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XJJCZH003)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华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主题

  • 1篇电影
  • 1篇新疆电影
  • 1篇心理
  • 1篇中国电影
  • 1篇史略
  • 1篇台湾电影
  • 1篇拍片
  • 1篇区域文化
  • 1篇重水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产品
  • 1篇文化心理
  • 1篇故事
  • 1篇故事片
  • 1篇合拍
  • 1篇合拍片
  • 1篇初创
  • 1篇初创时期

机构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作者

  • 3篇张华

传媒

  • 1篇当代电影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作为区域电影的新疆电影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所谈“区域”,是以我国现有行政区划布局为依据的一个空间概念。以此为基础,笔者更想强调,这类“区域”多受制于特殊的地理或历史原因,长此以来,已逐渐生成不同于“内地”(“大陆”)、相对特殊且稳定的文化心理、样态和需求,典型如香港、台湾、西藏、新疆等地。作为文化产品的电影若出自上述几地,则既是该区域文化样态的直接体现,又或隐或显地负载了该区域的文化需求。此外,还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直接或间接输出观念、文化。因此,在中国电影的总体格局下,笔者倾向于把上述几地的电影称为区域电影。事实上,香港、台湾电影的引人瞩目,多与其充沛的区域性表达有关;两地电影也借此丰富了中国电影的总体品格。相较而言,新疆电影因多方原因无法在影片数量、质量和现有的国内外影响力层面与港台电影比肩。但在区域电影的维度上,新疆电影无疑具有自成体系的文化力和影响力。如果能充分重视并巧妙运用,这种力量同样会为成就中国电影乃至中国的国际形象添砖加瓦。
张华
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化心理台湾电影文化产品区域文化
山重水复疑无路——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合拍片”生产历程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以点带面"地描述了天山电影制片厂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止于新世纪初的合拍片生产情状,并指出:不同时期的"合拍"所指不尽相同;梳理合拍片的生产历程是观察天山厂如何应对中国电影改制大潮的独特维度。
张华
关键词:合拍片
天山电影制片厂初创时期故事片生产史略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以档案材料为依据,详实描述了1980年前后天山电影制片厂恢复故事片生产初期的历史境况和所得成就,并指出:"一边依靠外援展开工作,一边逐步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最终实现自主生产"是天山厂恢复故事片生产初期的基本策略,而"以民族题材为主,突出地方特色"则是该厂自投产就认定的生产方针。也正是由于始终坚持这一点,天山电影制片厂才在此后近三十年的中国电影改革浪潮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张华
关键词:初创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