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PXM2008014204050843)
- 作品数:40 被引量:436H指数:13
- 相关作者:彭永臻王淑莹唐旭光张婧倩李凌云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昆士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为进一步认识聚磷菌(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s)的代谢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SBR反应器中,采用人工配水,富集了含量高达80%以上的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es,在此基础上,用静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突然投加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硝酸盐(ρ(NO 2--N)=0、5、10、20、40mg/L)对聚磷菌厌氧放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前60 min,随着起始ρ(NO 2--N)从0 mg/L提高到40 mg/L,释磷量不断增加,起始ρ(NO2--N)为40 mg/L的反应器比起始ρ(NO2--N)为0 mg/L的反应器释磷量增加了近60%,而乙酸吸收速率和PHA合成量却几乎下降了20%.60 min后,ρ(PO34--P),ρ(NO2--N)以及ρPHA都出现下降趋势,系统发生了反硝化吸磷.结果表明,此系统富集的PAOs中,一部分具有反硝化除磷的功能,还有一部分会因为亚硝酸盐的进入对其发生毒害而自溶.
- 彭永臻郭春艳徐立杰李夕耀袁志国
- 关键词:聚磷菌亚硝酸盐反硝化吸磷
- A^2O-BAF工艺处理低C/N值生活污水的快速启动被引量:5
- 2010年
- 以低碳氮比的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了A2O-BAF工艺的快速启动。结果表明,先单独对硝化型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膜后再将A2O与BAF连接起来可成功启动该双污泥系统。采用快速排泥挂膜法和自然挂膜法相结合的复合挂膜法,使用不含有机物的配水对曝气生物滤池进行挂膜,18d后曝气生物滤池挂膜成功。系统连续运行44d后达到稳定。使用碳氮比为3.21的生活污水进行驯化,反硝化除磷菌占聚磷菌的比例为66.7%,缺氧吸磷为系统的主要除磷方式,此时出水氨氮、正磷酸盐浓度均接近于零,出水硝态氮为15.1mg/L左右,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2%、100%、100%和67%。表明该双污泥系统运行效果稳定,启动成功。
- 王建华陈永志彭永臻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
- 应用在线控制实现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被引量:9
- 2009年
- 采用UASB/SBR组合工艺,应用在线控制来快速实现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的短程生物脱氮。SBR反应器的反应温度控制在(25±1)℃,pH值为7.5~8.8,DO为0.4~1.5mg/L。利用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对游离氨(FA)更敏感的特点,使FA〉0.2mg/L,在氨氧化菌(AOB)的活性未受到影响的前提下有效地抑制NOB,从而得到较高的亚硝酸盐积累率(89%);同时,反应过程中利用pH与ORP曲线分别出现的“氨谷”和“亚硝酸盐膝”两个特征点作为在线控制点。渗滤液的NH4^+-N为2114mg/L,出水NH4^+-N〈10mg/L,对NH4^+-N的去除率达到99%;渗滤液的TN为2140mg/L,出水TN〈20mg/L,对TN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进水COD为5373mg/L,出水COD为564mg/L,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90%。
- 时晓宁王淑莹孙洪伟彭永臻王希明
-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UASBSBR在线控制短程脱氮
- 低温对EBPR系统生物除磷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SBR系统中采用厌氧/好氧运行方式,考察低温对EBPR生物除磷系统除磷特性的短期影响。试验在20℃驯化除磷污泥,除磷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随后,温度分别控制为15,10和5℃,考察低温对EBPR系统的短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温度下(20,15,10和5℃)的厌氧释磷率分别为358.5%,358.5%,247.8%和209.1%;厌氧阶段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利用率分别为100%,88.9%,58.4%和33.8%;好氧前30 min的吸磷速率分别为11.67,6.43,2.24和1.34 mg/(g.h)。温度在15℃时,EBPR系统仍具备较好的除磷性能;温度低于15℃后,EBPR系统的除磷性能恶化;温度低于10℃时,聚糖菌的活性受到较大的抑制。
- 张婧倩王淑莹唐旭光彭永臻
- 关键词:温度除磷率
- 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不同填料挂膜及短程硝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9
- 2009年
-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填充不同种类的填料,针对其各自的挂膜特征和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立方体海绵填料相比,炭纤维填料的SBBR能够更快地实现挂膜启动,硝化效果稳定、高效(NH4+-N去除率高达99.3%);立方体海绵填料更易在常温下,实现NO2--N大量积累的短程硝化,但是相比而言,硝化效率不高。升高温度至30℃左右时,能够在30d内实现炭纤维填料的短程硝化,通过过程控制可以实现短程硝化的稳定。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结果证实,SBBR中短程硝化的实现与稳定是因为菌群得到了优化,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
