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7045)
作品数:
4
被引量:5
H指数:1
相关作者:
陈刚
姚陈娟
王春
黄春妍
潘少聪
更多>>
相关机构:
南通大学
德岛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雄性
2篇
双酚
2篇
双酚A
2篇
酚类
1篇
代谢
1篇
单核
1篇
单核细胞
1篇
单核细胞趋化
1篇
单核细胞趋化...
1篇
单核细胞趋化...
1篇
毒性
1篇
毒性实验
1篇
多糖
1篇
雄性大鼠
1篇
蓄积
1篇
血清
1篇
血药
1篇
血药浓度
1篇
药浓度
1篇
脂多糖
机构
4篇
南通大学
1篇
德岛大学
作者
4篇
姚陈娟
4篇
陈刚
3篇
王春
2篇
江俊康
2篇
鞠晶昀
2篇
潘少聪
2篇
黄春妍
1篇
丁绍红
1篇
仲齐庆
1篇
任飞林
1篇
仇梁林
1篇
徐文平
传媒
3篇
中华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2篇
2010
2篇
2009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三价无机砷在大小鼠组织中蓄积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009年
人群暴露于无机砷后,可增加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等肿瘤的发病率,但按标准的动物致癌实验方法,至今尚未建立无机砷诱发的动物肿瘤模型。小鼠经口染毒,三价无机砷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值比大鼠高1倍,慢性毒性实验发现其对大鼠毒性也明显比小鼠高。这些因物种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可能与各物种蓄积砷的能力不同有关,因此,本研究通过饮水给予雄性大鼠和小鼠三价无机砷,观察砷在大小鼠各组织中的分布,探讨大小鼠各组织之间蓄积砷能力的差异。
陈刚
徐文平
江俊康
戴志英
王春
仇梁林
姚陈娟
关键词:
无机砷
鼠组织
蓄积
慢性毒性实验
雄性大鼠
半数致死量
细菌脂多糖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小鼠睾丸中表达
2009年
目的:正常睾丸间质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巨噬细胞群和淋巴细胞,炎症时这些细胞大量增加,这一机制还未完全解明。本研究探讨正常睾丸和系统感染后睾丸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n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达变化。方法:给予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4μg/kg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6、12、244、8小时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和蛋白质在睾丸中的表达情况,并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确定MCP-1在睾丸中的部位。结果:MCP-1 mRNA和蛋白质在正常小鼠睾丸中低剂量表达;注射LPS 3小时后MCP-1 mRNA表达水平迅速增加,一直延续到24小时;MCP-1蛋白质表达水平从染毒后12小时开始增加,48小时后仍处于高水平。MCP-1主要在睾丸的间质中表达。结论:正常睾丸中低剂量MCP-1可能起着维持巨噬细胞群在睾丸间质中滞留的作用;系统炎症中,MCP-1在睾丸中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吸引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进入间质组织有关。
丁绍红
陈刚
姚陈娟
江俊康
王春
Nakahori Yutaka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睾丸
大、小鼠吸收和代谢双酚A的差异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相同剂量双酚A(bisphenol A,BPA)经口染毒后,引起大、小鼠血清BPA浓度差异的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SD大鼠和ICR小鼠各18只,一次性经口给予300mg/kg的BPA后,在第0.5、1.0、12.0小时时间点各采集6只大、小鼠血液,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fluorescenc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HPLC)检测血清中BPA浓度;大、小鼠各6只采用原位小肠吸收模型循环灌流100ml 0.1mmol/LBPA灌流液,用FL-HPLC法分别检测第0.5、1.0、2.0小时时间点灌注液中BPA浓度和灌流后2.0h血清中的浓度;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大、小鼠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81(UDP-glucuronosyhransferase 2B1,UGT281)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FL—HPLC法检测UGT281的酶活性;大、小鼠各6只禁食24h后,一次性经口给予300mg/kgBPA,收集24h粪便,用FL-HPLC法检测粪便中BPA含量。结果300mg/kg BPA经口染毒后第0.5、1.0、12.0小时时间点小鼠血清中BPA浓度分别为(66.57±14.95)、(51.16±16.06)、(22.73±5.00)μg/ml,大鼠血清中BPA浓度分别为(15.63±5.65)、(18.34±5.02)、(7.65±2.58)μg/ml,各时间点小鼠均高于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660,17.957,8.420,P值均〈0.05);0~、0.5~、1.0~2.0h小鼠小肠各时间段吸收速率分别为(10.20±4.20)、(1.49±0.67)、(1.31±0.55)μg·cm^-2·min^-1均高于大鼠相应时间段吸收率[(1.87±0.69)、(0.47±0.13)、(0.36±0.08)μg·cm^-2·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954、8.877、11.536,P值均〈0.05)。0.1mmol/LBPA灌肠2h后小鼠血清中的BPA浓度为(22.64±4.35)μg/ml,高于大鼠的(4.13±0.8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43,P=0.000);大鼠
黄春妍
姚陈娟
鞠晶昀
潘少聪
任飞林
陈刚
关键词:
酚类
小鼠
肠吸收
代谢
双酚A在染毒雄性大鼠血清中时间-浓度关系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口给予雄性大鼠双酚A(bisphenol A,BPA)后,血清中BPA时间.浓度关系。方法66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SD大鼠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10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6只。各实验组大鼠一次性灌胃给予300mg/kg剂量的BPA后,在0.5、1、2、4、6、12、24、36、60、84h时间点各采集一组大鼠血液,分离出血清,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游离型和总BPA浓度。结果大鼠一次性经口染毒后,1h血清中总BPA浓度最高,达17.13μg/ml,2h血清中BPA浓度急剧下降,24h血清中总BPA浓度又上升到15.18μg/ml,持续观察84h,血清中BPA仍有0.51μg/ml。游离型BPA含量较低,染毒0.5h,血清中游离型BPA浓度为0.57μg/ml,而后急剧下降,1h下降到0.06μg/ml,4h下降到0.03μg/ml,36h仅有0.01μg/ml。在染毒0.5h,游离型BPA在血清中所占的百分率最高,为血清总BPA的4.15%(0.57/13.73),其他各时间点血清中游离型BPA所占的百分率均较低。结论一次性经口给予大鼠BPA后,血清中主要以结合型BPA存在,血清总BPA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出现双峰现象,可能与BPA代谢过程中肝肠循环有关。
陈刚
黄春妍
仲齐庆
鞠晶昀
潘少聪
王春
姚陈娟
关键词:
酚类
血药浓度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