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6020)

作品数:8 被引量:124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朝晖齐雨藻陈菊芳徐宁曹宇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孢囊
  • 4篇赤潮
  • 3篇亚历山大藻
  • 2篇大亚湾海域
  • 2篇养殖
  • 2篇营养盐
  • 2篇水华
  • 2篇种群
  • 2篇种群动态
  • 2篇锥状斯氏藻
  • 2篇环境因子
  • 2篇海域
  • 2篇P
  • 2篇N
  • 1篇形成率
  • 1篇养殖区
  • 1篇养殖业
  • 1篇有害赤潮
  • 1篇有害赤潮藻
  • 1篇灾害

机构

  • 9篇暨南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9篇王朝晖
  • 5篇齐雨藻
  • 3篇徐宁
  • 3篇陈菊芳
  • 2篇张玉娟
  • 2篇曹宇
  • 1篇袁美玲
  • 1篇许忠能
  • 1篇江天久
  • 1篇杨宇锋
  • 1篇谢隆初
  • 1篇李锦蓉
  • 1篇辜小莲
  • 1篇韩博平
  • 1篇曹宇
  • 1篇杨宇峰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N、P营养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模拟自然海水营养盐浓度状况,在N、P浓度分别为10-500μg L-1 N和0.74-74μg L-1 P时,研究N、P双因子限制(N、P浓度同时降低,N:P固定为15:1)及单因子限制(保持N或P为最高浓度,只降低一种营养盐浓度)对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能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但N、P双因子限制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在N、P浓度分别低于100μg L-1 N和15μg L-1 P时,细胞密度无明显增长;而N或P分别受限时,生长态势明显优于N、P同时受到限制的试验组,而且N、P单因子中度限制对生长影响较小。结果说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单因子营养元素限制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使其在常常出现单营养因子限制的自然水体中维持一定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并有助于滤食该藻的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积累。
张玉娟曹宇王朝晖韩博平杨宇锋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NP比生长速率
N和P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生长及孢囊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在实验室设置了5个N、P浓度梯度,研究了它们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营养细胞生长和孢囊形成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当N、P浓度分别超过10和1.5μg/L时,就能维持锥状斯氏藻一定的种群数量,而在高N、P浓度组(N浓度为500μg/L,P浓度为74μg/L组)的生长势态明显优于其他浓度组,稳定生长期持续时间较长,且有着较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孢囊一般在营养细胞达到稳定生长期后开始形成,但低营养盐浓度组孢囊开始形成的时间较早。各试验组孢囊形成率相近,最终形成率为17.8%~35.6%。
张玉娟曹宇王朝晖谢隆初
关键词:锥状斯氏藻NP孢囊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被引量:52
2004年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王朝晖齐雨藻李锦蓉徐宁陈菊芳
关键词:营养盐
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孢囊形成与萌发的季节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是南海大亚湾海域优势甲藻。为了解该藻孢囊形成和萌发动态及其对营养细胞种群动态的影响,2001年1月-2002年1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及TFO重力采泥器对其孢囊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监测,同时对浮游植物、水温、盐度、溶解氧等也进行了监测。孢囊形成和萌发分别以沉积物捕捉器中的孢囊形成率以及上表层沉积物中空孢囊的百分比来表示。钙质孢囊和非钙质孢囊年平均形成率分别为1.11×104 cysts m-2d-1和2.13×105 cysts m-2d-1。前者在冬季大量形成,而后者在夏季形成较多。孢囊多在春秋季节萌发,夏季萌发较少,而冬季几乎不萌发。在5月份和10月份营养细胞数量峰形成前,孢囊的萌发出现了高峰,而表层沉积物中的孢囊数量及孢囊形成率则在营养细胞数量峰后大幅度上升。由此可见,大亚湾沉积物中该藻孢囊的萌发给水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细胞,反之水体中高密度营养细胞又促使孢囊的大量形成,从而造成了锥状斯氏藻赤潮在大亚湾海域接连发生。
王朝晖齐雨藻辜小莲
关键词:锥状斯氏藻孢囊种群动态水华
大亚湾角毛藻细胞数量波动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研究了1997年6月~1998年7月及1999和2000年春季大亚湾角毛藻(Chaetocerosspp.)细胞数量变动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角毛藻是大亚湾浮游植物常见优势属,优势物种主要为窄隙角毛藻(C.affinis)、柔弱角毛藻(C.debilis)、远距角毛藻(C.distans)和劳氏角毛藻(C.lorenzianus)等。1997~1998年度角毛藻细胞数量出现了明显的春季高峰,最高细胞数量和百分比含量分别达6680.6cellsml和99.78%,而且在其他季节也出现了数量不等的峰值,DIN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角毛藻水华的消退。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是影响角毛藻细胞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此外DIN和盐度对角毛藻细胞数量变动也产生较明显的影响。
王朝晖齐雨藻陈菊芳徐宁
关键词:角毛藻环境因子赤潮
大亚湾近代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被引量:15
2004年
用TFO采泥器于 2 0 0 1年 8月采集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 6个采样点 8— 18cm柱状沉积物样品 ,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在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在 35个沉积物样品中共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 4 8种 ,其中自养型 2 0种 ,异养型 2 8种 ,优势种类为锥状斯氏藻。每个样品中所分析鉴定的孢囊种类数为 12— 2 9种 ,孢囊的香农—威弗种类多样性指数 (Shannon WeaverDiversityIndex,H′)为 0 6 1— 4 13,并且在 2— 4cm层次处 ,随深度的增加 ,两者均有一个明显上升趋势。除鱼类养殖区的上表层较高外 ,孢囊丰度大多为 10 0 0— 2 0 0 0cysts/gDWt,最高为 2 38× 10 4cysts/gDWt。亚历山大藻孢囊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 ,最高丰度为 5 0 3cysts/gDWt,同时表层沉积物中高密度的亚历山大藻孢囊为该藻赤潮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种源 ,而且也是该海域贝类体内冬季PSP毒素积累及高含量的重要原因。
王朝晖齐雨藻江天久许忠能
关键词:沉积物甲藻孢囊亚历山大藻浮游生物
大亚湾春季卡盾藻种群动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被引量:19
2006年
研究了2000年春季大亚湾古老卡盾藻/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antique/marina)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卡盾藻是一种沿岸分布的有害赤潮针孢藻,2000年春在大亚湾海域高密度高频率出现,最高细胞密度为129cells/mL。大亚湾合适的水温、盐度及丰富的营养盐含量为卡盾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较低的Si∶N及持续的阴雨天气抑制了小型硅藻的生长,使卡盾藻在浮游植物种群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孢囊萌发被认为是水体中卡盾藻营养细胞及其赤潮发生的种源,但孢囊需经过4个月以上、11℃以下低温处理后方可成熟和萌发,大亚湾冬季水温,不能满足卡盾藻孢囊休眠成熟的需要。作者推测,2000年春大亚湾高密度卡盾藻营养细胞的种源可能来源于由船舶压舱水所带来的成熟孢囊。
王朝晖齐雨藻陈菊芳徐宁
关键词:海洋卡盾藻水华环境因子
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孢囊形成率与PSP毒素关系研究
<正>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的鱼类和贝类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甲藻孢囊形成及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含量进行了周年调查,以了解典型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揭示该海域养殖水体...
王朝晖曹宇张玉娟王大志
关键词:浮游植物孢囊麻痹性贝类毒素亚历山大藻
文献传递
有害赤潮藻卡盾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袁美玲王朝晖杨宇峰
关键词:赤潮藻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灾害海水养殖业污染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