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3066)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周涛张爱民李林张君花周维燕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乙烯
  • 2篇共聚
  • 2篇共聚物
  • 2篇苯乙烯
  • 1篇弹性体
  • 1篇电镀
  • 1篇丁二烯
  • 1篇镀层
  • 1篇乙烯共聚物
  • 1篇热塑性
  • 1篇热塑性弹性
  • 1篇热塑性弹性体
  • 1篇子结构
  • 1篇黏度
  • 1篇黏度指数改进...
  • 1篇黏结
  • 1篇黏结强度
  • 1篇烯烃
  • 1篇聚甲醛
  • 1篇聚酰胺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作者

  • 4篇张爱民
  • 4篇周涛
  • 2篇李林
  • 1篇周庭
  • 1篇周维燕
  • 1篇梁红文
  • 1篇李楚新
  • 1篇张君花
  • 1篇刘曦非
  • 1篇李波
  • 1篇刘飞伟
  • 1篇詹延辉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塑料工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黏度指数改进剂HSD的分子结构被引量:5
2012年
对黏度指数改进剂氢化苯乙烯/共轭二烯烃(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HSD)进行了FT-IR、1H-NMR和DSC测试,研究表明,HSD是一种高度氢化的高丁二烯含量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8.50%,丁二烯的质量分数为81.50%,丁二烯氢化度为98.20%。通过凝胶色谱GPC测试,HSD12F数均分子量为4.59×105g/mol,单臂数均分子量为6.47×104g/mol,表明HSD12F是一种星型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其臂数为7.10,耦合效率为86.44%,耦合效率越高,增粘性能越好。通过DSC测试,表明HSD12F软段氢化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6℃,不存在微晶结构。
张君花李林周涛周维燕张爱民
关键词:黏度指数改进剂分子结构
可电镀聚甲醛镀层强度研究及其机理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聚甲醛(POM)粗化处理后表面变脆,基体与镀层黏结强度低,很难单独用作电镀基体材料。通过在POM中加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用表面处理剂对粗化后表面进一步处理来提高基体与镀层之间的黏结强度。结果表明,加入ABS能够使粗化后的表面粗糙度进一步提高,改善表面韧性;表面处理剂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加表面极性基团含量,使基体与镀层黏结强度达到实际使用要求。
刘飞伟詹延辉周庭张爱民周涛
关键词:聚甲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表面处理剂黏结强度
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的热致转变被引量:2
2013年
借助于移动窗口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分子微观级别热运动的优势,对聚酰胺弹性体的热致转变行为的分子运动机理和相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其它相关的表征手段(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结果做出验证。聚酰胺弹性体的熔融转变依赖于硬段晶区、过渡区域中不完整晶区的熔融热。在不同温度的热致转变过程中,硬、软段的活动秩序有所区别,其区别由转变温度所控制。
李楚新刘曦非周涛罗犟张爱民
关键词: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二维核磁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二维核磁方法对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链段微结构进行了定性。利用普通一维1H和13C核磁得到了共聚物分子的基本结构信息;利用1H-1H-COSY二维核磁确定了共聚物中同核氢质子之间的偶合关系;利用13C-1H-HSQC和13C-1H-HMBC二维核磁确定了共聚物异核碳氢原子的单键相关性,明确了直接相连接的C-H化学位移,为微结构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归属了苯乙烯嵌段结构中的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同时归属了乙烯-丁烯嵌段链段结构中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并确定了重复单元的链段结构状态。二维核磁方法可以得到很多在普通一维核磁中难以解析的信息。二维核磁是对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链结构定性的有效手段。
梁红文周涛李波李林张爱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