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C23093)

作品数:8 被引量:104H指数:6
相关作者:李铭红朱丹婷乔宁宁谢佩君乔云蕾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沉水
  • 4篇沉水植物
  • 3篇底泥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温度
  • 3篇污染
  • 3篇光照
  • 3篇光照强度
  • 2篇水体
  • 2篇苦草
  • 2篇黑藻
  • 1篇底泥中重金属
  • 1篇眼子菜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藻类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 1篇正交试验法

机构

  • 8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8篇李铭红
  • 5篇乔宁宁
  • 5篇朱丹婷
  • 3篇晏丽蓉
  • 3篇乔云蕾
  • 3篇谢佩君
  • 1篇王宇
  • 1篇刘会
  • 1篇胡天印
  • 1篇朱剑飞
  • 1篇兰佳

传媒

  • 4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浙西南地区沉水植物的区系分布与物种多样性被引量:2
2009年
2007~2008年对浙西南地区的婺江、衢江及瓯江流域沉水植物的种类组成、区系类型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共有沉水植物6科8属19种,在属水平上可归纳为3个区系类型,在种水平上可分为7个区系类型,并且在属种水平上的主要分布类型不同。(2)9个典型样地的13个群落类型进行了β-、γ-多样性分析。群落间β-多样性Jaccard指数显示89.8%群落间的相似性低于0.5,各样地的y-多样性则在衢江水域为最高(14种),瓯江水域最低(9种),这与不同水域沉水群落分布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并认为该地区沉水植物多样性降低是环境因子与人为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
乔宁宁李铭红王宇朱丹婷兰佳
关键词:沉水植物区系分布物种多样性
三种沉水植物对Cu、Pb复合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被引量:21
2016年
利用生态缸模拟静态水体,进行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富集试验,从富集量、生物富集系数(BSAF)和去除率等指标探究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三种常见沉水植物对Cu、Pb复合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苦草、黑藻富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为培养生长的84~105 d,金鱼藻则为63~84 d。黑藻对Cu的BSAF达到15.2,是苦草的2.9倍、金鱼藻的2.7倍,黑藻中Cu含量与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r=-0.995,P〈0.05),表现出对Cu较高的富集能力。从去除率与BSAF显示,三种植物对Cu的富集能力为黑藻〉金鱼藻〉苦草;对Pb的富集能力为苦草〉黑藻〉金鱼藻;其中黑藻对Cu-Pb复合污染的综合修复效果最好。三种植物的一个生长周期结束时,底泥中Cu、Pb含量与试验开始的污染底泥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Cu-Pb复合污染程度有明显下降,经修复后的Cu-Pb复合污染底泥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Ⅱ级标准;而黑藻富集作用可以使污染底泥中Cu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级标准。
谢佩君李铭红晏丽蓉乔云蕾
关键词:沉水植物重金属污染
五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被引量:12
2011年
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采用移栽沉水植物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浮游藻类生物量。本研究在夏季藻类密度较高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移栽5种长江中下游流域常见沉水植物,比较不同沉水植物去除营养盐和控制藻类总量的能力。研究结果:5种沉水植物对水体总氮含量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竹叶眼子菜>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菹草,对总磷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竹叶眼子菜>黑藻>微齿眼子菜>苦草>菹草;竹叶眼子菜控制水体中藻类总量的效果最佳,苦草、微齿眼子菜及菹草次之,黑藻对水体总磷和浮游植物的去除效果均极显著(p≤0.01),而对总氮含量的作用影响不明显(p=0.209)。综合营养盐吸收作用和藻类控制效果来看,竹叶眼子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并达到较为稳定的净化作用,是夏季治理浅型富营养化静水水体的理想物种之一。
刘会朱丹婷李铭红乔宁宁
关键词:沉水植物富营养化营养盐浮游藻类去除率
光强、温度、总氮浓度对黑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9
2011年
为寻求沉水植物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探求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的衰亡机理并选择治理富营养化的先锋植物,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三种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总氮浓度及其互作对黑藻断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温度为影响黑藻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并且光强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黑藻生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黑藻的生长指标(株高、生物量、分枝数)、光合指标(叶绿素a+b浓度、叶绿素a/b、叶绿体总色素含量)和生理活性指标(根活力、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的变化均与这两个环境因子及其互作呈显著相关;总氮浓度的变化对黑藻生长影响不大,在2—8 mg/L的总氮浓度下,黑藻均可以正常生长。根据本实验黑藻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以及生理活性在不同环境因子组合的变化结果可知,黑藻在5320—12000 lx光照强度、20°C—30°C、4—8 mg/L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故推测黑藻可作为春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恢复和重建沉水植被的先锋工具种。
