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14B04)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0H指数:6
- 相关作者:迟宝明杜新强路莹李胜涛王子佳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防灾科技学院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雨洪资源地下回灌促渗技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针对雨洪资源地下回灌工程易堵塞、效率低、寿命短等问题,以入渗池为例,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实验通过模拟雨洪资源地下回灌条件和过程、设定渗透介质的表面形态和回灌的工程工艺方法,观测渗透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堵塞层悬浮物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相同目标补给层、不同回灌工程工艺方法对入渗速率的影响,分析促渗机理,评价堵塞的形成机制和管理方法,探索促渗关键技术。提出了局部高位入渗方法、垄沟池底方法、间歇回灌方法三种有效的促渗技术,对雨洪资源地下回灌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李胜涛杜新强佟元清迟宝明路莹王子佳
- 关键词:雨洪资源地下回灌促渗入渗速率
- 平谷盆地雨洪水水质管理措施研究
- 2009年
- 随着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和汛期雨洪水大量流失矛盾的不断深化,充分、合理的利用雨洪资源成为缓解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而雨洪水水质的预处理是实现雨洪资源有效利用的首要前提。综合整理了国内外雨洪水水质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并以北京平谷盆地为例,综合不同类型的雨洪资源水质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水质管理措施,为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 王子佳迟宝明杜新强路莹李胜涛张超宇
- 关键词:雨洪资源水质管理
- 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机理、预测与控制
- 目前在中国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的研究与实践存在地下水超采区恢复、水资源地下储备、水资源地表—地下联合调蓄以及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等四大驱动因素,预示着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但回灌堵塞,尤其是悬浮物的堵塞问...
- 杜新强路莹李胜涛冶雪艳王子佳
- 关键词: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
- 文献传递
- 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研究进展被引量:50
- 2009年
- 地下水人工回灌堵塞问题的产生与回灌水质、入渗介质的矿物成分及颗粒组成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根据成因将堵塞分为物理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3种类型。大颗粒悬浮物的物理堵塞效应与机理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对于中间颗粒,尤其是胶体颗粒物的堵塞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化学堵塞的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化学堵塞机理的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生物堵塞主要由回灌水中细菌和藻类等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导致,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细菌方面,对藻类引起的堵塞问题研究尚不深入;多种堵塞的相互作用过程和作用机理是目前研究的难点问题。堵塞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3种:①指标法(如MFI、悬浮物浓度、浊度、AOC、BFR等),简单实用,但不能对堵塞演化过程进行描述或对堵塞程度进行定量表达;②经验公式法,受特定场地的条件限制,难以直接推广和利用;③解析公式法,对堵塞机理的表达更加科学、合理,但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难度较大。通过合理的水质预处理技术和合理的回灌工艺,可以有效延迟堵塞发生的时间、减缓堵塞累积的程度。开发快速、高效、简单的堵塞处理技术对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和降低经济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杜新强冶雪艳路莹迟宝明Steffen Birk杨悦锁
- 关键词:地下水人工回灌
- 回灌量与井深关系的试验研究
- 2010年
- 采用室内砂槽模型试验研究了回灌井回灌过程中水丘变化规律与井深对补给效率的影响,通过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分析了不同井深条件下水丘变化规律,测定了不同时刻的回灌流量、出流量及总回灌量,基于试验的有效性分析了井深变化对总回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灌井与水丘位置关系决定水丘壅堵的效应,单位井深回灌量最大值出现于包气带与包气带井—潜水井的临界井深处。
- 王彬彬李伟温忠辉闵星马超群张鉴
- 关键词:人工回灌
- 大连市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被引量:7
- 2010年
- 在介绍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地下储水空间的类型、雨洪资源量及城市化程度把大连市地下储水空间雨洪资源利用模式分为丰水-河谷型、平水-河谷型、贫水-河谷型、丰水-岩溶型、平水-岩溶型、贫水-岩溶型、基岩裂隙型和城区模式共8种模式,其中丰水-河谷型、平水-河谷型以及丰水-岩溶型是主要的雨洪利用模式。
- 刘中培迟宝明
- 关键词:雨洪资源城市化
- 北京平谷盆地雨洪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对策被引量:5
- 2008年
- 缺水形势严峻与雨洪灾害频发的矛盾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雨洪资源化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平谷盆地为例,评价了当地雨洪资源利用现状,指出水库蓄放水不足、河道生态环境退化、集水工程长期积水引起水质恶化、河流富营养化严重等是当前区内雨洪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河流水质、增加水库放水量、充分利用地下储水空间、加强城镇雨洪资源利用、因地制宜地利用山区雨洪资源等应对措施,为当地雨洪资源利用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 李胜涛迟宝明高勇路莹王子佳
- 关键词:雨洪资源
- 局部高位入渗对渗透池入渗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含水层中的弱透水层和回灌过程中的堵塞问题是影响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效率和寿命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室内实验,模拟了自然状态地表覆盖有弱透水层的情况下,正常回灌、局部开挖回填砂砾石,以及设计的局部高位入渗方法对渗透池入渗速率的影响。实验证明,实践中通常采用的局部开挖回填砂砾石的方法对入渗效率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回灌水源在渗透介质表层均匀沉积,易形成堵塞。本文在该方法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局部高渗透高位入渗的方法。经实验验证与机理分析,不仅能有效提高入渗效率,而且有效推迟入渗速率下降拐点的出现时间,降低入渗速率的衰减速度。
- 李胜涛杜新强蔡五田迟宝明张超宇
- 关键词:入渗速率地下水人工回灌
- 入渗池底部形态变化对入渗速率的影响
- 2011年
-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设计了平坦和起伏两种池底形态,观测了相同回灌条件、不同池底形态情况下,入渗池介质渗透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入渗池底部形态变化对地下水人工回灌入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回灌73 h后,垄沟起伏的池底渗透速率下降至初始值的57%,平坦的池底渗透速率下降到初始值的20%,垄沟起伏的池底形态较平坦的底部形态更好地保持了入渗池的渗透速率。入渗池底部形态的变化有效地控制了悬浮物的沉积规律,进而影响了堵塞产生的部位、时间和程度,从而影响入渗池的渗透速率。
- 李胜涛杜新强迟宝明陈斯毛建业
- 关键词:地下水人工回灌
- 注水井回灌过程中堵塞问题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9
- 2009年
- 采用砂柱在试验室内模拟井灌过程中注水井周围砂层的堵塞过程。通过测定渗透系数的变化来分析堵塞的程度,同时,通过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SS)、细菌数目、溶解氧(DO)、TOC等水质参数的变化来分析井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物理、生物堵塞。试验分别采用平均粒径为0.59mm和0.34mm的两种砂样。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悬浮物颗粒填充砂粒介质空隙引起的机械堵塞和微生物积聚、繁殖堵塞介质空隙引起的生物堵塞是砂柱堵塞的主要原因;砂柱上部对悬浮物和微生物的过滤、吸附作用强,堵塞也更严重;介质粒径差异对堵塞过程和堵塞程度的影响明显,平均粒径较小的砂柱更容易发生堵塞,而平均粒径为0.59mm的砂柱渗透系数减小的持续时间长,渗透系数减小的幅度大。
- 黄修东束龙仓刘佩贵王恩
- 关键词:人工回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