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3H指数:6
- 相关作者:贾竞波刘定震赵英杰张贵权张智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雅安碧峰峡基地大熊猫福利现状
- 2019年
- 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31名饲养员为样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5个方面调查了基地内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福利现状(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心理福利、行为福利),分析了各个方面福利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碧峰峡基地大熊猫福利整体良好,福利水平相对较高,饲养和管理工作相对完善。在具体福利问题上,仍存在瑕疵,主要体现在:投食方式单一、环境丰容不足、大熊猫疾病率略高、人与动物关系过度亲密、行为多样性不足等问题,需要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相关问题。
- 杨勇赵英杰贾竞波
- 关键词:大熊猫动物福利
- 大熊猫秦岭亚种I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明确大熊猫四川种群和秦岭种群IL-2在基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得到具有具有生物活性的秦岭大熊猫IL-2原核表达产物。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ConA诱导培养的秦岭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IL-2的cDNA片段,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IL-2,转入BL21(DE3)中,以IPTGBL21(DE3)表达IL-2融合蛋白。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及可溶性分析;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测定融合蛋白生物活性。结果:通过重组表达获得IL-2抗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34000;免疫家兔得到特异性的抗IL-2抗体,该抗体能够检测细胞内源性IL-2蛋白的表达;融合蛋白具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它的这种作用可被本研究制备的多抗所抑制。结论:成功克隆了秦岭大熊猫IL-2基因,与四川大熊猫核苷酸同源性为99.4%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
- 乔琦马清义朱辉陈德坤
- 关键词:秦岭大熊猫IL-2克隆多克隆抗体生物活性
- 饲养人员主观态度对大熊猫福利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三大基地——雅安碧峰峡基地、都江堰基地和卧龙神树坪基地的64名大熊猫饲养人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5个方面调查了他们的主观态度,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度、对大熊猫的喜爱度、职业幸福感、社会认可度和收入满意度。同时,邀请20位动物学专家,依据国际通用的"5F"标准(即五大自由标准),对该64位饲养人员饲养的大熊猫分别进行福利评价,并将饲养人员主观态度与大熊猫福利水平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熊猫福利水平与大熊猫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的喜爱度、大熊猫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均呈正相关关系,即大熊猫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的喜爱度越高,大熊猫福利水平越好;大熊猫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越强,大熊猫福利水平越好。最后以大熊猫福利水平为因变量,以大熊猫饲养人员对大熊猫的喜爱度、大熊猫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为自变量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饲养人员职业幸福感对大熊猫福利水平影响最为显著。
- 杨勇赵英杰贾竞波
- 关键词:饲养人员大熊猫动物福利
- 动物化学通讯及其功能与机制被引量:6
- 2010年
- 化学通讯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维系社会等级,传递发情信息,个体识别、亲缘识别等具有重要作用。自第一种外激素被发现,迄今已经整整50年,有关化学通讯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回顾了化学通讯的研究进展,对外激素的化学组成和释放、其感受机制、功能和生理及遗传调节等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 刘定震田红
- 关键词:化学信息素外激素气味犁鼻器社会行为
- 两种加工方式的精料对大熊猫粪便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精料是其重要的日粮组分,为探讨圈养大熊猫对精料的消化情况,选取3只成年大熊猫,分别饲喂营养含量相同的蒸制窝头和膨化饲料各40 d,分析大熊猫食用2种精料后粪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饲喂膨化饲料的大熊猫粪便量显著高于饲喂蒸制窝头的粪便量(P<0.001),膨化饲料更有利于大熊猫的消化。此外,膨化饲料更便于储存和运输。因此,膨化饲料是圈养野生动物饲料中值得推广的加工方式,对于珍稀濒危的大熊猫更有意义。
- 刘赫张轶卓何绍纯马涛张成林
- 关键词:大熊猫精料膨化饲料
- 秦岭大熊猫种群扩散格局及研究方法被引量:5
- 2016年
- 种群扩散格局是研究种群扩散规律和机制的关键信息,也是制定物种保护对策的重要基础。大型动物种群扩散格局研究方法为扩散生态学研究的薄弱领域,并制约扩散生态学的发展。以秦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根据2000年以来的种群调查数据,基于大熊猫领域的特性,利用GIS的扩展区分析功能和景观分析方法研究了大熊猫种群分布区及动态;基于聚集的特性,利用GIS的核密度分析功能对大熊猫种群多度和聚集状况及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2012年的秦岭大熊猫种群分布区较2000年增加5.5%(即15307.8hm^2),高密度种群聚集区从2处变成1处,种群聚集程度进一步增加、聚集格局的完整性大大提升,尤以中密度聚集区增长最显著,种群格局呈明显的分布区扩张、聚集度增加的态势。表明基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立足于种群分布和多度格局变化,通过长期调查和监测可以有效掌握物种的种群扩散格局;大型动物可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探索可行的方法与量化种群扩散的参数来研究其扩散格局,从而促进大型动物种群扩散研究的开展。
- 龚明昊刘刚官天培李惠鑫岳建兵周天元
- 关键词:种群分布大熊猫
- 发情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交互模态信号通讯被引量:7
- 2011年
- 对于集群繁殖的独栖型动物而言,使用能够传播较长距离的通讯信号,例如声音或者气味,对动物的配偶选择及其同步发情等具有重要作用.近期对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发出的咩叫声(bleat)和鸟叫声(chirp)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该物种的社群生活中,其使用听觉通讯的方式及其变化比以往人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然而,过去利用这些声音信号进行的回放实验研究仅记录了有限时间内的几种行为,因而有关这些声音信号对接受者的行为尤其是通讯行为的影响了解甚少.本文的实验通过录音回放方法,给圈养成年大熊猫播放发情期异性同伴的咩叫声,然后观察并记录声音接受者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听到发情期异性大熊猫的咩叫声时,处于发情期的雌雄大熊猫的嗅味标记行为频率均显著增加(雄性:P=0.001,df=7;雌性:P=0.01,df=9),而咩叫频率并无显著改变(雄性:P=0.300,df=7;雌性:P=0.293,df=9).这是首次在大熊猫中发现交互模态信号通讯现象,即借助化学通讯信号,做出对异性声音信号刺激的行为反应.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大熊猫中声音信号与化学信号的关系,并显示上述两种方式的信号在维持大熊猫社群关系中可能是相互依赖的.