朱丹婷乔宁宁李铭红陈攀
关键词:光照强度温度黑藻
菹草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被引量:11
2014年
以沉水植物菹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缸模拟试验,研究菹草的种植密度对底泥中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探索沉水植物菹草对不同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250株·m–2密度组的菹草体内Cd、Cu、Pb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分别达到30.02 mg·kg–1、271.2 mg·kg–1、226.48 mg·kg–1,富集效果较好;167株·m–2密度组菹草体内Zn元素的平均增量最大,达到423.08 mg·kg–1,可见该密度下对Zn的富集效果最好。(2)菹草对四种重金属富集能力而言,在实验的三个密度组中对Zn的富集效果都是最好的,生物富集因子BSAF分别为7.77、9.57、8.16;Cd、Cu、Pb在250株·m–2(每缸30株)密度组下BSAF分别达到最高7.63、6.33、3.93。(3)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可知菹草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y)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x)是一种线性回归的关系。回归方程通式为y=–ax+b,决定系数R2都接近1,回归模型的显著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胡天印谢佩君晏丽蓉李铭红乔云蕾
关键词:菹草沉水植物重金属
光照、温度和氮对竹叶眼子菜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实验选择长江中下游常见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g.),利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3种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总氮浓度及其互作对竹叶眼子菜分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和温度为影响竹叶眼子菜生长的主效环境因子,且它们的交互作用对竹叶眼子菜生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2~8mg·L^-1的总氮浓度下,竹叶眼子菜均可以正常生长。观察结果可知,竹叶眼子菜在5320-12000lx光照强度、30oC、4~8mg·L^-1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竹叶眼子菜生长虽然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较高,但其叶往往集中在水体表面形成冠层,能在透明度较低的水体中生长,加上对高温及高营养盐的耐受性较好,故推测竹叶眼子菜可作为夏季富营养化水体中恢复和重建沉水植被的先锋工具种。
朱丹婷李铭红乔宁宁
关键词:光照强度温度竹叶眼子菜
沉水植物对受重金属镉、锌污染的水体底泥的修复效果被引量:28
2016年
为了探究常见沉水植物对水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富集效果,选取浙江水域较为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在模拟天然水体环境中,将3种沉水植物培养在含有重金属Cd、Zn的底泥中生长一个生活周期.依据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和生物-沉积物生物富集因子(biota-sediment accumulation factor,BSAF)等指标,筛选出对2种重金属元素富集效果较好的沉水植物,为受重金属污染底泥生态修复的植物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3种沉水植物对重金属Cd、Zn的耐受性均较强,同时对重金属Cd、Zn都有较高的富集能力,生物富集因子大于1,对底泥中的Cd、Zn均具有较好的祛除效果;由相关分析可知,3种沉水植物体中的Cd、Zn的质量分数与其根部底泥中Cd、Zn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因此这3种植物均可作为重金属Cd、Zn污染的修复物种.苦草对重金属Cd、Zn的富集量及BSAF均大于黑藻和金鱼藻,对重金属Cd的富集量分别达到了黑藻和金鱼藻的1.90和3.02倍.因此可考虑苦草作为水体底泥Cd、Zn复合污染生态修复的先锋物种.
乔云蕾李铭红谢佩君晏丽蓉朱剑飞
关键词:苦草黑藻金鱼藻底泥
正交试验法分析环境因子对苦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通过室内模拟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总氮浓度(3光照×3温度×3总氮浓度)对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苦草在5320lx光照强度、10℃、2—4mg/L水体总氮浓度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实验所设100%(12000lx)和50%(5320lx)光照条件下苦草均可正常生长;但对于30℃的高温胁迫耐受性较差;苦草在总氮浓度为4mg/L的水体中各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2mg/L或8mg/L的总氮浓度均会抑制其生长。(2)5320lx的光照强度和10℃的温度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较为有利;而单纯总氮浓度的变化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影响不大。(3)苦草的生理活性在高于12000lx或低于1025lx的光强、高于30℃的温度以及8mg/L的总氮浓度下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4)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苦草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光照强度和温度是主效环境因子;上述3个环境因子对苦草光合色素的合成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并且光强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光照强度、温度以及这两个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为影响苦草生理活性的主效因子。苦草作为不能形成冠层的基生叶莲座型沉水植物,对光强要求不高,对低温的耐受性较好,但较不耐高营养盐浓度,因此,在得到一定修复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作为秋、冬季水生植物恢复和重建的关键物种。
朱丹婷李铭红乔宁宁
关键词:光照强度温度正交试验苦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