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99M04902G)

作品数:12 被引量:145H指数:7
相关作者:何晓顺陈规划马毅黄洁夫梁英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委攻关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热缺血
  • 6篇肝移植
  • 5篇热缺血损伤
  • 4篇原位
  • 4篇原位肝移植
  • 4篇缺血
  • 4篇供肝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无心跳供体
  • 3篇供体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3篇肝脏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缺血时间
  • 2篇热缺血时间
  • 2篇组织学
  • 2篇存活

机构

  • 11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2篇何晓顺
  • 10篇陈规划
  • 10篇马毅
  • 8篇黄洁夫
  • 5篇梁英杰
  • 5篇胡瑞德
  • 3篇吴金浪
  • 2篇朱晓峰
  • 2篇鞠卫强
  • 1篇陆敏强
  • 1篇王东平
  • 1篇李志
  • 1篇计勇
  • 1篇巫林伟
  • 1篇吴金浪
  • 1篇张劭
  • 1篇曾纪晓
  • 1篇林广云
  • 1篇林广云
  • 1篇陈细桃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2篇2006
  • 8篇2003
  • 2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缺血损伤对大鼠无心跳供体供肝质量及肝移植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 ,无心跳供体 (NHBD)的供肝质量与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实验动物大鼠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 0、10、15、2 0、30、4 5、6 0min ,随机分为 7组(n =12 )。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 ,观察肝移植术后各组组织形态、肝脏功能状态和能量代谢的恢复性变化 ,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 在热缺血 30min以内 ,肝组织损伤仍处在可复性阶段 ,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供肝热缺血损伤的时间与肝组织能量代谢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动物生存情况密切相关。供肝经受 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 ,各组移植术后生存天数无明显差异。热缺血时间超过 4 5min后 ,虽仍可获较短期的存活 ,但移植术后的长期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热缺血6 0min以后 ,供肝已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结论 供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能荷 (EC)水平和肝糖原含量、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以及移植术后上述指标恢复性的潜能可作为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大鼠的供肝可以安全地耐受 30min以内的热缺血。
何晓顺马毅陈规划张晋昕吴金浪梁英杰林广云朱振宇胡瑞德黄洁夫
关键词:热缺血损伤无心跳供体肝移植预后动物模型
不同热缺血时间对大鼠移植肝功能状态及存活期的影响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 ,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规律 ,并对动物远期存活情况进行观察 ,预测无心跳供体 (NHBD )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 0、10、15、2 0、30、45、6 0min ,随机分为 7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 ,观察肝移植后 2 4、48h、3和 5d各组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的恢复性变化 ,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 供肝经受 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 ,各组移植术后生存天数差异无显著性 ,热缺血 30min组 ,肝移植术后 1周的存活率达到 83 .3 % ( 10 /12 ) ,1个月和 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5 8.3 % ( 7/12 )和 5 0 .0 % ( 6 /12 )。热缺血 45min组 ,术后 1周的存活率为 6 6 .7% ( 8/12 ) ,但 1个月和 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 33 .3 % ( 4/12 )和 8.3 % ( 1/12 )。至于热缺血 6 0min组 ,1周的存活率仅为8.3 % ( 1/12 )。结论 大鼠的供肝可以安全地耐受 30min以内的热缺血。 45min的热缺血损伤 ,虽对术后 1周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但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远期存活时间明显缩短。 6 0min以后 ,移植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均难以恢复 ,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
马毅何晓顺陈规划胡瑞德黄洁夫
关键词:热缺血时间肝功能存活期肝脏移植
无心跳供体中供肝微循环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无心跳供体肝组织微循环的变化规律 ,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 0、15、3 0、45、60min ,随机分为5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 ,对肝移植术后各组血清透明质酸 (HA)的水平进行动态检测 ,以及观察肝组织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热缺血 3 0min以内 ,移植肝组织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热缺血 45min ,复流后大部分肝血窦腔可逐渐恢复通畅 ,但部分血窦仍充满较多的膜浆泡和血细胞积滞 ;热缺血 45min以前各组术后 3d血清HA可基本恢复。热缺血 60min ,复流后内皮细胞损伤不但不能恢复 ,且出现加重、扩大趋势。结论 供肝经受 3 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 ,肝组织微循环的变化处在可复性阶段。 45min的热缺血时间可能是供肝微循环功能耐受热缺血损伤的极限。热缺血 60min以后 。
马毅何晓顺陈规划吴金浪梁英杰胡瑞德黄洁夫
关键词:无心跳供体供肝微循环肝移植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透明质酸
原位肝移植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处理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及其可能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3年4月至2001年12月间的肝移植病例住院期间术后近期发生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位患者实施了89例次肝移植,6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同心血管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12.4%(11/89)。术后凝血功能紊乱可能是发生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程度随术中输血量不同差异有显著性(x^2=5.714,P<0.05);术后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有较高的病死率。合适的病例选择,维持凝血机制及出入量的平衡是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鞠卫强何晓顺陈规划朱晓峰陆敏强王国栋黄洁夫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心血管并发症血流动力学免疫治疗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被引量:15
