条件下,通过先异步后同步的复合培菌方法,有效克服低温、低负荷、贫营养、水量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成功完成系统的快速启动.在进水COD、NH4+-N和SS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0 mg/L、37.4 mg/L和218 mg/L的条件下,出水水质分别达到44 mg/L、2.3 mg/L和16.6 mg/L,优于设计指标.表明生物强化技术在低温污水厂快速启动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赵立军马放赵庆建高敏
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污水厂
厌氧活性污泥PCR-DGGE图谱的优化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特种污泥PCR-DGGE图谱的优化一直是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在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中,研究厌氧硫酸盐还原污泥和反硝化污泥DNA的提取方法,应用通用引物958F/1401R扩增16S rDNA序列,探讨不同的退火温度对DGGE指纹图谱多样性影响,同时采用时间进程法对DGGE图谱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PBS洗涤污泥和超声震荡有利于硫酸盐还原污泥DNA提取;采用958F/1401R为引物时,扩增片段大约500 bp,不同的退火温度对DGGE指纹图谱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采用时间进程法可以很好地再现不同电泳阶段对样品的分离效果,最佳变性剂梯度为40%~60%,在130 V电压下,最佳电泳时间为5 h.
魏利马放刘亚丽杨远彪王丽娜翟旭
关键词:DGGERDNA退火温度活性污泥
基于nir S基因的反硝化细菌快速定量检测被引量:2
2008年
为解决现有油田污水以及反硝化相关的生物反应器中,反硝化细菌定量检测周期长、检测费用高的问题,以nir S基因为靶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与倍比稀释法(MPN)相结合的nir S-MPN-PCR法,对反硝化细菌进行快速定量检测研究.从污水中制备直接用于PCR扩增的菌液,保证定量准确性;以832F和1606R为通用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明显比MPN-Gries法灵敏,真实地反映污水中实际的DNB菌的数量,整个操作过程需要3~4h,检测结果非常稳定,降低了检测费用,可以在生产工艺中应用.
魏利马放苏俊峰姚杰王强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NIRS基因NIR
复合高级氧化法处理聚丙烯酰胺被引量:11
2009年
为处理聚驱采油废水中的聚合物,研制出可工业放大的新型多光源化学反应器,并采用O3/H2O2/UV联用技术,于此反应器内对聚丙烯酰胺(PAM)溶液进行降解研究,考察影响降解PAM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对PAM有较好的去除率,且在任何特定反应条件下,PAM的降解速率均与PAM的质量浓度成正比.O3与H2O2均有最优投加量,当O3超过最优投加量时,表观速率常数不会有所增加,而H2O2一旦超过最佳投加量,表观速率常数会迅速下降,当H2O2投加量大于27.8 mg/min时,O3/H2O2/UV法降解PAM的表观速率常数甚至低于O3/UV法.并且表观速率常数随光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pH的增大而减小.
尤宏刘婷罗辉辉王美玲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水处理
厌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维生素C废水被引量:10
2008年
为提高维生素C(Vc)生产废水的处理效率,探索其厌氧生物处理的可行性,采用2.2 L实验室规模的中温厌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在150 d试验周期内对其在处理Vc生产废水中的可行性及最佳运行参数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以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UASB反应器在65 d内启动成功.反应器运行稳定期间,进水COD质量浓度约为10000 mg/L,COD去除率达92%,其平均容积负荷达10.8 kg/(m3.d),相应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反应器的产CH4速率为3.2 m3/(m3.d),产生的沼气中CH4含量为72%.所去除COD的89%被转化成CH4.污泥的VSS/TSS比率由接种期的0.41升高到0.82.污泥产甲烷活性由启动初期的0.18升高至0.85 L/(gVSS.d)并保持稳定.
