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40070)
- 作品数:14 被引量:179H指数:6
- 相关作者:卢卫中陈慧王帅秦洪武孙伟更多>>
-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诗体隐喻的文体特征及其功能——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从古老的修辞学到当今的认知语言学,隐喻都是个重要的研究话题。作为重要的文体要素,隐喻也是文体学的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以当代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隐喻这种文体要素在诗歌创作中的文体特点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诗体隐喻可以分为文内隐喻、文外隐喻以及文内文外交织隐喻三大类;作为诗歌的重要文体要素,隐喻以显性、隐性或者隐显相结合的方式充当文体手段;隐喻在诗歌作品中具有衔接和表达两个方面的文体功能。
- 卢卫中
- 关键词:文体特征文体功能
- 词义演变与理解的转喻阐释被引量:5
- 2010年
- 概念转喻是人类造词的语义理据之一。概念转喻对词义演变的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词义的扩大与缩小、表层"逻辑矛盾"中反映出的词义变化、隐喻与转喻共同作用下的词义变化以及转喻义对语境的依赖性等方面。研究表明,概念转喻既是词义变化的一个重要动因,也是词义理解的认知基础。
- 卢卫中
- 关键词:词义演变转喻
- 哲学视域下的转喻研究
- 2011年
- 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转喻引起了语言学界以及哲学等学科的关注。通过分析转喻的认知性、逻辑特征,进一步揭示转喻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AS认知方式以及转喻映现的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 李克李淑康
- 关键词:转喻哲学基础体验哲学
- “V上”的语义类型及其认知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V上"的基本共时义,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种:向上的趋势、动作的实现、行为的开始/状态的实现以及动作数量、价值或程度的累积。本文在对"V上"的语义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揭示"V上"结构的隐喻和转喻机制。研究表明,客体上升是个有起点有终点的位移过程,而事件的完成、动作的累积以及状态的变化也是个有起点有终点的位移过程,因此,"V上"的隐喻机制在于客体上升与事件过程这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符合隐喻的内涵;而其转喻机制是用客体上升三要素中的一个或两个要素来代指事件的整个过程,符合部分代整体的内涵;对于大部分"V上"结构来说,隐喻和转喻机制往往共同作用于其语义生成过程。
- 信晓倩卢卫中
- 关键词:语义类型隐喻转喻
- 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以叙事语篇为例被引量:9
- 2012年
-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考察会话和非会话叙事语篇中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在会话语篇中,语言量的调控有助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情绪和态度差异或者地位和权力关系;在非会话语篇中,语言量的调控有助于突出主题或凸显描写对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或者表达作者的态度或情绪变化。本文认为,在叙事语篇中,作为语言量调控手段的数量象似性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文体方式。因此,数量象似性考察应该成为叙事语篇文体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可操作的分析层面。
- 李婧卢卫中
- 关键词:数量象似性文体叙事语篇
-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相关研究认为,隐喻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唯一内在认知机制。本文认为,作用于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除了隐喻机制之外,还有转喻机制和隐转喻协同机制。本研究表明,时间的空间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时间的空间隐喻化;在某些情况下,转喻认知机制不仅可以单独作用于时间的空间化过程,而且还可以协同隐喻机制,共同作用于此过程,从而使时间概念获得空间意义特征。
- 卢卫中郝文华
- 关键词:隐喻转喻
- 声调意义的疆域——汉语普通话单音名词声调理据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词语的声调不仅是区别意义的手段,而是与词语所表达的意义有关。声调的高低、长短、发声力度的强弱都与词语所指事物的形状、形态、质地、程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意义在声调中的分布一定呈现互补性。声调在本质上并不是简单的别义标记,而是汉语使用者在语言的创造与使用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语言实际,利用声调自身特征以及声调对于词语语音及发音过程的影响,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模拟自然事物特征的努力的结果。
- 张立昌
- 关键词:汉语普通话声调象似性理据
- 基于认知的英汉词义对比研究——关于对比认知词义学的构想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在指出将对比词义学和认知词义学结合起来构建对比认知词义学这门新兴学科之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研究背景、理论基础、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未来研究走向等角度尝试构建对比认知词义学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在认知词义跨语言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比认知词义学是一门新兴的、系统的交叉学科,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该学科构建的词义描写认知框架能够为英汉词汇对比分析建立客观的、更具操作性的释义机制;所构建的多义词认知语义分析框架有望为英汉多义词研究提供统一的认知分析模式,并有助于改进词典释义、外语教学以及语言处理和机辅翻译等语言工程。
- 卢卫中
- 翻译技术与专业翻译人才培养被引量:37
- 2014年
- 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代社会呼唤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翻译服务行业而言,理想的翻译人才应该既懂双语、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又懂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我国的翻译人才培养一直比较重视前一种要求,但对翻译技术和翻译管理方面的培养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译技术教学对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相关要求:当代社会对翻译服务和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翻译技术的优势、翻译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翻译技术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翻译技术教学面临的困难与应对策略以及翻译技术教学个案分析。
- 卢卫中陈慧
- 关键词:翻译技术
- 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转喻机制被引量:27
- 2014年
- 本文在指出对翻译技巧背后的认知机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借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从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互指的角度分析了替换等传统翻译技巧背后的转喻机制。研究表明:(1)翻译转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译入语与源语对应项之间的认知关系;(2)翻译过程中译入语与源语对应项之间存在转喻关系,即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转指的语义关系;(3)翻译转喻理论主张转喻是替换等翻译技巧背后的一种重要的动因和认知机制,并将翻译过程中译入语与源语对应项之间的关系纳入了统一的解释框架,这对于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务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卢卫中王帅秦洪武
- 关键词:转喻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