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0520)
- 作品数:3 被引量:45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以康曹广民林丽张法伟郭小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0年
-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放牧)的增加,青藏高原高寒嵩草甸的退化演替过程依次为禾草-矮嵩草群落、矮嵩草群落、小嵩草群落和杂类草-黑土滩4个阶。其中小嵩草群落又可划分为草毡表层加厚、开裂与塌陷3个子阶段。采用时空转换的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碳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地上部分有机碳储量逐渐降低,由禾草-矮嵩草群落的(134.7±17.3)gC/m2逐渐降低到杂类草-黑土滩次生裸地(18.96±6.18)gC·m-2。土壤、植物地下部分有机碳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草毡表层开裂子阶段最高,分别为(49.7±0.83)gC·kg-1和(3596.7±179.8)gC·m-2。;杂类草-黑土滩阶段最低,分别为(19.2±1.13)gC·kg-1和(121.6±6.1)gC·m-2。受植物地下部贮碳的影响,土壤-植被系统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特征。随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高寒嵩草草地植物有机碳地下/地上分配比发生巨大改变,草地草毡表层厚度不高于4.3cm是保证草地生产与生态服功能双赢的重要指标。
- 林丽曹广民李以康张法伟郭小伟韩道瑞
- 关键词:碳贮量高寒草甸
- 绿色植物在大气甲烷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4
- 2010年
- 甲烷是引起气候变暖的一种重要温室气体,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陆地植物具有排放甲烷的能力,打破了植物仅为连通土壤-大气气体交换通道的原始理念,但由于其发生机理尚无法解释,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对绿色植物在大气甲烷循环中的作用进行了文献综述,对主要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同时就未来绿色植物在大气甲烷循环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拟为进行植物在地球甲烷循环中的功能及潜力的估测提供理论依据。
- 曹广民林丽李以康张法伟郭小伟李婧
- 关键词:绿色植物甲烷
- 青海盐湖碳源/汇功能初探被引量:5
- 2010年
- 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化学分析法对青海东台吉乃尔盐湖(硫酸盐型)及茶卡盐湖(氯化物型)新生盐壳、盐壳、河岸淤泥的碳通量和相应区域的盐份及水份CO3-2、HCO3-含量进行了测定,以探索青海盐湖在地球碳循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东台吉乃尔盐湖为碳的弱汇,其碳的吸收能力为40.2g.m-2.a-1~94.5g.m-2.a-1;茶卡盐湖为碳的弱源,其碳的释放能力为16.2g.m-2.a-1~110.1g.m-2.a-1。东台吉乃尔盐湖CO3-2、HCO3-含量新生盐壳分层特征差异不显著;而盐壳CO3-2、HCO3-含量为0~10cm显著高于30~40cm,其余各层差异不显著(p<0.05)。茶卡盐湖CO 3-2含量东台吉乃尔盐湖新生盐壳,但与东台吉乃尔盐湖盐壳之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茶卡盐湖河流入口处水份中HCO3-含量显著低于该盐湖新生盐壳,而CO3-2未检测出。研究仅是一次对青海盐湖碳平衡问题的初步探索,其碳源/汇效应受到盐湖类型、碳的吸收释放能力、盐层的发展阶段以及盐产品生产加工和去向等诸多环节的影响。
- 林丽曹广民徐世晓李以康张法伟
- 关键词:碳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