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5-1-JC-94)
- 作品数:13 被引量:80H指数:6
- 相关作者:杨沛然尹昌磊谭洪恩崔金磊刘晓玲更多>>
- 相关机构: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线接触弹流润滑综合数值分析被引量:16
- 2006年
- 应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数值求解了Newton流体和Ree-Eyring流体线接触等温和热弹流润滑问题,分析了滑滚比对摩擦因数的影响,指出了润滑油的流变性和热效应对线接触弹流润滑油膜粘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滑滚比时压力、膜厚和温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等温润滑时的摩擦因数随着滑滚比的增加而增加,热弹流润滑时的摩擦因数随着滑滚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热效应和非牛顿流体的剪稀作用均会使润滑油的等效粘度降低,从而影响摩擦因数;热效应的存在使油膜变薄,且在所讨论的工况条件下Newton流体的膜厚比Ree-Eyring流体的稍薄,热效应使第二压力峰变矮,且Ree-Eyring流体的第二压力峰矮于Newton流体的第二压力峰;纯滚动时,Ree-Eyring流体的温度比Newton流体的温度高,有滑滚比时,Newton流体的温度比Ree-Eyring流体的温度高,且油膜的温度随滑滚比的增加而增加。
- 尹昌磊杨沛然杨萍
- 关键词:线接触
- 时变热弹流润滑点接触区内表面凹陷移动现象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Ehret和Bauget在光干涉实验中观察到一种特殊现象:在接触区中产生多重凹陷,且凹陷在接触区中不断地移动.为解释这一现象,建立了时变热弹流模型,研究钢球的切向振动对热弹流润滑的影响,数值模拟了表面凹陷的移动现象.压力和膜厚分析分别采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法.温度计算采用单向逐列扫描.从数值结果和实验结果的定性比较来看,固体的微小切向振动会造成接触区中油膜压力和膜厚的显著变化,有可能是凹陷移动的根本原因.
- 张建军杨沛然
- 关键词:动力润滑振动
- 不同卷吸速度方向下的椭圆接触弹流乏油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建立了在不同的卷吸速度方向下的椭圆接触弹流乏油润滑的数学模型,并求出了其完全数值解,分析了卷吸速度方向与有效油膜形成位置、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的关系。
- 谭洪恩杨沛然尹昌磊
- 关键词:弹流润滑
- 零卷吸条件下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应用多重网格技术和逐列扫描法,求得了零卷吸条件下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问题的完全数值解,给出了两固体表面和油膜中层的温度分布以及油膜内的流速分布。结果表明,油膜的最大压力、最小膜厚和最高温度均位于滚子的端部;在接触区中央一带出现了油膜局部增厚现象,温度-粘度楔效应是弹流油膜局部增厚的根源。
- 刘晓玲杨沛然
- 关键词:有限长线接触热弹流润滑
- 特殊供油条件下点接触弹流润滑乏油分析被引量:16
- 2007年
- 从实验中观测到的特殊乏油现象出发,提出1种特殊供油条件函数,求出点接触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完全数值解,定性模拟实验中的特殊乏油现象,并分析供油条件函数中的参数与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的关系.结果表明:供油油膜的两突起导致相应的压力、部分油膜比例和润滑油膜分布中也出现两突起;供油油膜的两突起能够扩大压力区和充分供油区域,能够局部改善润滑效果,但是对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影响很小;供油油量主要影响润滑状态,而供油油膜的形状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影响润滑状态.
- 谭洪恩杨沛然尹昌磊
- 关键词:点接触弹流润滑
- 人工关节弹流润滑供液条件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在人工关节弹流润滑中,如果润滑剂供应不足,则会出现乏液现象。分析了球坐标系下不同的供液膜厚、载荷及径向间隙对乏液润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液膜厚较小时,压力区也较小,乏液现象较严重,但润滑液利用率较高。当载荷逐渐增大时,压力区增大,润滑液膜产生的压力变大,液膜起始处膜厚值也较大。径向间隙越大,压力区越小,润滑液膜产生的压力越高,液膜起始处的膜厚值也越大,但起始位置更接近于接触区中心。
- 郇艳杨沛然
- 关键词:人工关节球坐标系弹流润滑
- 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热弹流润滑数值模拟被引量:2
- 2006年
- 建立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线接触Ree-Eyring流体弹流润滑问题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时变效应和热效应。采用多重网格技术求解压力,逐列扫描法求解温度,数值模拟了冲击过程接触区的压力和膜厚变化情况,发现了动态凹陷现象。热解与等温解的结果比较说明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 李娟杨沛然崔金磊
- 关键词:冲击载荷热弹流多重网格法
- 指数率流体热弹流润滑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应用多重网格技术,求得了指数率非牛顿流体线接触热弹流润滑的数值解,分析了油膜压力、厚度和温度等随流变指数、速度参数、滑滚比及载荷参数的变化关系,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等温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流变指数的增加,油膜厚度和温度、入口处的当量粘度、最小膜厚、中心膜厚和最大温升均增大,而油膜压力和摩擦因数的变化较小。指数率流体弹流润滑问题的热效应不可忽略;与压缩功项相比,油膜能量方程中的热耗散项对温度的影响最大。同时,无量纲速度参数、滑滚比和载荷参数等均影响热弹流润滑特性。
- 刘晓玲杨沛然
- 关键词:热弹流润滑
- 点接触弹流润滑供油条件退化的乏油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在点接触弹流润滑中,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新油,则接触区的供油条件会随着润滑次数而退化。分析了供油油膜厚度、中心膜厚、最小膜厚和润滑油膜压力区形成位置与润滑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润滑开始时,由于供油油膜厚度较大,系统处于充分供油状态;随着润滑次数的增加,有一部分油从两侧泄漏,系统逐渐转到乏油状态,供油油膜厚度、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均逐渐变小,压力区形成位置则逐渐向Hertz接触区靠近;最终供油油膜厚度、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趋于定值,压力区趋于Hertz接触区,从而达到一种稳定乏油状态。
- 谭洪恩杨沛然尹昌磊
- 关键词:点接触弹流润滑
- 考虑不流动层的点接触热弹流润滑的数值解被引量:1
- 2007年
- 某些润滑油组分在润滑过程中会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形成不流动层,另外,有时固体表面会镀上一层有机或无机膜,考虑到上述两种润滑状态,建立了加入不流动层的点接触弹流润滑热模型,进行了完全数值分析,得到了新模型下的压力分布与油膜形状,并研究了不同厚度的不流动层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不流动层的厚度较小时,对润滑性能的影响较弱,可以忽略,但随着不流动层厚度的增加,影响逐渐增强,因而不可忽视.在温度场的计算中,引入逐列扫描法求解了固体、不流动层及油膜内各点的温度,从而验证了用数值方法求解考虑不流动层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求解具体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
- 李娟杨沛然崔金磊
- 关键词:多重网格法点接触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