史荣久徐慧张颖陈冠雄张成刚
关键词:UASB容积负荷产甲烷活性
聚丙烯酰胺的O_3/H_2O_2/UV复合氧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自制多光源光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在O3/H2O2/UV体系下光化学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考察了各个因素对HPAM光化学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对HPAM有较好的去除率,在任何特定反应条件下,HPAM的降解速率均与HPAM的质量浓度成正比。并且,此体系下优化的降解条件为:紫外灯功率为96 W,初始臭氧浓度为1.50 g/h,初始双氧水浓度为0.83 g/h,初始pH为4,HPAM初始浓度为50 mg/L。在此基础上建立的HPAM降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其在光化学氧化体系中降解动力学规律具有良好预测性。
罗辉辉尤宏
关键词:聚丙烯酰胺光化学降解动力学
二级水DOM在活性炭及土壤层处理中的迁移转化
2009年
为有效控制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在回用水加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通过模拟活性炭(GAC)吸附及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实验,研究二级出水经GAC吸附后进行人工地下回灌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迁移及转化规律.利用XAD-8/XAD-4树脂将水样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级为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HPO-A和HPI为二级水DOM中最主要组分(占到其DOC总含量的75%).GAC能有效吸附二级出水中HPO-A、HPO-N和TPI-A,而对TPI-N和HPI的去除率较低;后续的SAT能有效地去除GAC去除效果不佳的HPI,使DOM的去除率达到70.1%.GAC在有效去除总THMFP的同时(去除率为55.6%),能有效降低HPO-A、TPI-A、TPI-N的三氯甲烷生成活性(STHMFP);后续的SAT处理使系统总THMFP去除率达到67.2%.与单纯的SAT处理相比,GAC+SAT能够有效地降低各组分的STHMFP.
赵庆良魏亮亮薛爽由培远贾婷王琨
关键词:土壤含水层处理溶解性有机物
二级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分级特性被引量:6
2008年
为研究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化学特性,以哈尔滨市W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XAD树脂将二级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分级为5个组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疏水性中性有机物(HPO-N)、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过渡亲水性中性有机物(TPI-N)和亲水性有机物(HPI).采用氯化反应实验、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和尺寸分布测定,以及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二级处理出水中不同有机组分的特性.结果表明:HPO-A是加氯消毒时产生三卤甲烷的主要有机组分.各有机组分中,溶解性有机碳(DOC)(<0.025μm)均是主要的有机碳形式和主要的三卤甲烷前体物.各组分的可生化性为:HPI>TPI-A>HPO-A>TPI-N>HPO-N.各组分的芳香性为:HPO-N>HPO-A>TPI-N>TPI-A>HPI.HPO-N和TPI-N中碳氢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在二级处理出水中,HPO-A和HPI的含量相对较高,是主要的有机组分.此外,不同有机组分的化学特性不同.
薛爽赵庆良魏亮亮
关键词:有机物可生化性三卤甲烷生成势
水中微颗粒分布规律与特征参数的探讨被引量:6
2007年
以给水处理常规工艺去除的微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原水、沉淀出水和过滤出水的颗粒粒径的大小及颗粒的数量分布关系,发现水中微颗粒的直径及相对应的颗粒数量满足lnN(DP)=-βlnDP+K的双对数线性关系,与理想状态下推导出的颗粒分布数学模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合试验结果探讨参数β和K的物理意义及其变化规律,分别定义为颗粒分布指数和颗粒体积指数,分别反应给水处理过程中微颗粒的分布情况和水中颗粒的总量.指出单元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对后续工艺存在较大的影响,给水处理系统各单元工艺的稳定运行是系统优化运行的保障.
王在刚徐勇鹏刘广奇
关键词:微颗粒粒径分布
磁性类水滑石吸附水中磷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为克服固定床吸附技术床层容易堵塞、不适合处理悬浮物浓度过高污水的限制,以在微米级四氧化三铁粉末表面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一系列磁性Mg-Al,Zn-Al,Ca-Al,Mg-Fe,Zn-Fe和Ca-Fe类水滑石磷吸附剂,研究其对含磷酸盐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些磁性类水滑石化合物中二价和三价阳离子的组成对磷酸根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以Mg/Al投料比为2∶1制备的磁性类水滑石吸附剂吸附容量最高,饱和吸附容量达85.5mgP/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pH对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在pH5~7范围内吸附效果较好.
赵冰清程翔孙德智
关键词:磷酸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