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009)

作品数:31 被引量:423H指数:9
相关作者:王军洋容志朱春奎竺乾威陈水生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行政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政府
  • 3篇政治
  • 3篇公共
  • 3篇公共服务
  • 2篇电子政务
  • 2篇选举
  • 2篇政府信任
  • 2篇政务
  • 2篇实证
  • 2篇利益集团
  • 2篇逻辑
  • 2篇抗争
  • 2篇家族
  • 2篇村民
  • 1篇当下
  • 1篇地方政府
  • 1篇调研数据
  • 1篇动机
  • 1篇信任
  • 1篇信任因素

机构

  • 25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行政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多伦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南财经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浙江行政学院

作者

  • 6篇王军洋
  • 5篇容志
  • 4篇朱春奎
  • 3篇陈水生
  • 3篇竺乾威
  • 3篇胡重明
  • 2篇扶松茂
  • 2篇李燕
  • 2篇王昶
  • 1篇付春
  • 1篇李春成
  • 1篇李丁
  • 1篇蔡辉明
  • 1篇王三秀
  • 1篇文少保
  • 1篇曲洁
  • 1篇陈家刚
  • 1篇舒皋甫
  • 1篇李瑞昌
  • 1篇杨洪刚

传媒

  • 5篇中国行政管理
  • 4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天津行政学院...
  • 2篇上海行政学院...
  • 2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行政论坛
  • 1篇文史哲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领导科学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电子政务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政务如何影响政府信任?——基于武汉、天津、重庆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在全球政府公信力受到普遍质疑的背景下,电子政务的信任修复功能受到各国政府的日益重视。虽然已有文献探讨了电子政务对政府信任的影响作用,但电子政务重构与提升政府信任的作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分析与检验。本文基于政府信任发生过程,梳理出电子政务影响政府信任的两种途径,提出相关假设。并建立Logit模型,运用武汉、天津与重庆的居民调查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政府信任的建立阶段,电子政务的信息认知—公众预期途径与效率理性—绩效评价途径能够同时发生作用,公众对政府信息获取的期望是重建政府信任的关键前因变量;在政府信任提升阶段,电子政务主要通过效率理性—绩效评价途径来积极影响政府信任,公众对电子政务能力与绩效的感知是增加政府信任的基础要素。以上研究结论对于正确发挥电子政务的信任重塑功能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李燕朱春奎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信任LOGIT模型
政府行为选择与市场逆淘汰——为什么欠发达地区更会出现污染聚集现象?被引量:5
2015年
污染型产业为什么会在欠发达地区形成聚集,或者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欠发达地区政府为什么更为偏好污染型企业?研究发现,除却欠发达地区先天性的发展禀赋原因外,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人为因素。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客观上为政府提供了充足的寻租空间,这恰是政府满足自利性的基本条件,同时,高污染产业的高产值特征也促使企业有能力在接受寻租的同时继续盈利经营。但之于非污染企业,一方面合法经营特性使得政府满足额外寻租的空间受到限制,而且相对较低的利润总量也弱化了被寻租的潜力,长此以往,该对比态势会在该地市场中形成污染产业逆淘汰非污染产业的现象。与由于市场主体间信息非对称形成的"阿克洛夫逆淘汰"不同,本文中所讲的污染产业逆淘汰的形成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偏好而进行的不当干预,它致使各个市场主体间的交易地位出现失衡。所以破解污染产业逆淘汰现象的关键在于规范政府的市场干预行为,恢复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王军洋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政府偏好
私人性政府与美国地方公共治理——以业主协会为例
2013年
随着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展,私人性政府这类社区组织逐渐参与到美国地方公共治理当中,并开始进入公共行政学者的研究视野。以公私边界模糊的组织体制与机制为基础的业主协会,通过发挥代理机构民主决策和管理的功能,运用私营化、市场化的执行手段,在提供私人性服务的同时,有效地回应了地方公共治理与社会服务的需求。因而,业主协会的案例就有力地支持了现有研究对私人性政府的基本判断,即这种"公私模糊"的组织安排为私人性政府参与地方公共治理提供了可能性。尽管如此,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矛盾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必须在今后的理论和实务工作中进行更多的探索尝试,关键的一点在于,必须在重视效率性的同时,考虑更多的助推民主性的影响变量。当然,业主协会等私人性政府的美国经验对中国地方公共治理的实践亦具有显著的借鉴价值。
胡重明
从开发顾客到培育公民:“空闹事件”的维安之道被引量:2
2013年
"空闹事件"频发不仅影响到航空业的形象,而且威胁到航空安全,甚至波及到整个服务产业发展、国家经济转型与社会稳定。"空闹事件"发生的原因是航空服务供给方与购买方之间存在知识不对称、组织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和信任不对等问题,导致事件各方均需要安全却又制造不安全的安全困境。而纾困维安的根本之道在于利益相关方通过信息公开、服务补偿等长效机制来化解权益矛盾,逐步实现从开发顾客到培育公民的发展战略转移。
