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02)

作品数:2 被引量:5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彦贾仲君熊正琴李晨华张彩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绿洲
  • 1篇生物群落
  • 1篇施肥
  • 1篇土地开垦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群...
  • 1篇土壤无机碳
  • 1篇土壤性质
  • 1篇农田
  • 1篇群落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无机碳
  • 1篇绿洲农田
  • 1篇开垦
  • 1篇干旱
  • 1篇干旱区
  • 1篇表层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李彦
  • 1篇王保战
  • 1篇王玉刚
  • 1篇唐立松
  • 1篇张彩霞
  • 1篇李晨华
  • 1篇熊正琴
  • 1篇贾仲君
  • 1篇牛子儒
  • 1篇邓彩云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耕作对干旱区表层土壤无机碳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阐明干旱区耕作对0~50 cm表层土壤无机碳的影响,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不同开垦年限(未开垦荒地、5年、20年、50年和100年)土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0~20和20~50 cm土层土壤无机碳在不同生长季和耕作年限下的聚积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生长季节内,不同耕作年限土壤无机碳含量具有相似的规律,趋于先增加后减小,6月值最大;各土层内,老绿洲原生荒地的土壤无机碳含量聚积加强,而灌溉土地则减少,同时,新绿洲原生荒地和灌溉土地土壤无机碳聚积作用趋势相反,即表层0~20 cm原生荒地土壤无机碳聚积,下层20~50 cm减少,而灌溉土地则表层减少、下层聚积;开垦5年后,土壤p H值显著降低(P<0.05);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土壤无机碳含量和储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开垦20年土壤无机碳含量最高,是开垦100年的1.8倍,并且其储量达66.80 kg·m^(-2)。总体来看,耕作20年后,表层0~50 cm土层土壤无机碳含量和储量均开始减少。
牛子儒王玉刚邓彩云李彦
关键词:绿洲土地开垦土壤无机碳
长期施肥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剖面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被引量:48
2014年
【目的】认识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长期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属性的联系。【方法】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绿洲农田20年单施化肥(N 300 kg/hm2、P2O5150 kg/hm2与K2O 60 kg/hm2)与化肥配施秸秆(同量的N与P肥配施5.4 t秸秆)对土壤剖面(0-300 cm)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放线菌与α-变形菌为土壤表层(0-20 cm)的优势类群。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放线菌相对丰度减少,而变形菌,特别是γ-变形菌与β-变形菌相对丰度增加,逐渐成为深层(20-300 cm)土壤中的优势类群。长期施肥对整个土壤剖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明显提高了0-40 cm土层中氨氧化古菌的相对丰度。此外,农田管理模式如灌溉可能是氨氧化细菌在土壤垂直剖面的重要驱动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而有机碳含量则是影响深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最重要因子。【结论】长期施肥改变了土壤剖面碳源与氮源的可利用量,导致了施肥处理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别在剖面深层更为明显。
李晨华张彩霞唐立松熊正琴王保战贾仲君李彦
关键词:土壤剖面微生物群落长期施肥绿洲农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