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2009A637)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常海龙冯章丽吕文彦王建强王玉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F_(2:3)家系分析粳稻矮生性遗传被引量:2
- 2010年
-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其中倒1、倒2和倒4节间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倒3节间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降低株高的效应以主基因显×显上位性效应最大,主基因加性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使倒1、倒2节间长度缩短,所有的主基因效应都使倒4节间缩短。倒3节间仅有显著的多基因效应,其效应值较小。株高及各节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90%,表明水稻株高的遗传以主基因为主。根据系统来源,分析其中的一对主基因是sd-1,另一对则是未知的。
- 程海涛杨宏楠王建强吕文彦曹萍高燕王玉呼楠常海龙冯章丽
- 关键词:株高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 低温和激素处理对直立穗型粳稻幼穗培养的影响
- 2010年
- 为探讨低温预处理和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直立穗型超高产粳稻幼穗组织培养的影响,以沈农265和盐丰47幼穗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外植体经5~8℃不同持续时间低温预处理,以及诱导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6-苄基腺嘌呤(6-BA),分化阶段添加不同浓度的激动素等几种培养条件下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经24h低温预处理的幼穗出愈率显著提高,各处理均达89%;诱导过程中2,4-D浓度为3mg·L-1时,2个品种出愈率均处较高水平,分别达到86%以上;分化过程中激动素(KT)与萘乙酸(NAA)浓度配比为2mg·L-1/0.05mg·L-1时,是2个品种愈伤出苗的适宜浓度。因此,低温预处理、激素种类及配比是决定直立穗型粳稻幼穗离体培养的重要因素。
- 冯章丽常海龙李兴涛于翠梅郭志磊杨玉婷吕文彦
- 关键词:粳稻直立穗型幼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