李瑞昌付春
我国政府向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价值、困境与路径选择被引量:10
2016年
在加快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政府向智库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已成为我国政府决策咨询制度化建设的新常态,成为政府的政策实践内容。目前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依然面临着大量的体制、机制与技术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要完善与推进政府购买智库决策咨询服务的实践进程,亟需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责任,加大制度供给力度,壮大体制外智库发展力量,健全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运行机制。
文少保
关键词:政府决策智库决策咨询服务
“法”、“力”和“理”:当下抗争剧目研究的主要路径评析被引量:4
2015年
学界对于农民抗争策略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依赖于国家力量的"依法抗争"、依赖于行动者自身的"依力抗争"和依赖于社会关注的"依理抗争"三个分析路径,每一个路径在解释抗争事件的同时也内在预设了前提条件,比如"依法抗争"中的"有利之法"假设,"依力抗争"中的规模门槛假设以及"依理抗争"中的政府回应假设,只有满足假设解释才能够有效。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研究在关注策略选择的同时忽视了行动者对目的的追求,实际上行动者在利益诉求的指引下,对于任何策略的选择都是工具性的,仅仅是根据政治情境的变化权宜选择的结果。因此,研究的关注点应从策略本身转向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其中尤以抗争议题、行动者行动能力和政府回应方式三者最为重要,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抗争事件。
王军洋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上海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是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结合上海区县、街镇的实际,梳理了当前基层公共服务存在的较突出问题,并剖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各种因素。目前制约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理念问题,也有体制问题,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和意见。
容志
关键词:基层政府公共服务
事业单位管办分离改革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2014年
管办分离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激发事业单位运行活力并逐步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发展新格局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办分离的改革依然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和困境,各地既要在克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上寻找出路,同时也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并结合行业发展特点、事业单位规模、改革发展阶段等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革路径和改革模式,不能搞"一刀切"。
杨洪刚
关键词:管办分离公共服务体系
台港澳地区青年组织开展民众工作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青年组织是青年群体活动、成长和发展的集体,也是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平台与形式。当代政党和非政党组织的一个共性特征和普遍做法是通过青年组织开展民众工作,广泛吸纳青年社会精英,夯实政党民意基础,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通过对台港澳地区相关青年组织的考察,梳理其开展民众工作的具体理念和路径,有益于探寻青年组织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内在规律,对我国其他地区同类型青年组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容志蔡辉明
关键词:青年组织
制度变迁与医疗服务组织:一个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5年
在中西方学者的文献中,关于制度变迁与医疗服务组织间关系的研究一般基于"制度结构"与"制度过程"的二元划分。前者聚焦于制度的规制性要素,重视制度设计和结构对组织的外部影响,更强调结果评估和工具性考量,这种研究取向广泛地体现于早期和主流的文献中;后者将视野转向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的制度要素,不只是将制度当成外生变量,也将其视作一种内生性过程,对组织的行动、组织间的互动和相依关系、行动者对制度的影响等实施了更多的观照,这类研究虽在中国学者的文献中并不多见,但20世纪后期以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总的来说,两类研究的转变既与学者们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旨趣有关,也与各国医疗服务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迁深刻相连,并顺应了组织理论研究从理性系统范式迈向自然系统、开放系统范式的趋势。对于中国的研究者而言,需甄别西方式的分析工具,从本土的经验出发,深入考察医疗服务组织的实践,进而寻求一种适当的解释逻辑。
胡重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