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1095)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春芳李鹏飞蔚洪恩索耀君王晓霞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脊髓
  • 6篇干细胞
  • 5篇骨髓基质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干细胞
  • 4篇神经元
  • 4篇基质
  • 4篇基质细胞
  • 4篇骨髓
  • 4篇骨髓基质细胞
  • 4篇分化
  • 3篇髓源性
  • 3篇能神经
  • 3篇能神经元
  • 3篇脊髓源性
  • 2篇胆碱
  • 2篇胆碱能
  • 2篇胆碱能神经
  • 2篇胆碱能神经元

机构

  • 1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王春芳
  • 8篇李鹏飞
  • 5篇索耀君
  • 5篇蔚洪恩
  • 5篇王晓霞
  • 4篇王晋丽
  • 4篇李静
  • 1篇窦岩
  • 1篇王菲

传媒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8
  • 12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expressions of Hesl and Mashl gene in the process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differentiating into neural cells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 differentiating into neural cells are...
Hong-En WEI,Chun-Fang WANG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Medical Experiment Center,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
关键词:DIFFERENTIATION
文献传递
TrkA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中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上TrkA(酪氨酸激酶A)表达的改变,为了解Tr-kA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能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取孕13,15,17,19,21d和生后1d的Wistar大鼠完整脑组织做连续矢状位石蜡切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检测上述不同时期nestin(巢蛋白)和TrkA共表达量的变化。计算平均阳性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rkA广泛分布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在大鼠大脑皮层,TrkA的表达于孕17d达高峰;Nestin的表达在孕15d达高峰;二者的共表达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丰度变化趋势,高峰期在孕15d。结论TrkA和nestin的表达变化提示大鼠脑发育在孕17d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需求量最多,而取孕15d的大鼠脑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可以得到较多的神经干细胞;TrkA和Nestin的共表达规律提示体外应用NGF定向诱导分化神经干细胞时,可以据此将神经干细胞培养的最佳取材时间选为孕15d。
王晋丽王春芳李鹏飞王晓霞李静蔚洪恩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酪氨酸激酶A巢蛋白共表达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2007年
王晓霞王春芳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退行性疾病
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与定向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为了研究胚胎大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ESCSCs)的培养和体外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情况,本文从孕龄13d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采用含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并通过添加维甲酸(RA)、音猬因子(SHH)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等诱导因子,进行干细胞体外诱导,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从胚胎脊髓中可分离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通过含EGF和bFGF的限定性培养基培养可获得干细胞球,通过添加RA、SHH和NT-3等诱导因子后,可见有胆碱能神经元生成。本研究结果提示,胚胎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在添加EGF与bFGF的限定性培养基中可以增殖并长期保持稳定的ESCSCs性状,在添加特殊因子的条件下,并在体外ESCSCs可以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
李鹏飞王春芳
关键词:分化音猬因子胆碱能神经元脊髓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其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方法及脑内移植治疗大鼠癫痫模型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纯化BMSCs,用bFGF 10ng/ml、RA0.5μmol/L的DMEM/F12诱导72h后,部分用于免疫荧光检测nestin,其余的继续用bFGF 10ng/ml、RA 0.5μmol/L及神经营养因子NT-3 20ng/ml、BDNF 20ng/ml的DMEM/F12诱导4d,检测GAD67。皮下注射匹罗卡品建立癫痫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分析筛选模型。通过立体定位仪,用微量注射器将BMSCs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入癫痫鼠海马内,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存活2、4周后,心脏灌注取脑,冰冻切片免疫组化双标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结果BMSCs诱导72h后,nestin表达阳性,4d后GAD67检测60%阳性。采用匹罗卡品造模,方法简便,但死亡率较高,仅15%-20%的动物造模成功。BMSCs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可在海马内存活,向周围的脑区内迁移和整合。结论BMSCs源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并且对慢性癫痫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王晓霞王春芳李鹏飞李静索耀君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癫痫
Li-Pilocarpine大鼠慢性癫痫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Li-Pilocarpine制作慢性大鼠癫痫模型的方法以及模型的鉴定和存活率问题。目前癫痫模型的制作方法有一百多种,其中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及戊四唑点燃模型是常用的癫痫模型。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急性期出...
王晓霞王春芳
关键词:PILOCARPINE癫痫
文献传递
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
目前,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多集中于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为数不多。实验证明,在胚胎以及成体的脊髓中有神经干细胞的存在,成年哺乳动物脊髓室管膜细胞即为神经干细胞。因为神经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是其内多种...
王春芳李鹏飞蔚洪恩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CDNA文库
文献传递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抗原CD71、CD44和CD45的检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表面抗原CD71、CD44和CD45在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表达,了解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待原代培养的细胞达70%以上汇合时,用含胰酶和EDTA的消化液消化细胞,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3代(P3)的骨髓基质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抗原CD71、CD44和CD45的表达,专用配套软件计算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呈纺锤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漩涡状分布。传至第3代的细胞形态趋于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71、CD44和CD45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9.07±7.6%、52.81±7.3%和10.85±5.0%。结论P3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特性。
蔚洪恩王春芳李鹏飞窦岩索耀君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表面抗原
大鼠脊髓T11段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护理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制备大鼠脊髓T11全横断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及脊髓损伤组(SCI组,n=8)。SCI组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横切断暴露的脊髓T11,夹除约0.3-0.5cm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对模型进行人工排尿、排便、悬吊鼠尾等护理措施。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截瘫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很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措施降低了截瘫大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建立了大鼠脊髓T11段全横断损伤模型,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截瘫模型的护理方法。
蔚洪恩王春芳李鹏飞李静王晓霞王晋丽索耀君
关键词:脊髓损伤动物护理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Wnt信号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后,Wnt信号基因在不同时相脊髓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脊髓损伤组(SCI组),SCI组分为术后1d、3d、7d、14d、21d组,每组5只。SCI组大鼠T11脊髓段做全横断损伤,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Wnt信号基因的表达。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为双后肢瘫痪,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SCI组在脊髓横断术后1d、3d、7d Wnt3a表达均较sham组明显增加;尾侧端Wnt3a较同时相头侧端的表达多,且在21d又出现明显的升高。在sham组和SCI组均未检测到神经基因蛋白1(Ngn1)的表达。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表达在SCI后第1d较sham组有明显的下降,第3d出现升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Wnt信号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修复再生的过程。
蔚洪恩王春芳李鹏飞王晋丽索耀君王菲
关键词:WNT信号脊髓损伤半定量RT-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