2003年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HIRI) exists in lots of process of clinical pathology and operation. Apoptosis is an active process controlled by some gene and factors such as Fas/FasL, Caspases and Bcl-2 families. More and more studies suggest that HIRI is associated with apoptosis.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s and gene modulation of apoptosis during HIRI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uppressing apoptosis in preventing HIRI.
马毅何晓顺陈规划
关键词:细胞凋亡再灌注损伤基因
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移植肝组织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变化规律 ,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方法 ,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动态观察。按热缺血时间随机分为 0、15、30、45、6 0min 5组 ,观察肝移植后的恢复性变化。结果 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 ,肝组织琥珀酸脱氢酶 (SDH)、细胞色素氧化酶 (CO)和三磷酸腺苷酶 (Mg2 + ATPase)活性逐渐降低 ,糖原减少。热缺血 30min以前各组酶活性变化轻微 ,而 45、6 0min组均出现明显的酶活性降低和高碘酸 无色品红 (PAS)反应减低。 15、30min组 ,在复流后 2 4h糖原颗粒逐渐增多 ,呈明显的恢复 ,酶活性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45、6 0min组 ,复流后 2 4hPAS反应和酶活性仍无明显恢复趋势。结论 移植肝热缺血在 30min以内 ,肝组织损伤仍处在可复性阶段 ,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移植肝糖原含量、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以及术后其恢复性的潜能可作为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
马毅何晓顺陈规划梁英杰胡瑞德黄洁夫
关键词:移植肝糖原供肝热缺血时间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被引量:74
2003年
目的 探讨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 ;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 ,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 ,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 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36 0次 ,手术成功率为 91 3 %。非干预组中 ,同系移植大鼠 1周存活率为 86 5 % ,3个月存活率达 80 7%。 结论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受体无肝期的长短是决定动物存活的关键。
马毅何晓顺陈规划
关键词:并发症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术后
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 ,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 ,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 ,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 36 0次 ,手术成功率为 91 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 1周存活率为 86 5 % ,3个月存活率达 80 7%。结论 积极手术前准备 ,手术中熟悉步骤、主动配合、手术后耐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可以保证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物的长期存活率。
陈细桃马毅何晓顺陈系古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手术处理术式改良
原位肝移植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根治肝门部胆管癌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联合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根治复杂肝外胆管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结合国外临床经验和肝外胆管癌的生物学特点,对1例B ismuth-CorletteⅣ型肝外胆管癌侵犯肝内二级胆管及胆总管下段的患者,实施原位肝脏移植联合胰头十二指肠根治性切除。采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LSAB)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的病理标本中胆管上皮细胞角蛋白CK9和CK17、癌胚抗原、肝细胞蛋白,确认肿瘤组织学来源。术后给予他克莫司联合甲泼尼龙片抗排斥治疗。同时,拉米夫定联合大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预防乙型肝炎复发,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移植肝的肝功能恢复顺利,血清胃肠道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A19-9、CA125均降至正常范围。随访14个月至今,移植肝及消化功能良好,患者健康并恢复术前工作。结论对无远处转移和腹腔播散,且常规手术无法根治的浸润型肝门部胆管癌B ismuth-CorletteⅣ型,可考虑实施全肝、肝十二指肠韧带联合胰头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术根治肿瘤。然后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并重建消化道。该方法可能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和患者长期生存率。
何晓顺张劭朱晓峰计勇曾纪晓马毅王东平鞠卫强巫林伟李志黄洁夫
关键词:肝移植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胆管癌肝门部
热缺血损伤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能量代谢及存活期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肝组织能量代谢变化规律 ,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 方法 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 0、10、15、2 0、30、45和 6 0min ,随机分为 7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纯热缺血后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并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 ,观察移植后 2 4、48h各组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的恢复性变化 ,并统计生存时间。 结果 供肝经受热缺血损伤后 ,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均逐渐下降 ,其中前 30min下降比较急剧 ,以后趋向平缓。热缺血 30min内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在肝移植再复流 2 4h后基本得到恢复 ,术后大鼠仍可以获长期存活。 45min组 ,移植肝在 48h后能量代谢的功能也基本恢复 ,虽不足以影响术后的 1周存活率 ,但对大鼠肝移植术后的 3个月存活率影响显著。 6 0min组 ,肝脏能量代谢储备功能难以恢复 ,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 结论 供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含量和能荷 (EC)水平以及其移植术后恢复的潜能是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供肝热缺血损伤的时间与肝组织能量代谢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动物生存情况密切相关。
何晓顺马毅陈规划林广云吴金浪朱振宇黄洁夫
关键词:存活期局部缺血能量代谢热缺血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