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60018)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友邦黄乘明周歧海冯永新戴冬亮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贺州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栖息地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3
- 2008年
- 运用3S技术,以1973年MSS影像和1999年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研究了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栖息地26 a间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白头叶猴的影响。结果表明:1973年至1999年间白头叶猴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剧烈,九重山、咘遵和弄官山3片区域内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减少了34.89%,聚集度平均下降了12.23%;同时景观多样性指数平均增加了14.15%,景观形状指数平均增加了31.08%,边界密度平均增加了36.39%,破碎度指数平均增加了64.17%;林地景观类型面积平均减少了18.50%,而农田、居民点等人为景观面积则大幅增加。栖息地景观格局的剧烈变化和环境质量的降低,改变了白头叶猴原始的生存环境,将会对白头叶猴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影响。
- 陈智黄乘明周歧海李友邦冯永新戴冬亮
- 关键词:栖息地
- 国内喀斯特石山叶猴研究专题文献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1994~2006年国内白头叶猴和黑叶猴研究专题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文献的文献学特征(年代、期刊源和学科方向分布,作者和研究机构特征),揭示该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态势。
- 杨小华朱文涛黄安书黄乘明
- 关键词:白头叶猴黑叶猴文献计量学
- 运用非损伤取样法对一群白头叶猴的个体识别被引量:4
- 2006年
- 2005年9月对广西扶绥九重山的一群白头叶猴跟踪观察,采集粪便样品,并从中提取粪便DNA。从已发表的36对灵长类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提取产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型分析后,成功地对这群白头叶猴进行了个体识别。该研究表明,运用粪便DNA技术并结合微卫星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对白头叶猴的个体识别。
- 王跃峰黄乘明李友邦周歧海
- 关键词:生态学白头叶猴粪便DNA多态性
- 广西大桂山林场陆栖脊椎动物资源和保护被引量:7
- 2007年
- 2004年5-8月,我们采用样带调查法对广西贺州市大桂山林场北娄与七星冲两片约3780hm2的野生动物的种类与分布作了深入的调查,结合前人的记录,本次调查共整理出分布于北娄与七星冲的陆栖脊椎动物共计206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共3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6种。动物区系分析表明热带-亚热带类型(东洋)成分最为集中,占全部种类的50.0%,其次为南中国型,占22.8%。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调查范围内的动物种类在华中、华南、西南三区广泛分布的种类占区系分析的动物总数的68.8%,区系特有的种类很少。因此,大桂山动物区系呈现出过渡带的性质。北娄还是孓遗珍稀濒危动物-鳄蜥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这两块区域极具保护价值,把这两片划成自然保护区是相当有必要的。
- 李友邦唐政赵泽鸿谭伟福彭定人
- 关键词:动物区系鳄蜥
- 广西猕猴分布数量及其保护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法对广西野生猕猴分布及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猕猴分布于51个县(区),种群大小约17 390(S td=446.6)只。西部及西南部喀斯特石山森林是猕猴的主要分布区,其种群大小与石山面积呈显著相关(p<0.05)。目前猕猴种群下降的趋势已经停止,但由于栖息地减少和片段化,受缩小栖息地效应的影响,种群持续生存问题相当严峻;此外,猕猴与当地居民冲突也非常严重,这也是保护野生猕猴种群的重要制约因子。保护广西猕猴资源,当务之急是保护猕猴种群和栖息地,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
- 李友邦黄乘明韦振逸苏勇
- 关键词: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