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J51504)

作品数:56 被引量:194H指数:8
相关作者:贾润萍张英强黄茂松吴蓁徐家跃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化学工程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理学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聚氨酯
  • 7篇纳米
  • 7篇复合材料
  • 7篇复合材
  • 6篇树脂
  • 5篇水性
  • 5篇陶瓷
  • 5篇丙烯
  • 4篇溶胶
  • 4篇丙烯酸
  • 4篇丙烯酸酯
  • 4篇掺杂
  • 3篇导热
  • 3篇等离子体
  • 3篇碳纳米管
  • 3篇外保温
  • 3篇纳米管
  • 3篇晶体
  • 3篇环氧
  • 3篇保温

机构

  • 53篇上海应用技术...
  • 8篇上海大学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华大学
  • 2篇赣南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山...
  • 2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建筑科学...
  • 1篇上海市质量监...

作者

  • 12篇贾润萍
  • 10篇黄茂松
  • 10篇徐家跃
  • 10篇张英强
  • 9篇吴蓁
  • 5篇金鸣林
  • 5篇江国健
  • 4篇欧阳春发
  • 4篇陈麒忠
  • 4篇施宇涛
  • 3篇申慧
  • 3篇王占勇
  • 3篇周晓龙
  • 3篇高群
  • 3篇郑康生
  • 3篇金敏
  • 3篇周鼎
  • 3篇刘晓荣
  • 3篇张骋
  • 3篇邵霞