- 彭永臻刘莹王淑莹王希明
- 关键词: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短程硝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 A_2N工艺的固有弊端分析及其对策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开发的A2N双污泥工艺已经成为国内外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介绍了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原理及其发展,深入分析了该工艺的固有弊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针对A2N工艺的弊端所提出的对策和改进工艺,并对其进行评价,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刘莹彭永臻王淑莹
-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
- VFAs、TOC及COD作为生物除磷能力指标的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研究了通过A/O运行模式对生物除磷过程中磷的变化情况及在厌氧释磷过程中COD、TOC与VFAs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厌氧释磷过程中VFAs的变化更能准确地反映系统内释磷进程,实际生活污水中能直接用于磷释放的有机物含量占COD的13.33%,并且释放1 mg P所需VFAs为1.401 mg,此值明显低于前期研究结果。通过对COD、TOC和VFAs 3种组分的分析,可将实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底物分为3类:易生物降解含碳有机物、难降解的含碳有机物和水中存在的无机性还原物质,含量分别占COD的13.33%、31.7%和54.97%,其中只有13.33%的含量对生物释磷有直接作用,并可对实际生活污水除磷有指导意义。
- 唐旭光王淑莹张婧倩
- 关键词:实际生活污水生物除磷COD总有机碳挥发性脂肪酸
- 碳氮比及HRT_S对交替缺氧/好氧CAST去除营养物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分别研究了碳氮比(COD/TN)为2.6、3.5及4.4时,HRTS(选择器水力停留时间)对交替缺氧/好氧(A/O)CAST工艺去除营养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替A/O运行方式,进水COD/TN比及HRTS的变化对COD去除性能影响不明显;而对脱氮性能影响较大.当进水COD/TN比分别为2.6和3.5时,系统氨氮去除率均维持在98%以上,TN去除率则随HRTS的增大而升高;HRTS由1.8h增至5h时,2种碳氮比下的TN去除率分别由62.9%、72.1%升至76.2%、84.6%.当进水COD/TN比为4.4时,HRTS由1.8h增至5h导致系统硝化不完全,TN去除率由86.3%降至58.2%.研究还发现,提高COD/TN比和增大HRTS均能改善系统的除磷性能.本研究中交替A/O运行方式下,进水COD/TN比为4.4(远低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8~10),HRTS为1.8h时,CAST工艺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TN及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3%和93.8%,出水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要求.
- 王丽彭永臻马娟刘洋马宁平
- 关键词:脱氮除磷CAST
- SBR工艺短程硝化快速启动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1
- 2009年
- 以低COD/TN的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对短程硝化的启动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温度30℃、溶解氧(DO)2.0mg/L、污泥龄为7d时,系统在实时控制条件下运行32周期,可以成功启动短程硝化.在总氮(TN)去除率>95%的情况下,亚硝酸盐积累率(NO2--N/NOx--N)>90%,随后的64d,温度恢复到常温(20~24℃),系统仍稳定运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表明,经过32个周期种群优化,污泥中氨氧化菌(AOB)的含量提高了38.9%,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含量降低了53.2%.在线动态控制DO浓度和曝气时间可以逐渐淘汰系统中的NOB,从而获得稳定的短程硝化,提高系统脱氮效率.[0]
- 李凌云彭永臻杨庆顾升波李论
- 关键词:SBR短程生物脱氮实际生活污水
-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产生及释放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0年
-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微生物作用是大气中N2O的主要产生源。大量污水脱氮工艺的研究及应用表明,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代谢过程。近年来,许多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已逐步应用到实际污水处理中。本文阐述了硝化、反硝化阶段N2O的产生机理,并分析了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及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等新型工艺中N2O的产生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在追求高脱氮效率的同时,优化系统运行条件及种群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N2O的产量及危害,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降低N2O的产量提供参考。
- 王赛王淑莹巩有奎彭永臻张静蓉
- 关键词:N2O新型生物脱氮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