- 徐蒙王智鹏刘定震魏荣平张贵权张和民周小平李德生
- 关键词:AILUROPODAMELANOLEUCA大熊猫化学通讯
- 三月竹开花前后几种重要代谢物差异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三月竹(Chimonobambusa opienensis)为禾本科竹亚科寒竹属植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主食竹种,也是当地农民和笋竹加工企业的一大重要经济来源。该研究以开花与未开花三月竹为材料,采用吸光光度法、差量法、苯酚硫酸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愈创木酚显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三月竹开花前后各部位多种重要代谢物进行测定,并用统计方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三月竹开花后,叶与次生枝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14.42%和71.39%(P<0.05);次生枝与主枝油脂含量分别下降20.93%和26.04%(P<0.05);叶与次生枝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上升21.04%和17.81%,淀粉上升8.33%和8.21%,纤维素上升17.62%和8.52%(P<0.05);叶与次生枝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30.07%和37.31%(P<0.05);上叶POD活性上升122.01%(P<0.05)。这说明三月竹开花与多种有机营养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关联,可通过监测叶与次生枝叶绿素含量,次生枝与主枝油脂含量,叶与次生枝可溶性糖、淀粉、纤维素含量,叶与次生枝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叶POD活性来实现对三月竹生长的管理调控。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三月竹开花衰老机理和延期开花提供参考。
- 王双燕李志宏易同培史军义甄铧
- 关键词:竹子开花有机营养生化指标
-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为研究大熊猫对拐棍竹的取食特性以及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更新的影响,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活跃地区的拐棍竹林内设立大熊猫取食样地、模拟取食样地以及对照样地,跟踪对比观测了3种样地处理后连续3年(2009—2011年)拐棍竹种群的无性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大熊猫取食样地具有如下特征:大熊猫不取食直径小于7.5 mm的拐棍竹竿;取食的拐棍竹竿平均竹密度为(10.87±2.85)个m2,断桩平均高度为(0.79±0.10)m;取食率为(22.20±3.15)%;取食点距离最近乔木(DBH>10 cm)平均距离为(0.67±0.29)m。2)2009—2011年,在没有大熊猫取食的条件下,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和年死亡率之间以及二者在不同年份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维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大熊猫取食会造成拐棍竹死亡率的增加,但同时,取食也能够提高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尤其是在大熊猫取食后的第2年,年补充率显著高于年死亡率(P=0.000);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的更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更新的作用只维持在取食后的3年内,之后,拐棍竹会恢复原有更新速率。3)大熊猫取食不仅能够促进拐棍竹更新,并且新生竹竿基径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大熊猫取食对竹林造成的干扰不会影响拐棍竹的后续利用;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的取食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4)模拟样地在2009年补充率显著高于死亡率(P2009=0.001);而2010年和2011年,补充率与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2010=0.928;P2011=0.538),与取食样地表现基本一致,能够促进拐棍竹无性更新。
- 金琪王强付强张智勇韩建伟李颖岳
- 关键词:大熊猫取食
- 邛崃山系3种主食竹单宁及营养成分含量对大熊猫取食选择性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2年
- 为了研究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在大熊猫取食时对不同竹种以及竹种不同部位选择的影响,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邛崃山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拐棍竹、白夹竹这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单宁、粗蛋白以及钙、镁、铜、锌等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比,综合分析了不同主食竹种、不同营养器官以及不同部位中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与大熊猫取食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种竹种相比较,冷箭竹的单宁含量最低,拐棍竹含量最高;3竹种中,全竿单宁平均含量高于茎部含量,各竹种的中、上部含量明显低于下部含量。2)冷箭竹粗蛋白含量最高,拐棍竹含量最低;不同竹种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主食竹的粗蛋白含量和锌元素含量都与大熊猫取食的断桩高度呈负相关性。3)大熊猫趋向于选择单宁含量低而粗蛋白含量高的竹种及部位,单宁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可以共同作为大熊猫对主食竹种以及主食竹不同部位取食的重要影响因子。
- 张智勇王强付强韩建伟张志毅李颖岳
- 关键词:主食竹营养成分取食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