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20020)
-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马建青张笑夷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资本论》的目的论修辞
- 2014年
- 目的论作为一种修辞形式,可有效解释人如何突破有限性通达无限性。对于目的论这种泛灵论的世界观,马克思一向是极力反对的。但有证据表明,马克思仍在《资本论》中不自觉地运用着目的论修辞。当马克思引用黑格尔的带有目的论结构的论断——"理性的狡猾"——来支撑不假于此便无法言说的观点时,他也就发出一个讯息:他是在目的论解释框架中说明问题的。而当马克思冒着风险把"历史"或"人类"诸如此类的范畴隐喻化为超级主体时,他也就在运用着目的论修辞,与此相关的是无意示人的目的论图景的显露。事实上,马克思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实际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具有严格一致性。
- 马建青
- 关键词:《资本论》目的论修辞
-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的关系论析
- 2014年
- 马克思与历史目的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或者说是微妙的。一方面,马克思在对历史目的论和传统的历史哲学给予严厉的、全方位的批判,并试图与其划清界限。另一方面,青年马克思运用人性这一先验在场的价值范畴将历史解释为异化和复归的过程,在此异化史观中,人的本质充当着历史目的的功能。而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历史目的,它使从整体上观察历史成为可能,它构成了历史意义的源泉,赋予历史运动以积极目标。这种似是而非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挣扎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革命理论的特质,表现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交互作用。
- 马建青张笑夷
- 关键词:历史目的论价值性
- “异化劳动”范畴的双重向度论析
- 2012年
- "异化劳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或"伦理"概念,具有生命向度,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向度。而生命向度与历史向度的连接点便是辩证法,辩证法超出了方法论的界限,构成了"异化劳动"范畴的"问题结构"。通过对历史的辩证把握,在历史的进程中,生命实现了自身的否定和超越,趋近于生命的自我实现;通过对历史进程中生命现象的辩证把握,历史获得了主体性的意义和价值。二者是本质同一的。只有"总体性"地从这双重视角切入,才有可能窥见"异化劳动"范畴的真实内涵以及其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 马建青
- 关键词:异化劳动生命辩证法
- 马克思异化理论问题结构中的历史目的公设——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 2012年
-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人本主义逻辑框架下讲述了人的异化与复归的历史。异化理论的问题结构可以表述为"异化——复归"的图式。在这一图式中,人的本质这一范畴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赋予历史进程以价值,使历史获得了逻辑一致性和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目的。异化史观中历史目的观念的在场,既和此时马克思思想的"过渡"特征有重要关系,也与历史目的论自身的形而上学合理性有关系。历史目的观念表征着马克思思想的价值尺度,与其科学性一起构筑着马克思思想的生命力。
- 马建青
- 关键词:异化理论
- 苦难意识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被引量:2
- 2012年
- 历史目的论作为解释历史的一种有效范式,往往与对苦难的"道义"拯救相关联。马克思尽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唯物史观,但这种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离不开对苦难的历史自觉,正是在对苦难的历史思考中历史目的论的踪迹以隐讳的方式显现。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并不冲突,其所彰显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共同构成人们改造世界的有效武器。
- 马建青
- 关键词:历史目的论唯物史观
- 马克思的历史目的论修辞
- 2014年
- 修辞学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对实在的描述或反映,而是内在地包含着作者本人的想象、加工和创造。通过这种建构过程,作者把那些不能以必然性方式说出来的东西以似乎必然的方式说出来,并让人们信服。马克思的文本创作即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而这些修辞实践表现出某些导致历史目的论解读的倾向。
- 马建青
- 关键词:历史目的论修辞学修辞技巧文本创作修辞实践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