传媒

  • 8篇人工晶体学报
  • 5篇新型炭材料
  • 4篇中国胶粘剂
  • 3篇新型建筑材料
  • 3篇弹性体
  • 3篇上海应用技术...
  • 3篇环球聚氨酯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煤炭转化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Chines...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矿冶工程
  • 1篇中国陶瓷
  • 1篇特种橡胶制品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12篇2013
  • 17篇2012
  • 12篇2011
  • 12篇2010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模拟试验机钢热变形模拟结果分析
2011年
利用热/力学模拟试验机,对40Cr钢进行了变形温度为710℃~1050℃,应变速率为0.1/s~30/s,应变量为0.1~1.0的热模拟单向单道次压缩试验。分析了试样变形过程中计算机采集的真应变以及试样热变形后的最大直径、横向最大真应变。结果表明,40Cr钢在应变速率为10/s及以上时,试样实际横向最大真应变与变形过程中计算机采集的真应变量相差明显,两者之间的差值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变形温度及变形量没有使两者产生明显差异。
张红英张鸿冰
关键词:热变形真应变
三聚氰胺基结构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及其阻燃性能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三聚氰胺和甲醛的羟甲基化反应得到液态多羟甲基三聚氰胺,并借助共起始剂引发其与环氧氯丙烷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得到三聚氰胺基结构阻燃聚醚多元醇(MNFRP)。FT-IR和1H NMR结果均证实MNFRP分子链段中含有三聚氰胺的特征三嗪环结构。进而将其作为基础树脂,制备出三聚氰胺基本征阻燃PU硬泡材料。SEM观察结果表明该泡沫具有致密的多边形泡孔结构。不使用阻燃剂其氧指数高达24.2%,较普通聚醚4110基PU硬泡(18.1%)有较大提高。
贾润萍魏路何新耀徐耀民黄茂松
关键词:三聚氰胺聚醚多元醇
磁场处理Gd(OH)_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双折射行为
2010年
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折射行为的Gd(OH)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纯相Gd(OH)3纳米粉体。SEM和TEM分析表明该材料为棒状结构,并且棒的生长方向沿着材料的c轴方向。将该材料在PVA水溶液中充分分散后,放置于0.4T磁场中干燥后,获得具有织构(取向)特征的透明复合材料。光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双折射现象,显示了该技术在偏光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常程康徐家跃
关键词:磁场取向双折射
CLVD快速致密C/C复合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被引量:4
2010年
以聚丙烯腈预氧丝整体毡为增强体,采用快速液气相沉积联合沥青浸渍-炭化增密制备高速列车用C/C复合制动材料。研究了所制材料在30℃~800℃时的热扩散率、比热容、导热系数等热物理性能。研究发现:随温度升高,C/C复合材料平行于纤维叠层方向和垂直于纤维叠层方向的热扩散率均呈非线性降低,而比热容呈非线性增大。材料的导热性能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平行纤维叠层方向的导热系数先升后降,在200℃时出现极大值186.7W.m-.1K-1,是垂直于纤维方向导热系数的5.8倍。而垂直于纤维叠层方向的导热系数表现平稳。通过Wiedmann-Franz比值的分析,认为所制C/C复合材料在低温区以声子导热为主,高温区以电子导热为主。采用本制备工艺可获得导热性能优良的C/C复合材料。
刘晓荣金鸣林张琢杨俊和欧阳春发
关键词:C/C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
水性含氟硅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2012年
以含氟聚醚多元醇、N210、羟基硅油、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合成了水性含氟硅聚氨酯分散体。研究了影响水性含氟硅聚氨酯分散体的粒径及其分布、固含量、乳胶膜的热性能与耐酸碱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加入氟和硅的水性聚氨酯,其耐化学品性和耐热性能均有所提高。
张英强张园园潘悦佩黄茂松吴蓁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自乳化法
热障涂层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热障涂层由于具有优良的隔热、耐高温、抗氧化腐蚀以及抗磨损等性能,已应用于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的高温镍基金属叶片的隔热保护。对热障涂层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着重探讨了有关热障涂层的几种主要制备工艺,包括等离子喷涂、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高速火焰喷涂以及高频脉冲爆炸喷涂,对比分析了各自特点;并从制备工艺、相变、结构、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对热障涂层的失效机制进行了分析。
李学娇张骋张娜
关键词:热障涂层
Nd^(3+)掺杂Lu_2O_3透明陶瓷的制备和光学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化学途径合成了Nd3+掺杂的氧化镥纳米晶粉体,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粉体性能及透明陶瓷光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获得了晶粒均匀、尺寸在30 nm的高质量的Nd:Lu2O3纳米晶粉体。采用复合溶液法合成的粉体,经等静压成型、流动H2气氛及1880℃/8 h烧结后制备出光学透明性好的Nd:Lu2O3透明陶瓷,其在1080nm波长处的实测折射率为1.908,直线透过率超过75%,发射截面(σem)达到6.5×10-20cm2。
周鼎施鹰徐家跃
关键词:化学合成光学性能
大尺寸ZnTe单晶生长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介绍了以光电应用为背景的大尺寸ZnTe单晶生长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大尺寸ZnTe单晶不同生长技术的特点及其对单晶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为解决ZnTe生长过程中存在的蒸汽压过高的问题,通过控制提高Te的比例,实现低温低压生长,对比了不同生长方法的生长机理差异及其对单晶尺寸、缺陷和性能的影响,为寻求解决大尺寸单晶生长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钟柳明王占勇金敏张伟荣刘文庆徐家跃
锂膨润土粘土砂的实验研究
2011年
对钙-钠膨润土的锂化改性进行了研究,温度、碳酸锂加入量和溶液的pH值是锂化过程的三个重要参数,实验得出了这3个参数合适的取值范围。经XRD和红外光谱的微观分析,当锂离子置换钙离子后,膨润土的晶格间距减小,结构中的水分子减少。实验将两种膨润土作为粘结剂的型砂性能进行了测定,表明锂化改性的膨润土的各项技术指标优于钙-钠膨润土;相应粘土砂的综合性能,前者比后者有较大的提高。
潘嘉褀孙亚琴陈麒忠
关键词:粘土砂粘土
热态流变对中间相基炭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在变径模具中通过热态高压流变剪切促进分子有序排列制备了中间相有序块体导热炭材料。采用XRD、SEM和偏光显微镜表征了流变收缩比(1∶1、2∶1、2.5∶1和3∶1)对中间相有序排列块体炭材料微观织构及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在高压流变剪切的作用下实现了中间相炭微球之间的融并和有序生长,最终形成了微观有序、类纤维结构特征的块体炭材料。流变收缩比的提高,促进了中间相炭微球之间的融并生长,从而有利于获得更为完美的石墨结构。流变剪切不仅促进了中间相炭微球之间的有序融并在轴向形成了类纤维组织结构,而且能够促进径向不同层面之间中间相炭微球有序融并所形成细棒状纤维结构,正是该结构的存在改善增加了样品的导热系数。当流变收缩比由1∶1增加到3∶1时,样品轴向导热系数由96.88 W/(m.K)增大至131.02 W/(m.K),径向导热系数由140.85 W/(m.K)增大至160.46 W/(m.K)。流变收缩比的提高缩小了样品两维方向上导热特性的差异。
王连星金鸣林周晓龙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导热系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