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K02059)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杨仁崔黄荣华叶立华蔡之军章清杞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农林大学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基因
  • 3篇不育
  • 2篇水稻
  • 2篇不育系
  • 1篇性基因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基因
  • 1篇诱变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糯稻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基因
  • 1篇糯稻
  • 1篇糯性
  • 1篇糯性基因
  • 1篇无花粉型
  • 1篇花粉
  • 1篇核质
  • 1篇核质互作
  • 1篇分子标记

机构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嘉兴市农业科...

作者

  • 3篇杨仁崔
  • 2篇黄荣华
  • 2篇蔡之军
  • 2篇叶立华
  • 1篇周德银
  • 1篇张书标
  • 1篇章清杞
  • 1篇姚坚
  • 1篇姚海根

传媒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野败不育系一个核突变基因的遗传表现
2010年
龙特浦糯质不育系wxA系发生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使龙特浦wxA繁殖群体出现B型可育株,影响龙特浦wxA系保纯繁殖。该文通过利用B型可育株与龙特浦wxA及龙特浦wxAm s(t)杂交,观察和分析F1及F2代的育性遗传。结果表明,龙特浦wxA中核突变基因m s(t)基因与野败型不育系自身的cm s系统构成两个雄性不育系统,当m s(t)以M s(t)m s(t)形式存在时,m s(t)上位于cm s系统,育性由M s(t)m s(t)决定。本研究合理解释龙特浦wxA繁殖群体出现B型株现象,为龙特浦wxA保纯繁殖B型株有效除杂提供理论指导,对丰富雄性不育遗传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蔡之军叶立华周德银杨仁崔
关键词:水稻核质互作
水稻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关系剖析及定位被引量:2
2008年
本文以同时携带ms基因(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和wx(糯性)基因的wxBms系及cms、ms和wx基因的wxAms为材料,观察ms、cms及wx的遗传关系并对ms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如下:遗传分析表明,无花粉型雄性不育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糯性基因wx与ms表现独立遗传,非糯性突变导致ms后代育性异常分离,故只要去除保持系中带有ms突变基因的植株,便可实现不育系cms-龙特浦wxA的保纯繁殖;本试验中出现的cms-龙特浦wxAms/龙特浦wxB的F1代育性恢复现象解释为:ms基因上位cms,ms的雄性遗传表达早于cms,cms雄性不育的发育表达因滞后而被掩盖;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将ms基因定位在第1条染色体上的SSR标记RM579和RM23,为克隆该基因进行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蔡之军姚海根姚坚叶立华黄荣华杨仁崔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
杂交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选育被引量:31
2004年
用0.35kGy60Co γ射线辐照保持系龙特浦B干种子,M2获得糯性突变体龙特浦wxB,通过与龙特浦A的杂交、回交,育成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龙特浦wxA保留原龙特浦A综合的优良性状和配合力,并于2000年8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糯稻新组合特优63糯与特优63具有相同的生育期,十分相似的农艺性状、产量潜力.
黄荣华张书标章清杞杨仁崔
关键词:杂交糯稻不育系糯性基因辐射诱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