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8-9)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韩志卿张电学常连生王秋兵刘东强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褐土
  • 7篇施肥
  • 7篇团聚体
  • 7篇微团聚体
  • 6篇施肥制度
  • 6篇不同施肥
  • 6篇不同施肥制度
  • 2篇叶表皮
  • 2篇中间偃麦草
  • 2篇扫描电镜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偃麦草
  • 2篇小麦
  • 2篇磷素
  • 2篇禾本科
  • 1篇氮分布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肥力
  • 1篇电镜

机构

  • 14篇河北科技师范...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保定职业技术...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常连生
  • 9篇张电学
  • 9篇韩志卿
  • 8篇王秋兵
  • 5篇林小虎
  • 5篇于玉桥
  • 5篇陈洪斌
  • 5篇周印富
  • 5篇刘东强
  • 4篇秦素平
  • 4篇谢新宇
  • 4篇张志雯
  • 4篇吴素霞
  • 4篇杨会民
  • 3篇王秋涛
  • 3篇张珊珊
  • 3篇张燕
  • 2篇陈于和
  • 2篇王洪刚
  • 1篇贺字典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gricu...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分布变化
2011年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角度探讨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氮素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有同样趋势;增量NPK化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1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使土壤全氮和酸解性氮含量不下降;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10μm粒级酸不溶性氮储量而使土壤氮素肥力水平得到提高,猪厩肥效果好于玉米秸和麦秸直接还田。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壤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张电学韩志卿王秋兵吴素霞常连生谢新宇杨会民
关键词:施肥制度褐土微团聚体储量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碳氮分布变化及其对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韩志卿韩志才张电学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
关键词:施肥制度褐土微团聚体氮分布
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10μm粒级最高,10~50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显著减少;施肥均可提高土壤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含量,全磷和无机磷含量以增量NPK化肥处理增加最多,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则以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处理较高,微团聚体各粒级磷素消耗或积累幅度因施肥制度而异。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中磷有效性降低,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积累态磷有效性显著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壤磷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韩志卿韩志才张电学王秋兵吴素霞常连生谢新宇杨会民
关键词:长期施肥褐土微团聚体磷素有效性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内氮素肥力的变化规律
2008年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氮素肥力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碱解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由于10~50μm粒级全氮储量和<10μm粒级碱解氮储量降低(分别减少51.8mg.kg-1和31.4mg·kg-1),而造成土壤氮素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和增量NPK化肥处理通过提高<10μm粒级碱解氮储量(分别上升5.7mg·kg-1和9.3mg.kg-1),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则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全氮和碱解氮储量(分别上升41.2~69.7mg.kg-1和8.0~9.2mg·kg-1),而使土壤氮素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韩志卿张电学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
关键词:不同施肥制度褐土微团聚体氮素肥力
4种禾本科小麦族植物微观形貌特征比较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小麦族4种植物花粉粒和气孔的微观特征的异同,并探讨花粉粒和气孔大小与染色体组倍数的关系。[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对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偃麦的花粉粒和叶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4种植物在花粉粒形态、大小、表面突起,萌发孔和叶表面气孔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其他3种植物的花粉粒和气孔的微观特征差异明显。可见,小麦族二倍体物种与六倍体物种、八倍体物种在花粉粒和气孔的微观特征方面有明显差异,但六倍体和八倍体物种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用花粉粒和气孔的一些微观特征作为鉴别二倍体和六倍体、八倍体等染色体组倍数相差较大的物种有一定的依据。
张燕林小虎周印富秦素平张珊珊王秋涛
关键词:小麦族扫描电镜
不同施肥制度下冀东褐土肥力演化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以冀东褐土为试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连续8年不同施肥制度定位试验土壤的肥力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作物产量、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养分含量与组成、土壤酶活性等变化各异,冀东褐土肥力演化方向可用土壤养分贮备和供应过程与无机磷积累和无效化过程表征,不施肥使土壤养分贮备和供应极度匮乏;单施常量NPK化肥和增量NPK化肥造成土壤无机磷无效化过程强烈;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则可使土壤肥力向养分贮备丰富、供应水平高和快速、无机磷有效化程度较高的方向发展。
韩志卿张电学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
关键词:褐土施肥制度主成分分析
秸秆还田对潮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潮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从各级微团聚体磷素吸附与解吸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磷素吸附与解吸性能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麦秸和玉米秸直接还田配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通过降低<10μm粒级微团聚体的吸附储量(减少13.7~14.8 g·kg-1)和提高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微团聚体磷的解吸储量(增加2.1~2.8 g·kg-1),使土壤的供磷能力得到改善;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是由于<10μm粒级对磷的吸附储量增加(分别上升47.7 g.kg-1和12.3 g·kg-1)和大粒级的解吸储量降低(10~50μm粒级分别减少2.1g·kg-1和0.9g·kg-1),造成全土的吸附性能下降。土壤磷吸附性能与有机碳含量和微团聚体组成关系密切。
韩志卿张电学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褐土微团聚体磷素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10/lm粒级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减少而造成土壤有机碳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呈同样的趋势;增量NPK化肥可保持有机碳活性和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而使有机碳活性和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韩志卿张电学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
关键词:施肥制度褐土微团聚体
冀东地区褐土养分资源评价与管理对策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揭示冀东褐土养分肥力特征,指导土壤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采用田间典型样品调查、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手段,对冀东地区褐土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指标与管理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冀东褐土养分资源可以采用氮素养分供应强度和生物学活性、土壤供钾潜力、土壤有机质积累强度为主体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养分资源的特点总体表现为有机碳、全氮含量较低,钾素长期供应潜力下降,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高。施肥和肥力管理原则应首先注重有机肥(物)料的施用以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水平,其次为增强土壤供钾潜力,化学肥料的施用适宜于N、K、P顺序。动态聚类分析表明,冀东褐土养分肥力水平可分为5类,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各类肥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土壤养分肥力管理方案,以达到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目的。
韩志卿韩志才张电学吴素霞常连生谢新宇杨会民
关键词:褐土养分资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管理对策
小麦种质资源SNTE0537与原始亲本叶表皮微观形貌特征的比较
2009年
为研究小麦桥梁种质资源SNTE0537及其原始亲本的叶表皮微观形貌特征的异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小麦桥梁种质资源SNTE0537及其原始亲本进行了叶表皮电子显微形态学比较。结果表明,SNTE0537叶表皮微观形貌特征介于双亲之间,与其原始亲本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叶表皮的微观形貌特征可以做为鉴别三个物种的依据。
林小虎陈于和张志雯秦素平周印富东方阳王洪刚
关键词: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