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708)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晋涛吴玉章刘凯军阎萍何畏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同源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机制被引量:3
- 2009年
- 具有一定同源性的蛋白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而使过敏现象的发生变得更为复杂。与一般的过敏反应类似,交叉反应主要通过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途径诱导产生。而不同途径介导产生的交叉反应表现出同一抗原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比较交叉反应在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3种水平产生的不同分子机制,阐明了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基础,为临床抗过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巩沅鑫李晋涛
- 关键词:免疫识别B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
- EV71的受体研究进展
- 2011年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最为常见[1]。2008年中国卫生部将HFMD列入丙类传染病目录。近年来,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71型[2]。
- 徐广振李明李晋涛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受体小RNA病毒柯萨奇病毒病原体
- 人Izumo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预测人Izumo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以人Izumo基因序列为基础,按Chou-Fasman和Gamier-Robson方法预测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Karplus-Schulz方法预测Izumo蛋白骨架区的柔韧性;按Kyte-Doolittle方法预测其亲水性、Emini方法预测蛋白质表面可能性及Jameson-Wolf方法预测抗原性指数。结果:Chou-Fasman及Gamier-Robson两种方法预测的结果均表明,Izumo蛋白含较多的α螺旋,蛋白第6~17、30~40、88~99、103~120、153~160、173~188、249~260、283~297、334~338和339~346区段可能是α螺旋中心,第21~25、198~200、245~248和320~323区段可能是β折叠中心。用Kyte-Doolittle、Emini和Jameson-Wolf方法分别对Izumo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蛋白质第36~42、62~66、94~99、118~122、129~132、151~154、161~164、173~177、205~208、212~216、256~265、271~276、283~288、314~318和336~350区段附近很可能为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结论: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确定Izumo蛋白的B细胞优势表位及发挥免疫避孕的活性部位。
- 杨霞刘凯军申子刚何海洋张记张巧玉吴玉章李晋涛
- 轮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与种属限制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otavirus,R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1,NSP1)与种属限制性的相关性,探讨NSP1在RV种属限制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UniProt数据库中的RVNSP1C末端、全序列以及GenBank数据库中NSP1基因的3′端非编码序列利用DNAStar(Lasergene)7.1软件进行种属间和种属内的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NSP1种属间的多样性与RV宿主特异性一致,NSP1的C末端、NSP1基因3′端非编码序列与NSP1全序列种属内的一致性较高,且高于种属间一致性(P<0.01)。结论NSP1与RV种属限制性密切相关。NSP1与宿主特异的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3,IRF3)相结合的特性和RV的种属限制性相关,其结合区域可能是决定RV种属限制性的关键区域。NSP1基因3′端非编码序列可能在基因水平参与调控RV种属限制性。
- 刘凯军李晋涛魏昆连冠
- 关键词:轮状病毒干扰素调节因子
- B细胞表位定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B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对免疫原性多肽和新型疫苗分子的设计都起着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诊断试剂的开发以及临床疾病的诊断。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实验确定和理论预测B细胞蛋白质抗原表位的常用方法,以及B细胞抗原表位分析的研究方法。
- 王洪林陈明亮刘文毅杨帆胡晓丰杨斌李晋涛
- Eppin抗原的二级结构分析B细胞表位预测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分析Eppin抗原的二级结构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方法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Eppin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亲水性、理化性质、可及性、免疫原性和可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其抗原表位。结果Eppin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4~23,30~44,48~54,56~68,78~85,97~106,109~116,125~132。体外实验证明,所预测抗原表位区域基本能与免疫抗血清发生抗原特异性反应。结论应用多参数成功预测了Eppin抗原的B细胞表位。
- 李晋涛陈正琼梁志清阎萍何畏吴玉章
- 关键词:B细胞表位
- 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频率研究
- 2008年
- 通过检测不同日龄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探讨小型猪免疫细胞功能的发育时限。分别取2日龄、1月龄、4月龄、10月龄及3周岁小型猪的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进行胞内细胞因子IFN-γ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日龄小型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结果显示,2日龄、1月龄、4月龄、10月龄及3周岁小型猪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FN-γ的频率分别为0.85%、1.43%、1.87%、28.76%和29.62%。表明4月龄以下小型猪具有明显的Th2极化倾向,10月龄以上小型猪的免疫细胞功能发育基本成熟。
- 魏静李晋涛张小萍吴玉章
- 关键词:小型猪单个核细胞IFN-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