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505001-001)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申秀萍张宗鹏李黎刘昌孝杨佳梅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药物研究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体外
  • 3篇毒性
  • 3篇心肌毒性
  • 3篇药物
  • 3篇细胞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多柔比星
  • 1篇代谢组学研究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性评价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细胞
  • 1篇心肌细胞培养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多柔比星
  • 1篇药物毒理学
  • 1篇肾毒
  • 1篇肾毒性

机构

  • 4篇天津药物研究...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3篇天津市新药安...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4篇张宗鹏
  • 4篇申秀萍
  • 3篇刘昌孝
  • 3篇李黎
  • 2篇钱鑫
  • 2篇杨佳梅
  • 1篇张金晓
  • 1篇柴振海
  • 1篇王磊
  • 1篇王磊
  • 1篇温和
  • 1篇张兴

传媒

  • 4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样品预处理及UPLC/Q-TOF-MS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筛选最佳的体外原代心肌(PC)细胞代谢组学样品预处理方法,对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的色谱-质谱条件优化,为建立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利用UPLC/Q-TOF-MS技术,分别考察0.05%胰酶消化后冰甲醇提取和刮刀刮取后6种不同溶剂提取的心肌细胞样品预处理方法,考察5种流动相梯度洗脱方案和正、负离子检测模式下的基峰离子流图,利用质量控制样本(QC)进行仪器精密度、方法精密度和样本稳定性试验等方法学考察。结果最佳的心肌细胞样品预处理方法为:0.0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后-80℃甲醇直接提取。最佳的流动相洗脱程序为:0 min,2.0%A;2 min,25.0%A;6 min,40.0%A;12 min,90.0%A;保持2 min;16 min,2.0%A;保持2 min。最佳的质谱检测模式为:正离子模式。本方法的仪器精密度、方法精密度和样本稳定性试验以相对峰面积比值的RSD计分别为4.9%~14.9%、8.6%~17.8%和5.2%~16.3%,以保留时间的RSD计均〈1.0%,符合检测要求。结论确定了最佳的心肌细胞样品预处理方法及UPLC/Q-TOF-MS分析条件,为建立和完善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李黎张兴申秀萍钱鑫张宗鹏刘昌孝
关键词:代谢组学
大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大鼠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取性未成熟大鼠的卵巢,按照酶消化-机械结合法分离腔前卵泡,然后采用动态氧气法(初始孵育时氧气压力为4%,以后每隔24 h氧气压力增加1%,直至最后的氧气压力为11%)、向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C(VC)进行培养,观察获得的卵泡数量、形态,及对卵泡发育、激素生成、卵子发生的影响;并将体外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与体内卵母细胞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以判断体外培养方法是否成功。结果酶消化-机械结合法及培养体系可获得大量基底膜完整的腔前卵泡;卵泡和卵母细胞直径显著增加,卵泡存活率91.14%、有腔卵泡形成率25.82%、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排出率38.38%;体外培养卵泡分泌雌二醇(E2)和孕酮(P)与体内分泌特征一致。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腔前卵泡,且对卵泡的长期培养发育无明显影响,与大鼠体内卵泡的发育一致。表明本实验成功建立大鼠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方法。
唐桂毅刘妍杨佳梅温和田青申秀萍张宗鹏
关键词: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生殖毒性
心肌细胞培养方法改良及抗肿瘤药物心肌毒性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改良心肌细胞培养方法,评价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顺铂(cisplatinum,DDP)和氯法拉滨(clofarabine,CLO)的心肌细胞毒性。方法采用双酶依次消化法充分分离心脏组织中的心肌细胞,优化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的时长为20 min,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成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心肌细胞纯度,MTS法分别测定多柔比星、顺铂和氯法拉滨对心肌细胞的毒性。结果较低浓度的多柔比星(0.17μmol·L-1)、顺铂(17.50μmol·L-1)和氯法拉滨(0.33μmol·L-1)即能引起与对照组细胞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种药物对心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7±0.28)、(7.90±2.05)和(34.07±14.43)μmol·L-1。结论与各自对照组细胞相比,3种抗肿瘤药物的心肌细胞毒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且心肌细胞在药物暴露早期对其敏感性较高,提示临床需警惕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
李黎申秀萍张宗鹏刘昌孝
关键词:心肌细胞多柔比星氯法拉滨差速贴壁心肌毒性
肾细胞体外模型在药物评价与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对肾细胞体外模型及其在药物评价与筛选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提出几点新的研究思路。
王磊张金晓张宗鹏申秀萍
关键词:肾毒性
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中模型药物多柔比星浓度及受试时间筛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筛选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中模型药物盐酸多柔比星(DOX)的受试浓度及受试时间。方法采用MTS法测定DOX作用24、48、96 h后对原代心肌(PC)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受试总时长;并在最佳受试时间内,测定不同浓度DOX对PC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综合分析确定DOX的低、高浓度及不同的受试时间点。结果 DOX的最佳受试总时长为48 h,作用48 h的IC50值为(1.03±0.40)μmol/L。综合分析确定DOX的受试低、高浓度分别为0.09和3.44μmol/L,分别于药物暴露0、6、24和48 h时收获并测定样品。结论建立了一种确定体外心肌毒性代谢组学研究中受试药物浓度及受试时间的方法,为此类体外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李黎申秀萍钱鑫柴振海张宗鹏刘昌孝
关键词:代谢组学模型药物盐酸多柔比星
药物毒理学技术方法研究进展
2012年
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是药物研发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药物研发的整个流程而言,毒性是终止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药物毒理学研究贯穿于新药发现阶段、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上市后跟踪监督的全过程,因此药物的毒理学研究至关重要。简要综述了药物毒理学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以及研究新动向,并主要介绍了组学技术的发展。
杨佳梅刘妍申秀萍张宗鹏
关键词:毒理学组学技术
庆大霉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效应及肾损伤分子-1的影响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毒性效应,并研究庆大霉素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肾损伤分子-1(KIM-1)的分泌特点,对KIM-1在体外肾损伤早期预测中的意义进行探讨。方法以0.00,1.25,2.50,...
王磊徐德璐葛鹏张金晓张宗鹏申秀萍
关键词:庆大霉素肾小管上皮细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