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4DIB3J121)

作品数:29 被引量:564H指数:17
相关作者:李栋梁陈晓光陈豫英陈楠桑建人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英气候变化双边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气候
  • 8篇气温
  • 8篇环流
  • 8篇降水
  • 5篇气候变化
  • 5篇环流特征
  • 4篇环流特征分析
  • 3篇气候变暖
  • 3篇变暖
  • 2篇地气
  • 2篇地气图
  • 2篇对流云
  • 2篇遥相关
  • 2篇异常高温
  • 2篇灾害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时间序列

机构

  • 19篇宁夏气象防灾...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兰州大学
  • 4篇兰州中心气象...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甘肃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宁夏气象局

作者

  • 11篇李栋梁
  • 10篇陈豫英
  • 9篇陈晓光
  • 7篇陈楠
  • 4篇钟海玲
  • 3篇王式功
  • 3篇郑广芬
  • 3篇赵庆云
  • 3篇桑建人
  • 3篇穆建华
  • 2篇李艳春
  • 2篇陈晓娟
  • 2篇赵红岩
  • 2篇汤懋苍
  • 2篇舒志亮
  • 2篇王勇
  • 2篇赵光平
  • 2篇张智
  • 2篇邵建
  • 1篇杨民

传媒

  • 8篇高原气象
  • 5篇中国沙漠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宁夏农林科技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45a宁夏气温、降水及植被指数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9
2008年
利用1961—2005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并结合1982~2003年植被指数(NDVI)数据,分析了宁夏气温、降水和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5a来,宁夏气温明显升高,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季和引黄灌区升温最明显,冬季降水增加,其它季节及各地区降水减少,其中秋季和宁夏南部山区减少最明显;秋冬季降水在1968年前后发生了突变,突变后,冬季降水增多,秋季降水减少;1985—1996年间发生了气温突变,突变后各季及各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冬春季和引黄灌区降水增多,其它季节和地区降水减少,极端气候事件较突变前发生更为频繁;近20a宁夏区域内NDVI值呈增加趋势,荒漠化面积整体得到控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前一年气温偏高、夏季降水增加时,有利于当年NDVI值增加。
陈豫英陈楠郑广芬穆建华马筛艳纳丽邵建
关键词:气温降水NDVI时空变化特征
近40a来鄂尔多斯市的气温特征及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选用鄂尔多斯市及相临的临河、银川共10个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历年各月气温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最冷的地方不在本市纬度最北的地区,而在其境内海拔最高的东胜和杭锦旗;最热的地方也不在纬度最南的地方,而在其东侧及西侧。20世纪80年代变暖从低海拔区先开始,近40a气温在波动中升高,升温率在0.5~0.8℃·(10a)^-1。从地理上讲,升温率随纬度的升高而加大,随高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
钟海玲李栋梁陈晓光张占清
关键词:气温
近40年来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变化趋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选用河套及其邻近地区58个气象站建站至2003年历年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量总体上是东南多、西北少,等雨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降水量最小的地方在河套地区西北部,最大的地方在河套地区东南部。由于受下垫面地理特征、蒙古高压和青藏高原东北侧反气旋(小高压)的影响,降水梯度西南大于东北。降水变化的整体性较好,但也存在南北差异。近40年来河套地区降水西北部和东南部分别以2%/10a和3%/10a的速度在减少,但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降水又有回升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异常与欧亚雪盖面积变化有关,当秋季欧亚雪盖面积增大,则次年河套及其邻近地区降水增多,反之亦然。
钟海玲李栋梁陈晓光
关键词:降水降水变率
气候变暖对宁夏小麦干热风的影响被引量:24
2007年
对1961-2004年干热风状况统计分析表明,宁夏灌区小麦干热风次数呈增加趋势,干热风发生区域呈扩大趋势;一次干热风天气过程中,气温逐年上升,干热风发生程度加重。通过对干热风次数时间序列t滑动检验,在0.01显著性条件下,干热风日数序列出现了突变;由于气候偏暖,小麦发育期有所提早,造成干热风影响的时段也相应提前。造成干热风次数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
武万里韩世涛
关键词:气候变暖干热风宁夏灌区小麦时间序列统计分析
宁夏三类降水云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宁夏24个测站1971—2000年常规地面观测中云状、总云量、低云量、天气现象、降水量等资料,对宁夏30年中层状云、对流云及混合云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NCEP/NCAR(1971—2000年)全球再分析资料,对宁夏三类降水云的环流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0年中层状云降水次数明显多于对流云和混合云降水次数,是宁夏降水的主要类型,而混合云降水是宁夏大雨以上降水的主要类型;宁夏南部地区以层状云降水为主,北部地区对流云和混合云降水次数相对较多;三类降水云的月、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所对应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差异。
陈豫英李艳春
关键词:层状云对流云混合云环流特征
风的精细化MOS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57
2006年
利用MM5模式的站点输出产品,采用多元线性和逐步回归的MOS统计方法,预报宁夏25个测站48h逐时风速、风向,通过对2004年6月~2005年4月近一年的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逐时风速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对逐时风向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尚未达到可用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但都较原MM5模式预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陈豫英陈晓光马金仁马筛艳
关键词:MM5模式MOS方法
甘肃省夏季异常高温及其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07年
利用甘肃省62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3年6—8月逐日最高气温、高度场和温度场格点资料,分析了高温极值、高温范围、高温持续时间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出现的四次极端高温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河西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各月之间的差异大,6月极端值最小,7月极端值最大,7月极端最高气温线性变化略呈上升趋势,6月、8月线性变化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极端最高气温增温不明显。河东地区极端最高气温各月之间的差异小,7月、8月的变化呈上升趋势,1995—2002年的增温明显。6月全省最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出现在60年代;7月,90年代后期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年份明显比以前增多。7月持续高温时间在90年代明显增长。100 hPa南亚高压,300 hPa暖中心5、00 hPa副热带高压闭合单体控制西北地区上空,对流层上下层暖高压中心相对应,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时,将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异常高温天气。
赵庆云赵红岩王勇
关键词:异常高温环流特征
用冬季地气图预测河套地区春夏旱涝的初步方法被引量:3
2007年
分析了河套地区9个测站1954-2005年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及对应的冬季地气形势,经对比分析地气形势可分为5种类型:(1)大涡型,(2)小涡型,(3)河套处于地热涡或地冷涡的东(西)边缘(东西相反型),(4)河套处于地热(冷)涡的南(北)边缘(南北相反型),(5)地气系统尺度很小(系统零乱型)。分析发现:“大涡型”最为稳定,河套春、夏季降水也是稳定的多或少(对大地热或冷涡);“小涡型”的稳定性不如大涡,但做夏季预测时可参考大涡型;“东西相反型”意味着河套地区在地热涡和地冷涡之间,可预测河套地区春夏季降水将是正常;当出现“南北相反”或“系统零乱”型时,预报准确率较低。
柳苗汤懋苍李栋梁
关键词:地气图旱涝季度预测
宁夏三类降水云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通过宁夏24个测站1971-2000年常规地面观测中云状、总云量、低云量、天气现象、降水量等资料,对宁夏30年层状云、对流云及混合云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NCEP/NCAR(1971-2000年)全球再...
陈豫英李艳春
关键词:层状云对流云混合云环流特征
文献传递
我国沙尘暴的气候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被引量:19
2007年
利用EOF和环流合成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近40年来沙尘暴日数变化的时空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太阳活动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逐渐降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将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李栋梁钟海玲
关键词:沙尘暴气候成因太阳黑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